9月15日,科睿唯安公布了ESI从2013年1月1日到2023年6月30日的统计数据。ESI每2个月公布一次,均为上一次数据的基础上增加2个月的数据,但是每年5月份会去除掉最旧一年的数据。这次公布的数据是一年中变化最大的一次。
全国有学科进入全球前1%的所高校中(北京协和医学院计入高校,北京协和医院计入机构,分开计算),中国科学院大学(3)(扣号内数字表示全球范围内提升名次,下同)全球排名26名居全国第一,清华大学(4)全球排名41名居全国第二,上海交通大学(2)全球排名51名居全国第三,浙江大学(3)全球排名52名居全国第四、北京大学(4)全球排名55名居全国第五、中山大学(3)全球排名97名居全国第六、复旦大学(3)全球排名98名居全国第七第一次排名全球前100。
广州大学排名提升25名!全球排名1173名,居全国第114!
广州大学论文数13495,他引数194998,前1%数为8。
2023年9月全国高校ESI排名情况
(数据中,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不区分两地办学,南昌工程学院、南昌理工学院因英文名字相同不区分)
▼向下滑动查看全部
机构
什么是ESI?
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简称ESI)是Thomson Reuters 科技集团在汇集和分析Web of Science (SCIE/SSCI) 所收录的学术文献及其所引用的参考文献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分析型数据库。通过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研究人员可以系统地、有针对性地分析国际科技文献, 从而了解一些著名的科学家、研究机构(或大学)、国家(或区域)和学术期刊在某一学科领域的发展和影响;同时科研管理人员也可以利用该资源找到影响决策分析的基础数据。
ESI收录了12000多种学术期刊上发表的SCIE和SSCI近十年发表的论文和被引数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已经被全球普遍认可。ESI指标用来评价一所高校(或机构)的科研水平,甚至通过ESI高被引科学家来预测诺贝尔获奖者。我国高校双一流建设也普遍把ESI进入全球前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学科数作为建设目标。
【ESI学科分类】
在ESI数据库中,所收录的期刊被分为22个学科,每种期刊只会被分入一个学科;发表在Science、Nature与PNAS等综合性期刊上的文章,会按照各篇文章的参考文献与引用文献,重新为每篇文章单独分类,但每篇文章仍只会被分类到一个学科。
【ESI优势学科】
机构该学科的论文总被引频次在全球排名进入前1%,该学科被列入ESI优势学科。
【ESI前千分之一学科】
机构该学科的论文总被引频次在全球排名进入前千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