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的2008年9月15日,在美国财政部、美国银行以及英国巴克莱银行相继放弃收购谈判后,华尔街顶级投行雷曼兄弟公司在一片哗然中宣布申请破产保护。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雷曼兄弟破产是当时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最复杂的破产案。雷曼兄弟的内爆以及它引发的混乱,是自大萧条以来美国商业和经济遭遇的最可怕的时刻。
作为美国次贷危机中第一块倒掉的“多米诺骨牌”,雷曼兄弟的破产被广泛认为是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的导火索。
然而,那次危机给世界造成的伤害至今尚未完全消解,美国却仍在滥用美元霸权,奉行“大放急收”的货币政策,危及世界经济复苏。
美国加息给其他国家经济“泼冷水”
回顾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不难发现,正是2004-2006两年时间内美联储连续加息400个基点,才最终酿成了大祸。
而十几年后的今天,美国经济和金融治理依然乱象迭出。
今年3月,美国硅谷银行倒闭,成为自上一轮危机以来美国最大的银行倒闭事件。
△“经济观察站”网站报道截图
随后,美国又发生签名银行和第一共和银行关闭事件,引发国际金融市场动荡。
虽然给今年银行业危机埋下隐患的因素复杂,包括美国在几年前放松了对中小银行的监管要求,但权威分析认为,银行业再现危机的主要原因还是美联储持续激进加息。
自去年3月以来,美联储已疯狂加息11次,加息幅度达525个基点,创下22年来新高。
△土耳其阿纳多卢通讯社网站报道截图
激进加息导致美元急剧升值,并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严重破坏性后果,令不少国家本币贬值、资本外流、偿债成本上升、输入性通胀加剧。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曾警告,美联储加息可能会给某些国家本已疲软的经济复苏“泼冷水”。因为美国利率的上升和美元的升值,会使各国偿还以美元计价的债务的成本更高。
△世界银行官网:利率上升和全球增长放缓有可能使众多国家陷入债务危机。债务还本付息给贫穷国家带来了自2000年以来最大的压力。
归根结底,这一切源于长期以来,美国滥用美元霸权成瘾。
需要提振经济时,美国通过量化宽松等非常手段为市场注入流动性,刺激美国经济增长。通胀高企时,美国通过加息等货币紧缩政策进行抑制,并吸引国际资本回流美国。
通过货币政策的激进调整,美国挑起市场震荡,成为世界经济一大乱源。
△澳大利亚“东亚论坛”网站: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保罗·沃尔克领导下的美联储通过激进加息降低了美国的通胀率,却推高了全球利率,导致许多新兴经济体债务违约,更是对拉丁美洲产生了毁灭性的影响。
“美元丢掉霸权恐怕用不了那么久”
除了根据自身需要随时转嫁危机、收割全球财富,美国还将美元当成一种地缘政治武器,频频祭出制裁大棒,对他国动辄采取冻结资产、阻碍交易和长臂管辖等手段。
这同样严重破坏了国际秩序,对全球经济金融稳定构成威胁。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美元虽然仍是“王者”,但人们正在想方设法逃避它。就连美国财政部长耶伦也承认,用美元来摆布其他国家“不是结交朋友或保持友谊的办法”。
法国奥斯特吕姆资产管理公司首席经济学家菲利普·维希德尔认为,美元始终都是美国的武器,给各国带来难题。
“至少从1944年布雷顿森林协议达成以来,美元就成了参考货币,美国人一直做着他们想做的事情,而其他国家则不得不解决由此带来的问题。”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在纷纷采取应对措施的同时加强国际协作,完善金融监管,推进全球经济治理改革。正是国际合作阻止了全球金融危机演变成“大萧条”,这也是国际社会在应对这场危机过程中汲取的重要经验。
但十几年后,面对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严峻局面,美国却倒行逆施,继续加剧世界经济风险。
不过,随着美国越来越多地将美元作为谋求地缘政治利益和遏制其他国家崛起的工具,“美元信用”也在日益遭到反噬。
事实上,各国都看到了美元霸权造成的恶果,正纷纷通过减持美债、推动双边货币协议和外汇储备资产多元化来积极探索“去美元化”的路径。
△加拿大皇家银行财富管理公司网站: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美元在全球各国央行外汇储备中占比已从2000年的超过70%降至目前的约58%。
意大利金融专家贾凯认为,这一趋势说明,近年来各国对于美债激增和美元被当成霸权工具普遍感到担忧。随着多国采取措施减少对美元的依赖,世界金融体系正在由单极向多极转变。
△路透社:“去美元化”的迹象正在全球经济中显现
美国洛克菲勒集团董事长鲁奇尔·夏尔马更是指出,美元从崛起到称霸全球用了不到一百年的时间,而美元丢掉霸权“恐怕用不了那么久”。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网站报道截图
素材来源丨环球资讯广播《环球深观察》
记者丨黄涛
编辑丨杨楠
签审丨王坚
监制丨关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