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岭乡秉承“哪里有矛盾,扶贫夜校开到哪里”的宗旨,将扶贫夜校作为解决矛盾的新阵地,积极协调解决村民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急事及小矛盾、小纠纷,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获得群众纷纷点赞。截至目前,该乡扶贫夜校已覆盖全乡100%的村民组,调处大小矛盾20场次,受到了干部群众的赞扬。
这个夜校大写着“服气”
以前,高岭乡的老百姓有什么怨气、有什么不平都是直接到乡里、县里反应。现在不同了,有啥闹心事,他们都乐意到扶贫夜校上说道说道,乡、村干部“对症下药”,当起了“调解员”,通过说情说理说法,矛盾随之化解,让百姓心里“服气”!
该乡枫林村石屋组离乡自来水厂距离最远,水质不好、水压不足。2018年春节期间,大量务工人员返乡,用水量大增,该片区常出现用不上自来水的现象,村民叫苦不休。该村青年陈某某为此到乡里讨要说法,驻枫林村干部彭全及时邀请水厂负责人及诉求群众共同参与该片区扶贫夜校,水厂负责人从专业角度分析了目前用水中存在的问题,就下一步水厂调度以及居民需要配合的地方作了说明,给群众带来的生活不便表达了歉意;彭全站在脱贫攻坚全局高度,用大量事例向乡亲们分享乡村建设中各类民生实惠。
扶贫夜校上,干部群众间思想高度融合,工作得到了诉求群众的支持和理解,一场矛盾纠纷悄无声息的被化解在当地。起初闹哄哄的夜晚也披上了安静祥和的月光,显得静谧朴素。
这个夜校给你“顺气”
农村的矛盾,都是些小事积累起来的,有时候争个你死我活,为的只是争口气。气顺了,什么都解决了。高岭乡就是把扶贫夜校开成了这样一个让老百姓“顺气”的地方。
该乡双河村刘明组集体旱地和山地均租给种植大户刘本乐种植油茶,当时双方达成一致协议,旱地每亩租金为120元,山地每亩租金150元。在此期间,老百姓在油茶地套种花生,导致油茶验收不合格,刘本乐很生气,拒绝支付租金。
“我早起晚归的种油茶,你们倒好,只顾自己的利益,出尔反尔,让我血本无归,我凭什么要付租金。我上有老下有小的,就靠这几亩地了,你们让我怎么过活?”在该组扶贫夜校上,刘本乐将满腔的苦水一吐为快。
“我们又不知道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只想着撒点花生也没啥,不浪费。早知道会害你家油茶不合格,我们肯定不这么干”组民刘付田说道。
双方在夜校上将积压在心里的话一股脑的吐出来,气也都顺了大半。“乡村调解”工作队再悉心教育和真情劝导,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析之于法,普及了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经乡村干部不懈努力,双方当事人都做出了相应的让步,刘本乐承诺按均价每亩130元给村民支付租金。
这个夜校使你“洋气”
修路搭桥本是惠及民生的好事,但高岭乡却有好几次因修路引起群众矛盾。乡村干部想不通,明明是有利于老百姓的好事,为什么就是无法达成一致?其实矛盾产生的根源在于群众对政策一知半解,参与度不高。
扶贫夜校不仅仅是扶贫的阵地,在高岭乡,也是将惠民政策直送到群众心里的阵地。该乡汪冲村金龙金华组修路之事困扰干群多时,多次调解均未达成协议。后来,该乡乡村两级改变调处风格,利用扶贫夜校阵地讲解普及惠民政策,移动显示屏以ppt课件的方式向群众展示了其他乡村修路前后的变化,提高了群众参与度和积极性,通过大量的宣传活动和党员乡贤的引领示范,要想富先修路的思想得到了该组群众的一致认可,村民还自发捐款用于道路建设。
在扶贫夜校上,宣传民生工程相关政策,解答群众关注热点,回应群众矛盾聚焦的问题,是夜校的主要内容。群众都说,参加了几次扶贫夜校,觉得自己对政策了解的熟透了,感觉自己也在与时俱进,“洋气”了不少。
★★★
改善民生是脱贫攻坚最好的诠释,促进社会稳定是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前提,小小的扶贫夜校成了解决矛盾纠纷最大的“平台”。
“我们要学会利用一切可用之人、可用之机积极主动调处群众矛盾,防止矛盾纠纷‘滚雪球’,进一步激化。同时调解过程还得讲法子,讲清道理固然重要,但同时还要讲究‘情、理’二字,做到情理交融。找准矛盾的突破口,通过循序渐进、利害对比、对症下药,把道理讲清、讲透,以理服人,以情动人。”高岭乡党委书记夏仕能表示将继续深化扶贫夜校形式。(卢瑞萍)
来源:宿松新闻网
主办:中共宿松县委宣传部
运营:宿松县互联网宣传管理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