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日本酒馆排名前十(日本酒馆完整视频)

小酒馆是一门古老的生意,提供了独特的情绪价值。

如果说咖啡店的标签是下午茶+小资趣味,那么酒馆的名片就是夜生活+狐朋狗友,前者属于白昼,后者属于黑夜,咖啡店让你重新认识自己,酒馆则让你再次忘记自己。

正所谓“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尤其对每天996,被老板PUA,卷不动,躺不平的年轻人而言,酒精不仅给他们带来了抚慰,还能打开彼此的心扉,扩大交友的半径。

根据腾讯的一项调研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国总共有3.8万家小酒馆,而且消费人群呈现出高学历、高收入、年轻化的特征。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七成,47%的用户月收入在8000元以上,近一半顾客集中在25—35岁之间。

酒馆经济在中国依旧方兴未艾,目前国内酒馆仅占餐饮店总数的2.3%,而日本则高达16.4%。尽管赛道很宽广,却长时间没有重量级的选手出现。

中国已有著名的连锁咖啡品牌,但知名的酒馆凤毛麟角。究其原因,主要是酒馆在资本供应链中处于弱势地位,后者绑架了消费渠道,制定排他性协议,使酒馆成了替经销商卖酒的地方,自身很难做大做强。

不过近年来,一些小酒馆冲破窠臼,终于探索出了自己的发展路径,它们中有的成为了超级网红,有的已初具规模,给年轻人的夜生活提供了新的可能。

郑州日本酒馆排名前十(日本酒馆完整视频)插图

1

我要介绍的第一家酒馆,叫做公路商店,你可能在北上广的大街小巷见过这家店,差不多就是下面的样子。

郑州日本酒馆排名前十(日本酒馆完整视频)插图1

公路商店店面很小,外观看上去并不起眼,更像是一家传统的杂货店,做酒馆之前,公路商店已经在自媒体领域获得了不小的名气。

2014年,微信公众号“公路商店”正式上线,以传播青年亚文化作为主要内容,通过大量标题党与独具一格的文章调性,吸引了无数年轻用户。

在积累了大量粉丝之后,公路商店开始在线上卖货。2015年,公路商店APP正式上线,后来还开发了自己的社交APP,同样以年轻人为目标用户。

公路商店APP最初的商品主要围绕饮食领域,包括品种繁多的精酿啤酒,自那以后,酒类就一直是APP上最受欢迎的品类之一,这也为它后来进军线下打下了基础。

目前,公路商店APP已拥有超过300万注册用户与20万付费用户,上架超过4000个SKU,涵盖从食品、酒水、服装到情趣用品等多个领域。

2018年初,公路商店在北京三里屯开设了第一家门店。此后一发不可收拾,相继在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昆明、唐山、包头等地开出了30多家分店。

公路商店创始人康阳向媒体透露:他开设线下门店的初衷,是想为年轻人创造低门槛的喝酒场景,他觉得酒吧里的好酒价格虚高,酒水成本里包含了大量来自租金、环境和服务的费用。他的出发点很简单,就是让年轻人喝上更实惠的好酒。

在这种极端实用主义的思维下,公路商店舍弃了多余的装饰和配置,一切只为卖酒服务。20平米不到的店里,只有一个吧台,几排酒柜,没有椅子,装修也很简单,水泥裸露,没有吊顶,甚至让人误以为这是一间仓库。据说上海的第一家公路商店,是在水果摊的基础上改造的。

但就是这么一家普普通通小店,却让无数年轻人慕名而来,他们有的被这里丰富的商品所吸引,有的来这儿就是为了凑热闹,从傍晚到深夜,公路商店里总是人头攒动。

公路商店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酒吧,它本质上是一家便利店。

甚至连康阳布局公路商店的思路,也和当年日本711非常接近,他希望每5家店形成一个店群,店与店之间步行距离不超过10分钟,能够形成一条自发的动线,人们甚至可以在公路商店举办小型的聚会。

这种集零售与酒吧于一体的思路,让公路商店成了酒馆中的新物种,当然,这也对门店背后的供应体系提出了挑战。

郑州日本酒馆排名前十(日本酒馆完整视频)插图2

公路商店的酒水种类繁多,从十几块的啤酒到上千块钱洋酒都有卖,每三个月就能将所有的酒水流转一遍,一家门店每年流动的品类高达2500种,康阳认为,这样的流通效率已经超过了大型酒类超市。

在选品方面,公路商店非常注重酒的调性,尤其是和音乐、电影、艺术等青年亚文化的关联,确保每一款酒的背后都有故事。此外,公路商店也会挑选一些小众化的品牌,让门店成为它们的独家销售渠道,自己也会开发一些酒类,打造富有调性的自有品牌。

公路商店的门店并不算多,能保持如此庞大的流通量,一方面得益于出色的选品能力,另一方面则得益于多年的电商经验。

在公路商店的APP上,来自酒水的SKU就超过了一万个,电商运营为公路商店搭建了成熟的供应链,这些经验被公路商店搬到线下,使线下门店成了线上业务的终端。

虽然公路商店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街头酒吧”,它的调性甚至可以用简单粗暴来形容,但正是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思路,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加上公路商店公众号成名在先,让这里成为了青年亚文化的聚集地,每年都能吸引大批广告商前来合作,给公路商店带来了流量与话题。

与公路商店合作的厂家,除了青岛啤酒、轩尼诗、嘉士伯、绝对伏特加这些传统酒类品牌,还包括耐克、阿迪达斯、宝马、雪佛兰、vivo、戴森这样的快销品牌,它们经常找公路商店联名搞活动。2023年520期间,公路商店与时尚品牌Coach发起“蜜语聊天”活动,给门店换上粉色的“套装”,引发了热烈的讨论。

郑州日本酒馆排名前十(日本酒馆完整视频)插图3

公路商店通过打造酒馆中的“便利店”,让喝酒变得更自由,更随性。透过前卫的表象,公路商店真正的优势在于给顾客提供更多的选择权,这一切的背后,则是自媒体流量+供应链的强大支撑,两者构成了公路商店最重要的护城河。

2

如果说公路商店走的是便利店模式,那么今年刚刚火起来的跳海酒吧,则以另一种方式打动了年轻人。

和公路商店相比,跳海的网红属性更强,以下是上海某跳海酒吧开业的照片,小小的店门口人山人海,据说开业前三天,跳海是在警察的协助下才打烊的。

郑州日本酒馆排名前十(日本酒馆完整视频)插图4

为什么跳海能火到这程度?这还得从跳海的创始人——梁二狗说起。

梁二狗之前做的是互联网运营,在北京闯荡期间,他在胡同里租了间房,邀请朋友们前来喝酒聊天,之后干脆在客厅里装了打酒的容器,自此,喝酒作为每周的节日被固定下来。

除了喝酒,梁二狗还会在家里放电影、听音乐,就这样,喝酒的朋友渐渐多了起来,从最初的二三十人变成了后来的二三百人。

为啥梁二狗要在自家组织一场酒局呢?按照他的说法,这源于他卖掉自己的公司之后,对人生产生了怀疑,于是想邀请和他有同样想法的人一起聊聊。

是的,一个好的创业项目有时候就是那么简单,没有天花乱坠的计划书或者复杂的模式设计,灵感可能源于一次不经意的聊天。

就这样,2019年8月,第一家跳海酒吧在北京后海诞生,之后三年,跳海在全国总共开了13家店,其中北京、上海、杭州的门店,一开业就被网友们推上了大众点评酒吧热搜榜前五。

区区十几家店的跳海酒馆,凭什么能从全国的万千酒吧中脱颖而出?

这源于它的互联网与社交基因。更确切地说,跳海打造的不是酒吧,而是一个文化社群。

跳海的客单价不便宜,最便宜的酒水也得50元起步,消费均价为70元,提供的酒水以精酿啤酒为主,这也是众多酒吧的常见品种。

品类单一,价格也不占优势,跳海真正吸引顾客的,是它的氛围,或者说,你和谁一起喝,比喝什么更重要。

梁二狗认为,顾客来跳海付的不是酒钱,而是“门票”。

跳海的“内容”有很多,你不仅是顾客,在这里喝酒、聊天,唱歌、看展,还能够客串打酒师。

只需两三天的培训,打酒师就能上岗,在跳海有大量这类兼职的打酒师,他们白天干着其他的工作,来此打酒纯粹是为了获得一份体验,报酬是工资+分成,邀请朋友喝还可享受半价优惠。

除了兼职打酒师,跳海的顾客还能帮忙看场子,或者组织一场活动,一旦和酒馆经理混熟了,你也算这里的半个主人了。

让顾客参与经营活动,让跳海在顾客心中不再是一家单纯的商业酒吧,而更像是去朋友家聚会,彼此开怀畅饮的同时,顺便给帮个忙,就像梁二狗当初在北京胡同开的小酒吧那样,让自己找到久违的松弛感。

郑州日本酒馆排名前十(日本酒馆完整视频)插图5

当然,跳海有意思的地方还不止这些。

为了让客人彻底放开,跳海会安排一个小房间,在里面放置话筒,让醉酒的顾客进来倾诉,跳海会全程录音,做成节目在自己的播客上播出。

此类发泄情绪的方式还有很多。在跳海,你经常能在吧台上看到一张卡片,你可以在上面留言,或者给你一篇小说,让你续写后面内容,并署名作者,这些内容会定期公布,并参加评选。

跳海很善于挖掘打工人的痛点,在深圳,很多客户会带着电脑来跳海加班,于是跳海别出心裁,规定下次有用户穿工装或者西装来喝酒可以打折。

每到周末,跳海还会组织大量活动,最常见的是出游、骑车、打篮球与徒步,奇葩一点的有干瞪眼、土味情话、甩拖鞋,甚至冬天包饺子,总之是怎么好玩怎么来,谁说酒吧一定得喝酒?

跳海的许多活动,并不是主办方策划的,而是与用户共创的,用户以自己的灵感打开了这里的空间想象,让跳海跳出了传统酒吧的框框,成为行业中的一朵奇葩。

跳海这个案例,让我想起了另一家网红公司——地产界的阿那亚。

郑州日本酒馆排名前十(日本酒馆完整视频)插图6

跳海搞活动的思路,与阿那亚如出一辙,都是与用户共同创作,区别在于后者更文艺,前者更野更接地气,但在为用户提供社交空间这一点上,跳海与阿那亚是一致的,它们都把用户情绪价值挖掘到了极致。

目前,跳海的单店毛利率达到了70%,能取得如此高的毛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的定价和用人策略,每家跳海门店只有两位全职员工,顾客才是这里真正的主人。

但是和阿那亚一样,跳海也面临自己的天花板,这种模式很难复制。社群活动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与随机性,如果强行推广实施,势必会让跳海变得索然无味,而且容易引起顾客的审美疲劳,同时违背跳海创立的初衷。

成为小而美的酒馆,会是跳海的宿命吗,谁都不好说。

3

最后要介绍的小酒馆名气更响,它是有着“中国酒馆第一股”之称的海伦司。

公路商店与跳海的创始人都有互联网从业的背景,而海伦司创始人徐炳忠则有着更多在传统行业摸爬滚打的经历。

70后的徐炳忠草根出身,他当过兵,做过保安,在老挝开了几年小酒馆之后回国发展。2009年,徐炳忠在五道口开了第一家小酒馆。

经营酒馆期间,徐炳忠注意到,年轻人正成为酒吧消费的主力军,性价比是他们喝酒的最大的诉求,于是,徐炳忠萌生了更大的想法。

郑州日本酒馆排名前十(日本酒馆完整视频)插图7

从2012年到2018年,海伦司从北京走向全国,在各地开了许多加盟店。2019与2021年是海伦司发展的巅峰期,平均一年能开出100家店。到了2021年下半年,海伦司不到五个月时间就连开了177家店,并于同年在香港上市。

海伦司所走的,是一条纯粹的连锁扩张之路:将单店无限复制,通过供应链与标准化压低价格,以极致性价比打造企业的护城河。这套模式要求海伦司必须用更多的门店数量来摊薄供应链成本,从而产生规模效应。

在价格方面,海伦司确实取得了一定有事,它所有啤酒的价格只有10元一瓶,优势来自于三个方面。

首先是门店规模,海伦司的门店数量高达700多家,在高度依赖渠道销售的酒类市场,海伦司的规模对上游拥有议价权。

其次是人工便宜,海伦司没有DJ与驻唱歌手,店内只有服务员,酒也是现成做好的,这样一来就不需要调剂师,人工成本也大大降低。海伦司的陈设也比较简单,游戏装置一概不放,做到了能省则省。

第三点,海伦司主打的酒都是自家酿制的,占总营收的3/4,这就减少了门店对外来品牌的依赖,实现较高的毛利率。

然而,尽管海伦司高举性价比的大旗,它在一线城市的生意并不好。尤其是去年,受疫情影响,海伦司迎来关店潮,一年内关了194家门店,亏损达16亿。

有媒体分析指出,海伦司在一二线城市的营收比三四线差不了多少,但前者的运营成本却比后者高出许多,也就是说,海伦司在高线城市难以盈利,其中最大的“拦路虎”,无疑是租金。

而且海伦司之前的门店都是以直营为主,直营虽然有助于管理和监督,但是成本高昂,尤其在海伦司自租店面的情况下,成本更是成了压在头顶上的大山。

于是从2022年下半年起,海伦司重新开放加盟。

我们在之前反复强调,零售业的本质是一个成本游戏,规模效应是所有性价比产品制胜的关键。所以即便深陷亏损,海伦司仍得继续扩张,加盟模式能加快海伦司的开店速度,让海伦司再次获得成本上的领先。

当然,在拓店之外,海伦司也在探索新的业态,比如将小酒馆与大排档组成的“海伦司·越”。

郑州日本酒馆排名前十(日本酒馆完整视频)插图8

目前来看,海伦司·越主要开在三四线城市。截止至2023年5月,海伦司·越总共开出了15家,其中五家在武汉、天津和郑州,其余都在湖北的三线城市经营。个别门店暑期的日均营业额达到了3—4万。

从海伦司的这一转变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当酒馆下沉到三四线市场,性价比不再是它唯一的优势,小酒馆必须融入当地,给小镇青年提供更丰富的消费场景,甚至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

相比于北上广深的年轻人,这里的顾客有着更为原生性的社交需求,包括吃饭、喝酒加聊天,他们不需要太多的个性或者文艺调调,而是更多的人情世故与烟火气息。

也许,我们应该把这里的海伦司,定义为小镇青年的能量补给站。

在这片更广阔的天地里,海伦司正在寻找全新的定位。

4

我们分别介绍了三类小酒馆的业态,分别是公路商店的便利店模式,跳海酒馆的文化社群模式,以及海伦司的能量补给站模式。

这些模式并无高下之分,无非是定位和打法上有所区别,一旦你选定了自己的角色,你也就选定了自己的生存方式,总的来说,无非以下几种。

一种是选择做大,一种是选择变红,最好的则是大而红。

大有大的难题,红有红的烦恼,想要大而红更是难上加难。共同点在于都得把自己擅长的东西做到极致。

现实很骨感,酒馆本质上依旧是一门低门槛的生意,这片市场高度分散,大多数玩家要么默默无闻,要么昙花一现,甚至连群雄纷争的格局都尚未形成。

好在这个行业还有无限的可能,无论海伦司、跳海还是公路商店,它们都还很年轻,远远没到以成败论英雄的时候。

这就是年轻所带来的最大好处,它能让你勇敢地面对凶险,艰难与未知,最终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最新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站长邮箱:12125980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