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汉墓科技复原
汉墓,是指中国西汉、新莽和东汉时期的墓葬。汉墓分布很广,数量巨大,除西藏、台湾以外,全国各省区都有发现。其中,属于诸侯王一级的有20多座,列侯一级的约80座。发掘的汉墓资料,对研究汉代的社会经济、物质文化和丧葬制度,有重要价值。
海昏侯墓中金饼成堆
汉代王室视死如生,实行厚葬,王侯墓葬的陪葬品异常奢靡。因此,它们也备受后世盗贼的“关照”。
2011年 海昏侯墓险些被盗掘
史料记载,曹操曾经设立“摸金校尉”,专司盗墓取财贴补军用。由此不难理解,后世考古界人士常称的“汉墓十室九空”的道理。甚至,就在近些年,这种盗墓的现象依然存在。“汉墓考古靠运气”,充满了考古人的无奈 。
这一集分享,追迹将和大家分享几处独特的汉代诸侯王墓葬。来一起细数汉墓家珍吧!
大葆台汉墓
北京市丰台区
西汉,广阳王刘建
黄肠题凑、首座汉代墓葬博物馆
大葆台汉墓,是中国西汉晚期的大型木椁墓。它位于北京市丰台区黄土岗乡。其中1号墓保存较好,是最早发现的结构清晰的黄肠题凑墓。它填补了汉代葬制研究中的一项空白,是重大的考古发现。
黄肠题凑结构示意
“黄肠”强调的是材料和颜色,也就是黄心的柏木;“题凑”强调的是木头摆放的形式和结构,也就是木头的端头向内排列。合起来解释,“黄肠题凑”是用黄心柏木,按向心方式致累而成的厚木墙。这种葬制在西汉盛极一时,。
大葆台汉墓黄肠题凑局部
使用"黄肠题凑",一方面在于表示墓主人的身份和地位,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保护棺木,使之不受损坏。
大葆台汉墓中车马发掘现场
马车结构复原图
大葆台汉墓中出土的一把铁斧,把我国“生铁固态脱炭成钢”的冶炼法出现的时间自魏晋南北朝时期提前了四五百年;墓道中出土的3辆木质单辕车,是我国目前所见最早的西汉车轮实物;西汉诸侯王“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地下宫殿,在中国也是首次发现和展出。这些历史文物对研究西汉帝王葬制、车马殉葬制以及西汉时期的北京史均有重要价值。
定州八角廊汉墓
河北省定州
西汉,中山怀王刘修
黄肠题凑、金缕玉衣
中山怀王 刘修墓
中山怀王刘修墓,位于定州市八角廊村,墓葬形制是西汉时期最高规格“黄肠题凑”。前室墓顶、墓壁用三层方木垒成,后室室壁为六层方木一横一顺叠垒而成,室顶横铺五层方木,动用柏木2000立方米。
中山怀王刘修的金缕玉衣
墓主身穿的金镂玉衣,藏于国家博物馆。该墓葬 共出土陶器300多件;铜器1件;长方形铁炉1件;车马饰1件;铁戟5件;铜敦11件;金缕玉衣1套;昭明铜镜1件;贴金箔饰漆奁1件;玉璧1件;玉瑗1件;大小马蹄金各2件,麟趾金1件,大金饼2枚,小金饼40枚;掐丝贴花镶琉璃面马蹄金、麟趾金3块;还有炭化竹简古籍,经初步整理有《论语》、《太公书》、《文子》、《六安王朝五凤二年正月起居记》等重要古籍。
中山怀王刘修墓出土的麟趾金
土山汉墓
江苏省徐州市
东汉,墓主成迷
黄肠石墓
土山汉墓航拍
土山汉墓,总体形状接近于圆形,高度12米左右,位于徐州市市区的中部,云麓山的北部。去过徐州博物馆参观的朋友们一定对它印象深刻。
土山汉墓参观入口
土山,千百年来一直被称作“亚父冢”,《魏书》《宋书》和郦道元《水经注》均对此确认不疑。亚父是指范增,项羽最重要的谋士,传说他去世后楚军将士用手捧土、用铠甲兜土,在他的墓上堆起了土山。直到考古工作者清理出墓葬形制,才否定了这个流传千年的“误会”。
土山汉墓俯瞰图
在深度发掘过程中,考古专家们发现,这座墓葬墓顶已经塌陷,并且在石封门墙东侧,发现了数块“黄肠石”,从而确定该座墓葬绝非亚父范增墓,而是一座东汉墓葬。因为只有东汉时期,墓葬陪葬品中才会出现黄肠石,是西汉柏木黄肠题凑的延续替代品。
土山汉墓中出土的银缕玉衣
历史上这座大墓曾经被盗,甚至有详细的“盗墓记录”留存于后世。如果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考古发掘土山汉墓至今,已经过了半个世纪,至今土山汉墓的墓主人仍然是一个谜团。考古引出墓主身份新谜团:墓主人究竟是楚王刘英,还是彭城王刘恭?
土山汉墓出土封泥
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票选出炉,江苏徐州土山二号墓名列其中。期待着不久的的将来,更多的考古发现能够揭开这座东汉大墓里隐藏的秘密。
满城汉墓
河北省保定市
西汉,中山靖王刘胜
崖墓,金缕玉衣
图源网络
满城汉墓外全景 复制汉阙
满城汉墓,又名中山靖王墓,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陵山之上,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之墓。它属于横穴式的“崖墓”,采用以山为陵的营建方式,墓道及墓室凿山而成,呈弧形。
错金铜博山炉
鎏金银蟠龙纹铜壶
满城汉墓的墓室庞大,随葬品豪华奢侈,共出土金器、银器、铜器、铁器、玉器、石器、陶器、漆器、丝织品等遗物1万余件,其中包括“金缕玉衣”、“长信宫灯”、“错金铜博山炉”等器物。若论以“一己之力”撑起省级博物馆一整个展厅,在河北省,非刘胜夫妇莫属!
刘胜的金缕玉衣
金缕玉衣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是穿戴者身份等级的象征。按照等级分为"金缕玉衣"、"银缕玉衣"、"铜缕玉衣"。满城汉墓的墓主人刘胜是汉景帝刘启之子,汉武帝刘彻异母兄。他的墓葬中出土的正是金缕玉衣。玉衣全长1.88米,用玉片2498片,金丝重达1100克。
18面错金银镶嵌铜骰(tóu)
长信宫灯
满城汉墓的发现,揭示了西汉早期诸侯王的墓葬结构和埋葬制度,为研究汉代冶炼、铸造、漆器、纺织等手工业和工艺美术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北洞山汉墓
江苏省徐州市
推测西汉,墓主未定
崖墓,西汉彩绘仪卫陶俑
北洞山汉墓外观
北洞山汉墓位于徐州市北十公里的京杭大运河北岸、津浦铁路西侧的铜山区茅村镇洞山村。因该村位于徐州市北,俗称北洞山。由于地处偏远,在狮子山汉墓、龟山汉墓等“光环”之下,徐州的这处汉墓并不出名。
北洞山汉墓墓室结构图
然而,北洞山汉墓才不是个没有故事的同学。它是徐州境内已考古挖掘的崖墓当中墓室最大且最复杂的,在同类王陵中可谓绝无仅有。
北洞山汉墓错综复杂的地下格局
北洞山墓葬有前室、中室、侧室,以及后室;墓室功能异常繁复,包括乐舞、府库、仓房、水井、柴房、贮藏、沐浴、甚至连厕间等都一应俱全,可见汉代"视死如生"的观念有多重,墓室简直是生前豪宅的翻版。
北洞山汉墓彩陶俑发掘状态
北洞山汉墓早年被盗掘,大量珍贵文物尤其是识别墓主身份的物品均已散失。幸运的是,露天甬道两侧的7个壁龛中,有224件彩绘仪卫陶俑,却幸运地未遭盗墓者光顾!经发掘后它们得以重见天日。
北洞山汉墓彩绘陶俑细部
这组彩绘俑色彩明艳,其色彩颜色丰富多样,有红、白、黑、绿、蓝、紫、绛诸色,虽然陶俑采用模制成型,但彩绘均不同,面部表情细致,眉目、胡须每一件都不同,给人以千人千面之感。北洞山汉墓的彩绘俑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汉代及以前色彩保存最好的彩绘俑群,堪称精品。
芒砀山汉墓群
河南省永城市芒山镇
西汉,梁孝王刘武及其家族的墓
崖墓,“敦煌前之敦煌”
芒砀山汉墓外景
芒砀山汉墓群是汉文帝之子梁孝王刘武及其家族墓葬,分布在除芒砀山主峰之外的各个山峰上,主要陵墓有梁孝王陵、王后陵、梁共王陵、僖山汉画像石墓等。
梁孝王刘武墓 兵马室
东晋史学家孙盛写的《魏氏春秋》中曾记载了陈琳一篇“讨曹檄文”:“又梁孝王,先帝母弟,坟陵尊显,松柏桑梓,犹宜恭肃,而操率将校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又署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由此可见,曹操当年盗取的就是这座梁孝王的陵墓,并且“收获巨大”。
墓室顶部的《四神云气图》
《四神云气图》位于梁共王墓室顶部,中部一条7米长巨龙飞腾,东朱雀,西白虎,四周由怪兽、灵芝及云气纹图案装饰。历经2000多年仍色彩辉煌,被中外专家、学者赞誉为“敦煌前之敦煌” 。
王后陵 内景
王后陵位于保安山北山头,地宫东西全长210.5米,最宽处72.6米,地宫内总面积1600多平方米,总容积6500多立方米,是由两条墓道、三条甬道、两个主室、三十四侧室等部分构成的庞大地下宫殿群,其年代早于北京十三陵1300年之久,其规模大于北京明定陵两倍之多,被中外考古界称为“天下石室第一陵”。
双乳山汉墓
山东省济南市
西汉,疑为济北王刘宽
竖穴墓,无字、无印、未完工
双乳山汉墓俯瞰
相比较于它的“邻居”满城汉墓,同属于西汉早期的双乳山汉墓就显得“默默无闻”多了,但它其实也是一座“传奇大墓”。双乳山汉墓即济北王墓,它位于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归德街道双乳山村,推测墓主人可能为最后一任济北王刘宽。
图源風清航
双乳山汉墓发掘现场照片
双乳山汉墓是一座罕见的、凿山为陵形成的双甲字形大墓。从俯瞰图中可以清晰地发到内外两层的结构和突出的二层台。经过考古工作者的勘探,这座大墓的墓室和墓道都分两层,是外大内小,外浅内深的结构。上层墓坑长宽各25米,深5米,下层墓坑长16米,宽9米,深17米,也就是说这座大墓的墓坑深达17米!
双乳山汉墓出土 玉覆面
双乳山汉墓保存完好、未被盗掘,经过考古队员的清理和统计,墓中一共出土了包括青铜器、玉器、漆器、陶器在内的珍贵文物2400多件。其中以玉覆面、玉枕最为珍贵,被评定为国宝级文物。玉覆面,做工精美,造型巧妙,由额、颐、腮、颊、颌、耳等部分组成,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汉朝最完整的玉覆面。
双乳山汉墓 出土的金饼
更为传奇的在于,这座墓葬虽然规模宏大,却修建仓促,并未完工。种种迹象都表明墓主并非自然死亡,而是仓促下葬。在墓葬中,考古队并没有发现能够直接证明墓主人身份的文字,但根据出土文物和史料,专家推断这座大墓的主人应该就是西汉最后一任济北王刘宽。他因风流成性、诽谤皇帝最终自杀而亡,也许正是大墓并未完成的根本原因。
双乳山汉墓出土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