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赵县城里有一条建于明代的老街,叫南大街。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更名为石桥大街,但老百姓仍习惯地叫它南大街。我的家就在这条街上。小时候,这是全城最繁华的街道,但凡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吃穿用各种东西,如书店、影院、文化馆、广播站以及百货、食品商店、理发店、照相馆等,这里几乎全能找到。
不长的南大街里仅饭店就有工农兵一饭店、回民饭店、庆阳饭店等三四个,改革开放初期又新增了一家豪华气派的燕南春饭店,这是县城唯一的一座楼房饭店。那时的南大街就像一条瓜蔓,蔓上爬满了诱人的瓜。
燕南春饭店的对面是县电视台,2013年12月,我到电视台工作的时候。燕南春饭店已经关张,租赁给一家手机商店。
2018年,赵县开展了一场如火如荼的创城活动,城区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沿街商店的商业牌匾全部按统一标准制作和更换。
赵县一家自媒体公众号《赵州派》关注到,县城南大街北头的一座商铺正在装修,拆掉墙面原有的装饰板后,露出了33年前的一家饭店招牌,几个附在墙上的水泥字,显得尤为沧桑。
33年前的老饭店就是燕南春饭店。看了相关图文,我特意来到南大街看那几个字,红底黄字的“燕南春饭店”重新裸露出来,看上去极其熟悉,见到它就像见到一位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样亲切。
这水泥大字是一九八五年秋,胡桂林先生题写的。胡先生早在2006已经过世。先生是赵县新和村人。早年曾和我母亲同在一个单位工作。那时,他在文化馆美工组,我母亲在辅导组。后来胡先生调到县总工会职工俱乐部,我母亲则去了图书,所以我与胡先生特别熟悉。
胡先生是赵县书画界名人,书画双美。他的年画作品《赵州桥的传说》曾公开在新华书店出版发行;他撰写的长联“本份事接人洗钵吃茶指看庭前柏树子,平常心是道搬砖盖瓦瞻依殿里法王尊”,目前仍悬挂在赵县柏林禅寺普光明殿两侧。
记得,1985年我在南大街居住的老宅翻盖后,特请胡桂林先生在大门风板上题写了“朝晖”两字,笔力遒劲,端庄大气。
应该说燕南春饭店在1986年胡桂林先生题字的时候,正是红火兴盛时期。县前村郭大板是燕南春饭店第一任经理,他曾是庆阳酒家的负责人,后来负责商贸大厦和燕南春饭店的建设。燕南春饭店完工后任经理。
开饭店离不开大厨,燕南春饭店的大厨是城南东湘洋村的司凤来,他是一级大厨,煎炒烹炸无所不能。那时候的赵县人的生活水平并不高,纵然是好厨子也难有用武之地。
说起当时赵县人的吃,简单的很。菜肴十分单调,主要是蒜薹炒肉、木耳炒肉、麻辣豆腐、排骨等,连松鼠鱼都很少做,最好的菜肴就是现在赵县人婚宴上的三大硬件鸡、鱼、肘加上四喜丸子。饭店即使备着鱿鱼、海参也没人点。不像现在的饭店什么都能做,什么也有人点。
改革开放初期,赵县重新开放了庙会,人们进城赶庙,免不了下饭店。领着媳妇和一家老少下饭店的赵县人,进了饭店单吃饺子,连个热菜都舍不得点。吃饺子的人一伙接一伙,排老长的队,头里吃完又续上,拔不断跟,吃到天黑还不走。
燕南春饭店的饺子也是家常做法,白菜猪肉、大葱猪肉、韭菜猪肉并无特殊,但那时候人穷、肚里油水少,吃什么都好吃。燕南春饭店的饺子到现在还是人们集体的美食回忆。
走在2018年的街头,望着墙上1985年的老招牌。突然想到那首歌:一瞬间发现人生太短暂,一瞬间发现路不再漫长。还没腾出双手拥抱自己,时光竟已走得这么匆忙。是的,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晃就老了。而改革开放40年给家乡带来的巨变,让每个人都会心潮起伏,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