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你所造成的事故,为何伸出援手?”
回到2006年,那个时代,南京鼓楼法院的一位名叫王浩的法官,正站在审判台上宣布“彭宇扶老太太案”的判决。
他开口时说出了那句永恒的名言,这句话成了他的代表作,留在了历史的记忆中。然而,这句话却在社会上引发了一股犹豫和不安,似乎扶老人成了一项充满风险的行为。有人说,这句话好像把我们的道德观念拉回了半个世纪前。现在,我们重新审视这段历史,看看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彭宇案的始末令人深感愤慨。在2006年11月20日,南京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事件。当时,一位64岁的老太太名叫徐寿兰,在赶公交车的路上不幸摔倒在地。幸运的是,一位名叫彭宇的年轻小伙子当时正好下车,他看到了老太太的困境,毫不犹豫地上前扶起了她。
然而,这个故事并没有因此画上完美的句号。尽管彭宇的善举展现出了善良和勇气,但徐寿兰事后却指控彭宇是在摔倒时撞伤了她,导致她的左股骨骨折,需要昂贵的手术治疗。徐寿兰要求彭宇支付高达13.6万元的医疗费用,并将他告上了法庭。
在法庭上,彭宇坚称自己只是扶老太太,与她的摔倒无关。然而,事情并不那么简单。证据并不支持彭宇,连唯一的目击证人也未能证实他是否与老太太相撞。
更令人震惊的是,彭宇发现一张关键照片被篡改,而且证据都不太利于他。这张照片的手机型号并不符合彭宇的手机型号,后来查明照片是由徐老太太的儿子拍摄的,而他竟然是一名警察。这个发现引发了公众的愤怒,大多数人都站在了彭宇一边。
在这起案件中,一审法官判定彭宇需承担40%的民事赔偿责任,共计人民币4.5万元。当时,法官王浩用一句话震撼了众人:“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如果不是你所造成的事故,你为何要伸出援手……”然而,这样的判决并没有令双方满意。徐老太认为赔偿金额偏低,而彭宇则认为这是一种勒索,于是双方纷纷提起上诉。这一事件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关注,所有人都期待二审法庭能够揭开事情的真相。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二审未能如期举行,双方居然在开庭前达成了和解。最终,彭宇同意一次性赔偿徐老太1万元,并承诺双方不在媒体上透露案件信息或发表相关言论。
这起案件的结局让人感到复杂,也让全国人民开始反思。一个看似简单的善举为何会变得如此复杂,法官的那句提问也让人深思不已:如果你不是造成事故的人,为何要伸出援手?这种思考让人对扶老人产生了矛盾情绪,也让法官王浩备受争议,被指责助长了一种扭曲的社会风气。
17年过去了,案件中的当事人现状如何?在判决之后,公众的怒火并未平息,他们将矛头指向了法官王浩。对他的质疑声不绝于耳,对他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事情发生后,记者联系了法院,试图了解王浩的情况。接线的法官告诉记者,王浩已经调离了原单位,但具体调往何处并不清楚。
实际上,王浩并没有因此事件被撤职,而是被调至距离法院10公里的鼓楼区挹江门街道办事处。然而,当记者前往办事处寻找时,却发现他并不在那里。原来,他被派往挹江门的司法所工作。
这个司法所状况堪忧,位置隐蔽,藏匿在居民生活区的一条狭窄巷子里,离街道办公处有3公里的距离。这样的地方,如果不说有个司法所,可能很少人会注意到。
王浩法官最终找到了自己的新归宿,尽管他不能回到法庭,但至少没有失去工作,这已经算是不错的结果了。
然而,可以肯定的是,王浩法官的法律职业生涯就此画上了句号。彭宇案几乎让他永远离开了法庭法官席。即便他重新回到公众视野,也难以承受巨大的舆论压力,适应这样的环境。
至于案中的老太太徐寿兰,原本是社保退休职工,但事件判决后遭受了邻居的指责和网民的骚扰,无法再安居于家。她不得不搬离南京,过上了隐居的生活。据传闻,徐老太可能已经在今年高龄去世。
至于彭宇,他在解决案件后选择离开原工作,寻找了新的职业,开始了崭新的生活。对于过去的痛苦,他选择保持沉默。已经过去17年,他或许在无数个艰难的夜晚里,慢慢克服了这道难关。
最后,关于扶老人问题,著名法外狂徒“张三”的罗翔老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如果路边有位老人摔倒,我不知道是否会伸出援手,但我认为我会。但真正面对时,我也真的不确定。扶老人的问题是复杂的,有时我们不知所措。但至少,在伸出援手之前,我们可以拍照、录视频,甚至直播以留下证据。这种案件的关键在于,必须严惩那些恶意讹诈的人,无论年龄如何,敲诈勒索都不应得到宽容,应该受到严厉的惩罚。”很显然,罗翔老师的立场是不要助长不正之风,应该保护好心人,对于恶意行为则要予以严惩。然而,彭宇案已经无法再审理,真相可能永远不会被揭示。只有当事人才知道实情,外人无权评判。
如果真相是徐老太恶意讹诈,伤害了彭宇这位见义勇为的好心人,我认为这种行为会让无数人感到寒心。这让我想起了一段我曾经经历过的真实事件。
几年前,在深圳罗湖东门街,我目睹一位老人摔倒,当时我正和朋友一起骑车经过。许多人都不敢伸出援手,老人在烈日下挣扎着试图站起来,但未能自行站起。我停下了车,让朋友录制视频以留下证据,然后扶起了老人。一开始,老人非常感激我,并责备那些只站在一旁拍照而不敢上前的人,包括我的朋友。但当他发现我和朋友是一起的后,态度突然转变,甚至辱骂了我,可能是以为我在演戏。
那时,我感到害怕和愤怒,但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没有人为我说话,反而有越来越多的人围观和拍照。出乎意料的是,在众人面前,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辩护,那一刻我感到心寒。我后悔当初为什么要做一个见义勇为的好人,然后匆忙骑车逃离了现场。
之后,我反思自己,如果再次遇到类似情况,我是否还会选择伸出援手?我可能会,但会更加犹豫,不会像当初那样勇敢。人们之所以不敢扶老人,是因为害怕风险,害怕被卷入纠纷,彭宇案这样的例子让人失去了勇气,对法律救助机制失去了信心。
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老人并不都是坏人,如果大家都冷漠不理,会对社会治安和社会安全带来很大隐患。尊重老人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不能因为一两起案件而放弃这一美德。在生活中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我们都应该义不容辞地伸出援手,但也要记得保留一些证据,以备不时之需。
所以,如果你现在在大街上遇到摔倒的老人,你会伸出援手吗?无论如何,让我们牢记见义勇为的精神,同时保护自己的权益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