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房花烛夜”作为一个人一生中最大的喜事之一,自古以来就受到重视。在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新婚的夫妇们会被亲朋好友一起拥进洞房,亲友们用做游戏、对对联、赋诗等方式“为难”新婚夫妇,以增加这个吉庆之日的热闹,也沾沾新婚夫妇的喜气。
早在几千年前的《诗经》中,就可见人们所作的洞房诗。
《诗经》——中国诗歌的开端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为中国古代繁盛的诗歌文化树立了良好的典范。《诗经》中的诗多具有韵律,读来朗朗上口。
但由于几千年来的语言变迁,今天使用的汉语语音,已经和古代有了极大不同,现在再来读《诗经》时,我们所能感受到的韵律性不那么明显了。
虽然今天提起《诗经》时,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那句出自《关雎》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但《诗经》中描写爱情的地方多着呢。
洞房诗《绸缪》讲了什么
《绸缪》属于《诗经》中描写婚姻爱情状况的一类,从诗中的词句来看,应当是新婚夫妇洞房花烛夜之时,友人戏谑新婚夫妇所作。
首句起兴,用柴草被紧密捆扎在一起,指代新婚夫妇的恩爱和谐,星星在天上闪耀,见证着人间这场热闹的婚礼。后面便开始打趣,如此美丽的妻子,丈夫要怎样表示对妻子的欢喜之情呢?
后面两段,接着铺排妻子的美丽贤淑,打趣地问,丈夫要怎么做才能不辜负如此良辰美景,和如此美好的妻子。其实是亲友以一种戏谑和调侃的语气,在催促新婚夫妇珍惜美好时光,及早洞房。
这首洞房诗有情又有趣,细思之下其实还有些肉麻,但其中却传达出了普通百姓对于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的祝愿,全诗之中没有直接出现一个“喜”字,但却处处流露出了欢喜之情。
这首诗流传2千多年,诗中的那份真情。也穿越春秋战国。或者更久远的时空传递给了今天的我们。
《诗经》中的其他爱情诗
除了《绸缪》,《诗经》中还有许多爱情诗,这些诗或喜或悲,显现了不同人的悲欢离合,是古人质朴情感的自然流露。
最知名的《关雎》和《蒹葭》展现出了坠入爱河的人苦苦追求所爱之人的煎熬和执着。面对求而不得的窈窕淑女和在水一方的伊人,主人公们为此辗转反侧,吃不下,睡不好,但是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对爱人的追求。
《静女》则展现出了恋爱之中的男女羞涩、喜悦、不安等多种情感的变化。女子和男子相约见面,爱人没有准时到来时,先在此对待之人搔首踟蹰,焦急不安。
女子赠给男子一根苇草,因为是爱人所赠,这棵草就像是在发着光一样,光艳动人。草当然不会发光,相爱的人却会爱屋及乌,在与对方相关的一切东西上都挥撒了美好与愉悦的光芒。
不同于《绸缪》落笔于洞房花烛之时,《桃夭》展现的是婚礼时的盛况。桃花灼灼,让人想到了婚礼时喜服的明艳色彩。
桃树是枝叶繁茂的植物,花开时灿烂夺目,结果时果实又多又大。用桃树起兴,表达了人们对于新婚夫妇多子多孙,子嗣绵延的祝福。
美好的爱情是令人向往和赞叹的,不幸的爱情也会引人唏嘘。《诗经》中的《氓》就记录着一个女子不幸的爱情经历。女子年轻时明艳动人,与一男子相爱后被男子的誓言打动,嫁给了男子。
随着时间的流逝,女子的容颜不再美丽,男子就狠心抛弃了女子,另寻新欢。
女子悔恨自己识人不清,落得被抛弃的结局,终日以泪洗面。但好在女子并没有放弃生活的希望,在深入思考之后,重新振作起来。
《诗经》中记录了各种各样的爱情,有美好的,也有不幸的。但人生百味,不论是爱情、友情,还是亲情,都需要我们每个人亲自去体会。
《诗经》可读!
《诗经》曾经过孔子的删改,是儒家经典之一,很早就被古代的统治者列为了官方教材。在春秋战国时期,《诗经》还被作为了外交辞令,各国之间往来时,常常是通过《诗经》中的句子来进行交流。
在古代,《诗经》的地位很高,内容也很丰富,用现在的话来讲,《诗经》是一本很正经的书。
《论语》中记载,孔子的儿子孔鲤从院中经过时被孔子叫住,孔子问孔鲤学习了《诗经》没有,孔鲤回答没有,孔子就很严厉地对孔鲤说“不学诗,无以言”。于是孔鲤转身返回书房学习《诗经》。
《诗经》中一共有305首诗,涉及的题材广泛,内容除了描写婚姻爱情以外,还有关战争徭役、农业生产活动、祭祀仪式、揭露社会矛盾、抨击朝政的黑暗等多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