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平台排名前十(找融资哪个平台好)

9月12日,据江苏省邳州市政府官网,邳州市交通工程有限公司、邳州市远通公共交通运输有限公司发布市场化转型说明。两家企业表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已清偿完毕,今后不再承担公益性项目融资职能,承诺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而在此之前的9月4日,江苏省江阴市政府公告称,江阴市月城镇投资有限公司、江阴新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自公告之日起退出政府融资平台,不再承担政府融资职能。

据不完全统计,自8月中旬以来的一个月内,江苏省内已有40多家国企宣告退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按媒体报道,江苏省目前在全国率先建立覆盖政府债务、政府隐性债务、融资平台公司经营性债务的全口径债务管理体系,并通过债务综合监管系统管理。

随着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地方债务问题近年来成为焦点。7月2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一次会议上,指出要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

按照当前的债务分类,地方债可分为政府债务、隐性债务、平台公司经营性债务等。地方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也被称为“显性债务”,其管理相对规范。而隐性债务要求“化存控增”,也是监管的重点。

财政部数据显示,2023年1—6月,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4.37万亿元,截至2023年6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37.80万亿元,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限额之内。但一些地方政府债券余额总规模的增速仍然很快,此外,一些地方负债率的增长也被认为是地方债务可能存在的隐忧。更重要的是,一些以城投形式出现的地方债务,更是此前市场忧虑的“地雷”所在。因此,如何尽快给地方债排雷,在显性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尽快化解隐性债务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Wind金融终端此前公布的一份包含城投债在内的宽口径政府债务数据,到2021年底,地方政府债务余额排名前五的省份为江苏、浙江、山东、广东、四川,而负债率超过60%的省份有青海(93%)、贵州(77%)、天津(77%)、甘肃(65%)、吉林(62%)、新疆(64%)。包括江苏、浙江等在内的东部沿海省份,尽管余额较高,但由于地方经济盘子大、增速也较快,因此负债率并不算高。

从这个角度也能理解,为什么率先发起化解地方债务新尝试的会是江苏。作为债务余额比较高、但负债率却比较低的江苏,显然是一个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的较好试点。

从江苏多地的尝试来看,路径还是比较清晰的,普遍都采用“退平台”模式,来实现城投风险和地方债务风险的切割。所谓“退平台”,指的是退出当地财政监管名单。这样能够更好地将平台公司的风险置于可控范围之内。当然,“退平台”的国企并非放任不管,仍在监管关注范围之内。比如,近期江苏就对“退平台”国企情况进行摸底,包括经营情况、退出后举债情况、业务开展情况等。

总体来看,城投们的“退平台”尝试是一次积极探索,在短期内能够有效降低地方债务压力;在当前地方政府债务普遍面临压强提升的情况下,在压力相对较小的区域进行试点化的探索有其科学性和必要性,也能够为其他地方的债务化解提供相应的应对路径指引。

但必须要看到,从长期看,“退平台”并非根本解决之道,更不意味着“退责任”;相反,如何在城投退出平台之后,更好地强化城投公司的监管、提振公司经营状况、让其能够在充分的市场竞争中产生造血能力,才是真正意义上化解地方债务远期焦虑的解决之道。

(作者:沸雪 ,来源:红星评论)

最新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站长邮箱:12125980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