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产品经理的工作流程是咋样的?
如果说运营是公司里最杂的工作,那跟他有一拼的只有产品经理了,这两个岗位在互联网公司里几乎是标配。
比起运营的杂,产品工作更多的是不精,比如?做数据不如数据分析师、做设计不如设计师、谈业务不如商务经理BD、卖产品更不如业务员了。那产品经理怎么在公司里生存的呢?我听到有的朋友说,产品经理就是靠一张嘴。我听了以为产品经理的职能就是个业务员。
我曾经分享过《中间人经济》这本书,用来描述产品经理的连接角色这个职能,是非常合适的。因为他懂得很多,虽然什么都不精,可他能把所有与产品相关的角色连接起来,有的时候,也需要自己去做一些事情。产品在增长的过程中,他是起着关键作用的。
今天有位朋友约我去聊了一个产品,应该还在立项阶段吧!下面就以他的这个产品为设想分享,中间穿插一些其它的案例。
首先一个产品,他如果要立项,那就要搞清它的需求在哪里,是否满足了这个需求,既然满足,那该怎么切入?
这位朋友跟我聊的是,他是一个类似于分享和培训的空间,希望把这个空间充分利用起来,希望我能给一些建议。我就接着他的想法往下面聊,首先,他要搞清楚市场的需要是什么,他要做什么,如果这个定义的不清楚,是很难去试错的。
所以,第一步就是要做用户研究,分析用户都有哪些类型,可以按年龄段、兴趣领域、职业等来划分,每个类型的需求是什么,他们需要什么,然后,拿他的产品或者资源去匹配它。
如果对这方面没有经验,那怎么办呢?
听到一个笑话,产品经理去找程序员讲了一大堆,对于产品的功能该怎么设计,程序员总是听不懂,最后来一句:哥,你把对方的那个产品拿来给我看一下,我就知道怎么设计了;
产品经理设计一些功能的时候,往往都是模仿开始的。既然是模仿,那就开始参考行业内做得好的公司或者产品,进行产品调研,做竞品分析。收集了信息之后,确认自己做的成功的概率有多大。然后想办法避开竞品的市场。这个时候,竞品的策略就可以用得上了。
以上都可以称为产品的启动阶段,这一阶段最重要的是要把计划书拿出来,至少是一个成型的想法,因为后期会用到测试的。在精益创业里,这一阶段也叫做把所有的计划写出来,类似于精益画布那样的东西;
接着,产品的需求确认完后,因为前一阶段都是在做需求确认、用户调研、竞品分析等工作,还没进入设计阶段,离产品实现还有点远。
按今天跟那位朋友聊到的思路,那应该是把空间装饰得符合产品的需求,然后,加上一些点缀,让用户很方便地使用空间里的设施。比如麦克风、投影仪、播放器、分享台、座位、课程表、活动项目流程以及一些开放的交流格子等等。都要形成一个文本性的东西,可以放在帮助指引本上,有需要的,直接看这个指引就可以了;
如果是在互联网公司开发产品,这一阶段跟程序开发人员沟通实现的逻辑,因为文档都明确了,作为产品经理就是要持续跟进,确保每个阶段的任务完成;对产品经理来说,本阶段的沟通占比了很大一部分,产品的磨合和进度迭代都需要付出大量的沟通成本。
最后一个阶段就是测试运营产品了,也就是精益管理里的最后一个阶段,营销推广、产品上线后的分析、以及需求反馈、不断改进产品的功能和策略等。
作为一个空间,他的推广可以是选择网站、社交、也可以是地推,但不管哪种方式,必须要有自己的舆论战地,这是跟用户沟通的窗口。
每个数据的变化都需要跟踪,根据精益数据分析里介绍的方法是,每个阶段都要选择一个关键指标,作为衡量阶段的任务完成情况。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指标,比如海盗指标里的五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侧重点不一样,在刚开始的获客阶段,你不可能就去关注了营收了,本该关注留存指标的,你却关注获客,那就会导致客户流失率过高等现象。
以上就是产品开发的各个阶段的介绍,按精益的方法可能还更好,即把计划写下来、找出风险部分、开始测试产品。以上的划分是产品启动、设计产品、开发产品、上线运营。基本上两种方法都是差别不大,因为它们的关注点是一致的,只是有的阶段会有重合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