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浴室排名前十(姜堰饭店排名前十名)

姜堰浴室排名前十(姜堰饭店排名前十名)插图

在祖国的西北部,有一座城市叫石河子市,她是一座军垦新城;在祖国的东北部,有一座城市叫大庆,她是一座石油新城。可是您知道吗?在祖国的江淮平原,有一座城市叫姜堰,她曾经是一座粮食新城。

姜堰,古称三水、罗塘、姜埝,现为姜堰区区政府驻所地,隶属于江苏省泰州市,是前国家主席胡锦涛先生的出生地。

清光绪年代,外侮频仍、国事日非,政府内忧外患,开始幻想实业自强,着手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在这样的大形势、大背景下,姜堰于1894年(光绪二十年)形成粮食市场,在极短的时间内发展成为苏北最大的粮食集散地,最高年份卖出粮食220万担,被誉为全省八大镇之一。

姜堰浴室排名前十(姜堰饭店排名前十名)插图1

粮行是粮食市场的衍生物,姜堰粮食市场形成之后,粮行便应运而生。粮行在历史上的名字叫陆陈行,这个称谓始传于西汉,因陆贾、陈琪二人合伙经营粮食而得名。“民以食为天”,这个典故也充分说明,凡是开粮行的都要特别讲诚信,特别有良心。按照陆陈行的规矩:小麦归磨坊,蚕豆归粉坊,菜籽归油坊,蒜头归酱坊,靛蓝归染坊,红花归纸坊。在老扬州(含泰州)一带,业内人士将经营上述六种农作物的商行统称为“陆陈行”。清朝末年,因颜料从外国进口,染坊关门歇业,而蒜头改归八鲜行(专做水果、地产时鲜货贸易),所以陆陈行就改名为陆陈粮行,简称粮行。

姜堰人根据粮行的服务对象不同,将粮行分为两类,即上行和下行。上行代买粮食,为买家服务;下行代卖粮食,为卖家服务。

姜堰浴室排名前十(姜堰饭店排名前十名)插图2

粮仓旧址

巧合的是,姜堰原来的上河下河是连成一片的,清初因断塞而形成上坝与下坝,所有的上行都设在上坝,所有的下行都设在下坝,所以很好区分。

清代实行开行捐部帖的规定,这一规定严重限制了姜堰粮行的发展。清光绪二十年,偌大的姜堰粮食市场只有四家粮行,即:刘容大、杜裕和、蔡春盛和王咸吉四家粮行,且都是下行。由于捐部帖难度忒大,所以捐到部帖之人都欣喜异常,他们焚香秉烛,供奉行礼,大宴亲朋好友,如同办喜事一样。姜堰的第一家粮行叫刘容大,除捐过部帖之外,行主还捐过功名,可以享受“见官不下跪,即使卖了贼货也不挨板子”的超国民待遇。

姜堰浴室排名前十(姜堰饭店排名前十名)插图3

姜堰浴室排名前十(姜堰饭店排名前十名)插图4

孙中山虽然主张“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但并不影响民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国家废除了清朝的捐部帖制度,改由地方政府发放牙照,极大地激发了民间发展经济的活力。于是,姜堰粮行便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民国初年,下坝河东西两岸陆续开了刘元昌、杜隆元、张锡记、李德丰、刘雨记、赵荣兴、刘大兴等三十家左右的粮行;有的干脆不领执照,租几间屋,置点芭斗、斛子、秤等工具,直接从事粮食经营,有二十多家;还有的“挂帮”经营,以某行的名义接客做生意,收益分成,也有三十多家。

上文说过,下行是为卖家服务的,那么姜堰的卖家来自哪里呢?这得先说说姜堰的地形。姜堰以北是下河地区(注意,这里不用里下河的提法),是江淮平原腹地,土壤肥沃、水系发达,是重要的产粮区。汉代吴王刘濞设海陵仓,储备了大量粮食,也正是因为粮食有保障,才敢发起“七王之乱”;唐代骆宾王显然到过或熟悉姜堰一带,他在《为徐敬业讨武曌檄》中写道:“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海陵红粟自始名扬天下;元末张士诚起义,张士诚本身是泰州人(现在属盐城),他将国都设在高邮,而军粮均来自一个叫仓场的地方(现为姜堰区俞垛镇仓场村)。姜堰下坝河(姜溱河)是直通下河产粮区的通道,从宣统元年至民国十五年之间,宝应、高邮、兴化、盐城、阜宁、东坎(滨海县)、八滩(滨海县)等地的余粮全部运到姜堰出售,姜堰以小麦、籼稻为主的粮食市场进入极旺时期。民国十六年,溱潼粮食市场形成,部分转向溱潼销售。

姜堰浴室排名前十(姜堰饭店排名前十名)插图5

连接姜堰、溱潼的下坝河

“有卖就有买,有买就有卖”,这边下行刚开张,那边上行也营业了。姜堰上行主要服务“两市”和各地的面粉厂:一是南市。即姜堰以南至黄桥、泰兴一带,这些地方人多田少,又是沙土地,粮食产量少,畜牧业兴旺,几乎家家养猪、羊、鸡、鸭、鹅,有的还养牛,需要大量的民食与饲料。二是东市,又称里河市,即南通、海门、启东、金沙、吕泗、二甲一带。一方面,这一带的百姓习惯吃老剥子酒(方言),主要是糯米做制酒原料,省级非遗项目——海安糯米陈酒即为一例;另一方面,上述地区系碱质沙土,农业收成很差,更不产稻米,所以粮食需求量极大。再后来,因为南通纺织服装业发展,以及沿海地区实行农垦,重点种植胡桑、棉花等,粮食的缺口就更大了。三是面粉厂。宣统年间,南通复新及上海复新、阜丰三家吞吐量最大的面粉厂首先跨进了姜堰,嗣后,上海华丰、申大、立大,无锡久丰、茂新,常州恒丰,镇江贻成,南京大同、有恒,包括宁波大丰、天津寿丰(后撤走)等面粉厂也跟进姜堰。他们特别喜欢溱潼镇(现属姜堰,时属东台)地产的黄皮小麦,这种弱筋小麦粉脂率达70%以止,适合于制作蛋糕和酥性饼干。为争夺这一稀缺资源,上海、无锡、扬州等地的面粉厂还雇请专人长期驻扎姜堰采购,俗称“庄客”。“庄客”都是姜堰本地人,精通粮食业务,是当时的时髦人才。

需要特别强调和指出的是,本文提到了下河、里河,那上河在哪里?这就牵涉到一个与姜堰有关的重要地理概念——里下河。本文作者斗胆认为,由于运盐河(老通扬运河)西起扬州茱萸湾,经姜堰,在海安向南至如皋蟠溪,后又逐步延伸到南通九圩港,整条河道由东西向转为南北向,所以上河、上河与里河应该是以该河划分的。比如,姜堰、海安北侧为下河,南侧为上河,如皋、南通的东侧为里河。姜堰处于粮食购销两便的中间地带,于是便有了“卖不尽的西北,买不尽的东南”一说。

姜堰浴室排名前十(姜堰饭店排名前十名)插图6

绿线为老通扬运河流向示意图

清末,姜堰没有上行。民国十年,姜堰上行发展到九家,被称作“八仙”+“龙(聋)王”。龙王是李祥元,其业主耳聋;八仙是李祥和、李祥泰、黄义栈、刘万昌、曹永康、丁复盛、钱明记、宫和泰。

除了上行、下行之外,姜堰还在全国率先出现了堆栈行和小车行。

(1)堆栈行。上行只买不储,而粮食一经成交,就要离船起担上岸储存保管,然后陆续装船外运。尤其是面粉厂收购量大,运输费时,有的还要暴晒,因而堆栈成为粮食市场发展必不可少的元素。民国初年,姜堰的堆栈有南翕成、北翕成、刘恒益、通裕、萃丰、严正大、南泰来、北泰来、泰丰等十二家,以后又开了茂恒、恒达公、刘元丰三家,都开在下坝。当时因辛亥革命席卷全国,“振兴中华,挽回利权”的口号风靡一时,相当一批官僚、地主向资本家转化。在上述堆栈中,有自称南通张謇的女婿侯某开的通裕堆栈(后以三万银元价格转手他人,更名为储裕堆栈),有镇江富商严某开的正大堆栈。规模最大的是萃丰堆栈,占地六十亩,仓库一百八十间,晒场十八亩,可容纳一百万担粮食堆放。萃丰开业之后,大胆改革创新,第一个开展了押栈业务,对进入该栈的粮食按成本交百分之三十的押金,后改为每担交一元,在粮囤上挂个押货牌子,随要随赎,赎时还本,并付给押款利息。押栈业务犹如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为姜堰粮行的发展注入了巨额资金。

姜堰浴室排名前十(姜堰饭店排名前十名)插图7

(2)小车行。大都开设在上坝东、西桥河南,主要替南市农户或小本贩户买卖杂粮、油饼等,数量不大,独轮车推运,故名“小车行”。民国十年,姜堰有小车行六十多家,规模初具的有:张履记、李伏成、张明盛、钱永森、王标记、袁恒记等,其中最大的是钱永森、张明盛。现在的姜八公路行驶的是汽车,而在清末至民国中后期的三十多年间,则是装满粮食的独轮车。这种独轮车是木制的,走起路来吱吱呀呀,需要推车人有相当大的力气以及相当强的平衡技巧,很多人一推就倒,所以小车行的工人个个虎背熊腰,膂力过人。

姜堰浴室排名前十(姜堰饭店排名前十名)插图8

此外,“五坊”(油、米、磨、槽、粉)和“小五坊”(酱、腐、土、烛、染)在姜堰也呈雨后春笋之势。

一业旺而百业兴,粮行的繁荣,带动了姜堰各行各业的发展,80%的姜堰人都从事与此相关的职业,整个姜堰都因此沸腾了,这里仅举服务业方面的几个例子:

其一,电报业。据泰县县志载:“光绪三十四年,姜埝商会会长丁福基曾以’姜埝繁盛甲于江北’为理由,禀部批准设为二等邮务局”。

姜堰浴室排名前十(姜堰饭店排名前十名)插图9

其二,银行业。清光绪年间,姜堰已有裕隆元、严振康两家钱庄,民国以来又增开了乾益、升大、振新、慎裕、元太、成记、春升七家,人称“九牛”。除裕隆元外,均是外地人开的。民国十四年,中国银行在姜堰开设分行;民国二十二年,江苏农民银行在姜堰开设分行;接下来,交通银行、实业银行、江苏银行、上海银行也委托姜堰的钱庄代理他们的业务。可以这么说,在那个时候,泰州城有的银行,姜堰镇都有,泰州城没有的银行,姜堰镇还有。

其三,洗浴业和餐饮业。以民国二十年为时间节点,姜堰的浴室有:也泉、白玉池、新泉、又新、又一池、仿沧浪、南泉、清白流芳,计八家;茶饭馆有:亦乐元、双盛元、曲江、龙泉、咏亭、二宜……,计十七家。这里顺便交待一下:浴室和茶饭馆甚至赌馆、烟馆都与招待客商有关,属于畸形发展。

姜堰浴室排名前十(姜堰饭店排名前十名)插图10

除此之外,鼎盛时期的姜堰还创造了与粮食交易有关的三个专有名词:

一是“姜秤”。一种衡器,早在清咸丰年代就开始制作使用,一斤合曹砝十四两六钱,又称“苏砝”秤。稻、大麦、红梁每担姜秤一百二十斤,合市秤一百二十八斤;小麦每担姜秤一百七十二斤,合市秤一百八十一斤半。

二是“姜信”。姜堰的粮行和经纪人为了掌控市场,与许多地方通报行情,内容包括市价、货源、销售等情况及市场预测等。黄义栈粮行报上海、无锡一带;王梁记报南市及大豆产区一带;杜裕和报下河产区一带。姜信极有权威,有些地方如不能如期到达,就先行成交,日后按姜信定价。

三是“姜市”。上海的《申报》每天的商市专栏都登载姜堰粮食市场行情,姜市成为全国粮食市场的重要风向标之一。

姜堰浴室排名前十(姜堰饭店排名前十名)插图11

正如一首歌里所唱:“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正当姜堰粮行如火如荼、如日中天之际,日本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姜堰粮行遭到重创,发展戛然而止。1941年2月,泰州城沦陷,泰州城时为泰县县城,姜堰距离泰州只有十多公里。于是,姜堰粮商保命保财,纷纷关门撤资,市场一落千丈。从此,姜堰粮行渐渐衰落,其间虽有1945年前后因抗战胜利而带来的回光返照,但终究回天乏力,不得不于1953年公私合营之后全面退出历史舞台。

粮行虽然成为历史,但这是一段辉煌的历史,姜堰人引以为傲,据以为荣,时间过去一百多年,仍有不少人愿意热衷于讨论、描述那段繁华:

下河产区的粮食不断向姜埝下坝集中,又不断从姜埝上坝向各路分散。下坝河里,挤满了大大小小的粮船,前出后进,络绎不绝,旺季要排到二、三里长的天目山周围,成为万商云集、百谷汇聚之区。天还未亮,行家就打着纸糊的灯笼扦样看货;粮食议价市场的迎桥轩茶社,挤满了买卖双方的业务人员,他们在不停地讨价还价;下坝河船只进出档的吆喝声,箩担挑夫的号子声,从堆栈打包推运上坝河的独轮车子声,不绝于耳。上坝河也摆着一条条舱容四、五百包的关驳,等待或正在装卸麦包出港……而到了夜晚,饭庄、浴室、赌馆爆满,人人红光满面,个个挥土如金,姜堰俨然是一座不夜城。

姜堰浴室排名前十(姜堰饭店排名前十名)插图12

最新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站长邮箱:12125980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