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至20日,风景如画的黄海国家森林公园,全木结构的“网红”会议室,第一届“智汇盐城黄海论坛”吸引120多位省内外知名学者、嘉宾领导前来“捧场”。如何以绿色低碳发展“破题之钥”,竞逐新赛道,勇当排头兵?专家学者从历史纵深和时代进步中系统分析,从盐城、东台生态优势、绿色发展的奋发征程中提出建议。潜入密密林海、走进海角渔村、登上条子泥大堤……平原森林、生态湿地、飞鸟天堂,展现出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壮美画卷。
大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动感画卷
绿色追求的变迁与升华
第一届“智汇盐城黄海论坛”举行期间,记者听专家梳理江苏沿海开发脉搏,随与会学者现场察看、深度走访东台沿海发展变迁,多年积淀散落在脑海中的碎片化资料汇成完整清晰的动感画卷。
从1984年中央确定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到1996年成立江苏省滩涂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启动“海上苏东”工程;从2009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到2019年7月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再到2021年10月《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盐城“以恢复鸟类栖息地为目标的自然解决方案”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特别推荐案例”,我们在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发挥承启作用,在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中激活内生动力,打造美丽江苏沿海典范。
2006年7月,东台沿海旅游度假经济区伴着经济区正式挂牌成立,大风车从85公里的海岸线上到沿海沙屿全线布局神奇生长,清洁能源先行发展,成为支持沿海经济的动脉。2011年12月,条子泥匡围一期工程开工仪式隆重举行,探索之举引发多重效应。我们曾经憧憬于东沙、高泥成长为媲美东方之珠香港的繁华都市,我们曾经致力于打造深水大港,期待再造百年前天津港的发展传奇。历史翻过新的一页,当我们先人一拍倾力保护沿海生态环境,当条子泥成为举世瞩目的候鸟乐园,从利用自然到保护自然,从绿色发展到呵护生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在孜孜求索中不断升华理念,在砥砺奋发中打造出生物多样性“中国样本”。
在沿海摸爬滚打11年的沿海经济区管委会副主任王卫国见证了一系列重大事件。他认真地说:“沿海人最为自豪是从一开始就守住了生态底线。”在市人大常委会档案室,一份《严禁化工等污染项目进入沿海地区的议案》静静地躺了17年,规定陈李公路以东沿海地区不得新上和扩建重污染化工等项目。第一代沿海拓荒人就明确思路:举特色生态旗,打绿色环保牌。从坚持不懈实现“全域零化工”到花大力气实施退渔还湿、生态修复,历届党委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一棒接着一棒跑!
王卫国坦言,对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环境,一开始他们并没有想得那么多那么远,只是长期工作中对“守护这片共和国最年轻土地”产生了一种责任。那时候,区主要领导常常带着一帮人沿着海岸线走,有时一走就是半天。慢慢地熟悉滩涂每一个区域的地貌环境,慢慢地了解各种鸟儿的生活习性。“所以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来东台沿海实地勘查时,我们选的两处现场让苛刻的专家也大呼开了眼界。”2019年7月5日,在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一举填补了我国滨海湿地类自然遗产空白。当从视频中看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主任梅希蒂乐德·萝丝勒在视频中宣读贺信的那一刻,东台沿海人——无论是在一线奔波,还是在办公室伏案,都激动得振臂欢呼。
由此东台沿海以世界的眼光植入更高标准,联手北京林业大学、复旦大学及红树林基金会等,逐步走出了一条“政府+科研+公益组织”的湿地生态修复之路。“仅在条子泥湿地安装的监控就有272个,就是要做到保护珍稀鸟类、保护湿地环境无死角。”王卫国说。
据了解,今年在东台沿海孵化出生的黑嘴鸥等珍稀候鸟就超过1万羽。数年前全球种群数量还只有1000多羽的黑嘴鸥,今年在条子泥万亩高潮位栖息地光新生就超过3000羽!
集睿智之言 行管用之策
示范领跑绿色发展新赛道
从古至今,人类对大海的探索与发掘从未停歇;向海图强,逐梦深蓝,我们在守护生态呵护海洋中制胜未来。回溯东台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向海而生、拓海而兴”的奋斗史。近20年来,伴着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和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东台沿海快速演进,风景变幻。
从高质量发展新时代趋势看,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是契合我市实际的“破题之钥”。长三角一体化、新一轮沿海发展搭建了恢弘舞台,生态碳汇、绿色智造提供了全新赛道,东台产业迭代升级积蓄的势能全面释放,“原生态+新业态”的绿色发展优势独树一帜,作为县级城市在全国的辨识度和美誉度越发彰显。盐城市委八届三次全会提出,积极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展现“国际湿地、沿海绿城”的生态魅力、发展活力,重点建设绿色生态之城、绿色制造之城、绿色能源之城、绿色宜居之城。东台市委十五届三次全会动员全市上下,坚定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紧紧围绕“绿色智造地、生态康养城”目标定位,始终坚持产业强市、品质兴城、实干惠民的奋斗指向,高水平建设绿色东台、智造东台、康养东台、幸福东台,勇当高质量发展领头雁。
从基层实践看,如何更充分地发挥生态效应,真正让绿水青山化为金山银山,已经到了一个从理论到实践都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时点。去年,首届条子泥720论坛推出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样本”惊艳全球,今年第二届条子泥720论坛,专家就如何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展开广泛讨论,保护动物最严苛的保尔森基金会专家也认为,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不是简单地打造“无人区”,而是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之路。
第一届“智汇盐城黄海论坛”主旨演讲的四位专家均在盐城工作生活过,对这方土地有着深厚感悟。他们在纵论大势大局,探寻文化渊源的基础上,对盐城、东台勇当“碳路先锋”,竞逐绿色赛道建言献策,真知灼见给我们带来诸多启发。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兼首席专家、南通大学原党委书记成长春认为,发挥盐城沿海独特优势,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形成“全域开放型”新格局,不断做强和延伸港口产业链, 构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资源配置型”新格局;以交通枢纽组团释放区域协同效应,打造盐城“互联互通型”新格局;以资源优势互补推动陆海一体化,扩大盐城“陆海统筹型”新格局。国研智库首席专家、省沿海发展智库首席专家、省政府研究室原副主任沈和提出,更高起点接轨上海,深度融入长三角,要做好战略对接、产业对接、载体对接、机制对接,精心打造上海创新创业资源外溢的最佳承载区,聚焦重点合作园区建设,强化科教人才创新支撑,加快建设盐城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发展基地。重庆智库暨大运河智库理事长王佳宁提出盐城勇当沿海发展排头兵的三条路径,即:强化协作长三角,在战略统筹上下功夫,实现共赢发展;精准对接文化带,在要素融通上下功夫,实现协同发展;务实合作毗邻市,在绿色本底上下功夫,实现共融发展。江苏省高校新闻院系特聘教授、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校外硕士生导师金伟忻娓娓阐述了千年折叠的“黄海文化带”。他提出,把盐城特有的“生态明星”转换成为地域性的“文化标识”,把闻名世界的黄海湿地转变成可持续的“网红打卡目的地”,进而使黄海文化更加浸润人心。
在保持定力中打造“中国样本”
守住绿色底线收获生态红利
毫不夸张地说,过去5年,是我们这座城市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幸福感提增最多的五年。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纪疫情惊涛骇浪,市委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定向领航,登高望远看清“大势大局”,拓宽视野把准“方位方向”,坚定不移带领全市上下孜孜探索绿色发展新路,面对经济下行的千钧压力,主动应变、高效施策,加快产业动能深刻重构;面对绿色转型的变革趋势,保持定力、深耕转型,催生跨越争先不竭动能;面对区域融合的快速演进,做优品质、吸引顶流,实现城市能级大幅度跃升。
产业经济,在深度创新转型发展中生机焕发。近三年来,东台地区生产总值连跨3个百亿台阶,去年达990亿元。看工业,突出智慧引领和高端导向,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材料、大健康四大主导产业实现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裂变,成为推动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导力量。明确央企、国企、上市公司和行业领军企业重点目标,有的放矢开展“建链、补链、强链”招商,百亿引领、十亿支撑、亿元主体的项目良性发展态势更加凸显。看农业,接二连三联动发展,绿色品牌声名远扬,形成瓜菜、粮油、畜禽、茧丝、水产、甜菊糖等多个主导特色产业集群,东台西瓜、东台大米、富安茧丝等15类农产品相继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认证,总数全省第一。看现代服务业,传统服务业转型发展、科创产业快速提升、生产服务业异军突起,现代旅游业打上生态标签蓬勃发展,推进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连续多年高于GDP增速,总量位居盐城各县(市、区)第一。在今年上半年新冠疫情严重影响下,东台有38家龙头企业特别是19家智能整机龙头、5家新材料领军企业,销售逆势上扬,27家订单同比增加,一大批企业向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深度转型,在大风大浪中“扛得住”“活得好”。城市能级,在功能重塑联动发展中大幅跃升。品质城市与美丽乡村相得益彰、中心城市与城市副中心联动发展的格局已然形成。看城市,草市街、结发街、串场河景观带、网界河休闲带等特色街区、重要节点展现城市新活力,“个十百千万”工程深刻重塑了城市形态业态质态,推进城市功能全面升级。去年,东台城市棚户改造10538户、再创历史之最,23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提升。看乡村,溱东周黄、弶港巴斗、梁垛临塔、艺术红庄、乡愁甘港、生态方东、甜蜜八里……一个个充满活力、富有实力、独具魅力的特色田园乡村汇成一幅幅动感画卷,从“8镇11村”到“7镇7村”,展现浓郁地域特色和澎湃内生活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生态环境,在由表及里深度优化中积聚动力。东台,具有得天独厚的良好生态和丰富多彩的资源条件,兼具海洋、湿地、森林三大生态系统,自然湿地保护率达64%。东部世遗风光、西部人文历史、中部田园乡村各具风韵。最美海湾条子泥吸引全球百万只珍稀候鸟到此栖息,全国沿海地区最大的平原人工生态林,获评首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和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东台荣登“中国天然氧吧”城市榜。
东台沿海被誉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样本,最为出彩的是建设720高潮位候鸟栖息地。在观察中发现,高潮位时,在滩涂上觅食的候鸟就要到大堤内侧寻找落脚栖息之地。怎么建?如何管?候鸟迁徙研究中心的专家提供了技术支持。沿海经济区的同志说干就干,2020年春节通过与承包鱼塘的渔民协商,退渔还湿、营造鸟类生态环境。4月候鸟春迁之始,这处候鸟“俱乐部”就建成投运了。如今,与大海一堤之隔的720亩固定高潮位候鸟栖息地已经成了鸟儿避潮休憩的“家园”。大潮涌起,成千上万只鸟儿飞越海堤,落脚栖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我市正化为生动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