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关于重甲步兵战法推荐阵容搭配的信息,并尽力回答大家的问题。让我们开始探讨一下重甲步兵战法推荐阵容搭配的话题吧。
今天,笔者为大家推荐一只新思路步兵菜刀队伍。之所以选取步兵来组成新式菜刀队,主要原因在于下面这个战法:
搭配思路
游戏中的术语运用是十分微妙的,所以笔者在阅读战法介绍的时候发现,衡轭的战法描述中“普通攻击造成的伤害”,与神兵天降、大赏三军等战法描述的“攻击与策略攻击伤害”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别。
这种差别让笔者联想到了战法锋矢,锋矢中的描述为“主动战法伤害”,因而可以与神兵天降、大赏三军、不攻等战法相叠加。如果衡轭与之类似,可以与攻击加成类战法叠加,那么衡轭就会具有相当的开发潜力。
通过对比实验,衡轭确实能与攻击加成类战法相叠加,因此笔者将目光锁定在既具有攻击类伤害加成,又是步兵或可以转化兵种为步兵的武将上。 赵云、SP赵云、甘宁等步兵以及可以转化为蛮兵的祝融夫人、沙摩柯和四星小甘宁都可以列为备选对象。
其次是骑兵的选择,由于本队主要依靠普通攻击输出,因此能提供加成、分兵、连击类武将都是可选目标,考虑到衡轭可以为骑兵提供50点谋略加成,大营法师亦无不可。综合考虑之后,征服赛季新武将XP庞德进入了笔者的视线。
XP庞德自带战法可以使骑兵与步兵攻击造成的伤害提升18%(第三回合后,且此效果与衡轭并不冲突),并且自带分兵效果,与衡轭契合度非常高,衡轭加成后XP庞德的谋略也会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物理系武将容易被秒大营的境况。
笔者根据已有的武将,选择赵云与沙摩柯与之搭配。之所以选择这两名武将主要在于笔者武将有限,如果用SP赵云或祝融夫人来取代赵云,会将队伍强度进一步提高;并且,XP庞德战法中的攻击伤害提升效果不光对普攻生效,还能作用于战法伤害,因此选择主动战法与普攻双重输出方式,可以更好地发挥出XP庞德的效果。
战法搭配
本队的思路是依靠衡轭与XP庞德的双重加成配合穷追猛打,在后几回合依靠普攻打出高额输出。因为队伍由三名物理系武将组成,选择反计之策度过前三回合,能保证队伍的生存能力,沙摩柯依靠谋定后动与妖术实现控场。
本队优势
首先,队伍配置容易,战法资源占用较少。 队伍的核心思路是穷追猛打+衡轭 ,因此其他战法都是可替换的。例如妖术换为输出战法(觑隙、铁戟金戈等),健卒不殆换为回马亦可。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反计之策是本队实现质变的战法,一旦替换,会导致队伍强度大幅降低。
其次,本队的输出主要依靠后几回合的普攻输出与赵云的反击输出,由于衡轭的伤害加成可以作用于回马、健卒不殆等反击类战法,因此佩戴了回马的赵云往往能依靠反击打出过万的输出,穷追猛打也避开了前三回合经常出现的减伤类战法。
从图中中可以看到,赵云单回合普攻打出了2500的高额输出。
然后,谋定后动与沙摩柯的配合不光为沙摩柯提供了释放落首箭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为沙摩柯提供了洞察状态下输出的机会。
最后,相对于传统菜刀队,本队拥有强大的控场能力,使得本队面对单核输出型阵容时更加从容。
战报分享
以下是本队的战报,供大家参考:
装备简陋,冲锋就是玩命?安息重骑兵真不能直冲重步兵
在大多数人们的印象里,冷兵器时代的重骑兵是可怕的战场统治者,拥有着碾压步兵的实力。他们往往一次冲锋,就可以冲垮大量步兵的阵型,然后在人群中大开杀戒。这个认知,在大多数时候是正确的,然而,在古代马具尚未得到长足发展的时代,重骑兵却远远没有这样强大的实力。 在重骑兵尚未统治战场前,驰骋于沙场的王牌,依然是那些步兵,在西方,这些步兵的代表,无疑是赫赫威名的罗马军团,但有意思的是,罗马军团曾经在面对敌国安息时有过惨败,那就是著名的卡莱之战。于是,在不了解西方古典骑兵的人们看来,罗马军团是败于安息帝国的重骑兵,罗马人是一群仗着步兵力量强大,忽视骑兵力量的短视民族。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 重步兵不敌重骑兵在罗马军团时代并不成立 当然不是,事实上,罗马人只是对安息人的弓骑兵慌了手脚,而对于重骑兵,罗马人并非不了解,他们忽视重骑兵,只是出于那个时代人们普遍的认识,那就是,古典重骑兵,确实不是古典重步兵的对手,事实上,在卡莱之战发生的公元前53年,在绝大数战场上,敢于直接冲击重步兵的重骑兵,只有死路一条。 从公元前53年向前看,当时的西方古典世界中,有记载并有实物证明的,最早使用重骑兵的民族,是当时古代草原上的居民们,即斯基泰人。斯基泰人的军队中就有全身配备铁甲骑兵。但是,即使是这些从小就与骑马分不开的草原的居民,他们的骑兵的冲锋方式,却也和人们的想象差别巨大。斯基泰人的骑兵配备弓箭、标枪和长矛,从远到近,他们会分别使用弓箭、标枪来攻击敌人,最后才使用长矛,他们的长矛将近2米,并不算很长,但在冲锋的时候,他们并不是平举长矛冲锋,而是反手持矛,从上往下,用「 ”扎”这个方式来攻击。 身份显赫、能够穿铁甲的斯基泰贵族 之所以熟悉马术的草原民族斯基泰人这样使用长矛,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在那个时代,骑在高速冲锋的战马上,倘若平举长矛冲锋,那么,在接触到敌人时,骑手就会因为反作用力从马上直接掉下去,这样的话骑手必死无疑,因此,斯基泰人采取「 ”扎”的方式来使用长矛,尽管相比平举冲锋威力大减,但是的确安全了许多。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原因是当时高桥马鞍以及马镫尚未诞生,大多数骑手甚至只能骑在只铺着垫子的马背上,双腿悬挂着,为了保持平衡,他们不得不用双腿夹紧马肚子,这样才能保证不因颠簸而掉下来。 类似斯基泰人的冲锋方式,一直延续到了亚历山大大帝时期。亚历山大大帝善于使用「 ”锤砧战法”,用装备超长矛的马其顿方阵抵御敌人主力,维持战线,即位「 ”砧”。然后令精锐的伙伴骑兵从侧翼迂回,击破对方侧翼后从背后直冲敌人主力,即位「 ”锤”。伙伴骑兵就是当时马其顿王国最强大的重骑兵,这些骑兵装备长度3到4米的绪斯同长矛,在冲锋中同样采取「 ”扎”的方式使用长矛,随后再拔出刀剑来进行攻击。同时,这时候的伙伴骑兵也有第二种使用长矛的方式,那就是双手持握长矛进行冲锋,用力夹紧双腿来控制战马前进方向,这种方式,就是卡莱之战时安息重骑兵们冲锋时的姿势。 双手持握冲锋的帕提亚重骑兵 而即便如此,一般而言骑手也不敢让战马全速奔跑来冲锋,因为无论他们有多高的骑术,他们的双腿有多么有力,在缺乏后世马具的情况下,他们都无法承受全速冲击敌人带来的反作用力,这种常识带来的影响延续很久,甚至于到了7世纪早期,已经有了高桥马鞍和马镫的东罗马帝国的骑兵们,都没有采用马力全开的袭步冲锋。 从装备和战斗方式上,就已经决定了那个时代重骑兵的地位之尴尬。古典时代的将军们,也对当时重骑兵冲锋的威力心知肚明,因此包括伙伴骑兵在内的重骑兵,大多数时候,也不会直接冲击步兵,相反,他们面对的敌人,大部分时候也是对方的骑兵。例如,像深受亚历山大大帝及其麾下将领影响的名将皮洛士,就将骑兵配备在侧翼对抗罗马的骑兵。而排除骑手重甲而战马不披甲的伙伴骑兵,罗马人面对人马俱甲的重骑兵的时间,其实也远远早于不少人印象中的卡莱之战。 安条克三世手中的希腊重骑兵 早在公元前190年,即卡莱之战前138年,罗马人在对战塞琉古帝国的君主安条克大帝时,就见过了人马俱甲的重骑兵。安条克大帝在其统治早期就击败过安息人以及更东方的马萨格泰人,之后便参照对手组建了大批塞琉古帝国的重骑兵。然而,在罗马人与安条克大帝决战的马格尼西亚战役中,罗马与帕加马王国联军只有3万人,而塞琉古帝国军队则高达7万,同时配备了至少6000名铁甲骑兵,然而,塞琉古帝国依然失败。有意思的是,虽然战斗中罗马人的左翼被塞琉古人突破,但是整场战役下来,罗马军的伤亡却微乎其微,左翼伤亡仅300多人,这充分说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古典重骑兵的战场杀伤力明显较低。 因此,实际上罗马人很早就见识过了当时的重骑兵,同时也意识到他们的战斗力还称不上威胁。另外需要注意一点的时,公元前190年的罗马军团,还处于公民兵时代,尚未转变为职业军队,而在后来罗马执政官马略改革以后,真正意义上的罗马军团才诞生,同时拥有远超改革以前的战力。 卡莱之战中安息真正决胜的兵种是弓骑兵 同时,著名的卡莱之战中,安息帝国的重骑兵其实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许多描述卡莱之战的文字,往往只是轻描淡写地叙述安息帝国只有1万人,但却没有细说1万人里重骑兵的数量,实际上,当时安息帝国这边重骑兵仅有1000人左右。而在后来卡莱之战的战斗中,也是安息弓骑兵持续不断地对罗马步兵进行射击压制,而不是重骑兵直接对罗马步兵进行冲击,他们在此战中的肉搏对象,只有罗马军出动的1000多人的高卢骑兵,而他们主要的击杀数,则来自于溃逃后落单的罗马士兵。因此,光拿卡莱之战说明安息重骑兵可以击败罗马重步兵,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而能证明直接安息重骑兵无法对重步兵进行冲锋打击的战役,莫过于罗马帝国与安息帝国最后的一次战役,即公元217年的尼西比斯之战了。在这场战役中,安息帝国君主阿尔达班四世带领倾国之兵与罗马皇帝马格里努斯进行决战。在这场持续数天的战斗中,安息重骑兵有了正面对决罗马重步兵的机会,同时战场地势平缓,极为适合骑兵的发挥,但是,讽刺的是,很多文字描述里的重骑兵屠杀罗马重步兵的场面并未出现。事实上,尼西比斯之战到了最后的时刻,甚至出现了双方部队一线延展排列、全线交战的情况,然而,安息帝国这边依然没有突破罗马军的战线,即使罗马步兵阵线已经一线延展排列,安息重骑兵依然没能取得优势,这无疑充分说明了即使在卡莱之战后200多年,重骑兵依然没有后世那样的冲击能力。 安息人近身冲突并没有取得优势 事实上,不仅是没能冲破罗马重步兵的战线,实际上,在一线的搏杀之中,安息重骑兵是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的。史学家赫罗狄安用「 ”平原被满地的死者覆盖,遍地都是以阵亡的战士、战马与骆驼堆成的山丘”来形容当时的战场,可见,在面对面的肉搏战中,安息重骑兵也损失惨重。由此可见,对于安息重骑兵而言,直接冲击重步兵,是一种危险而且愚蠢的战法。 因此,一直到后世马镫大规模配备以后,重骑兵才真正拥有了敢于直接冲击重步兵的能力,但是,这时安息帝国早就灭亡数百年之久了,就连安息重骑兵的好对手罗马重步兵,也早就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渐渐没落消失了。 拥有马镫后的重骑兵才真正成为了战场统治者 因此,在西方古典时代的长河之中,在后世人看起来十分威猛的重骑兵,是一直无法发动后世重骑兵们那样直冲步兵面门的攻击的,这也正是技术与战争的又一典型例证。
重装步兵(兵种)详细资料大全
重装步兵是古希腊的城邦的公民士兵,以自由公民、有财产的农民和工匠为代表。主要装备包括长矛、盾牌、头盔、胸甲和护胫,以方阵队形进行作战。
基本介绍 中文名 :重装步兵 外文名 :Hoplite 武器类别 :长矛 作战方式 :方阵 武器配置,作战特点,单兵特点,作战方式,历史溯源,衰落和类型, 武器配置 希腊重装步兵的防御力足以称霸整个青铜器时代,甚至可以说是整个上古文明最佳的防御部队。 重装步兵是古希腊最精良的民兵部队,装备着长矛和精良耐用的护甲,是一个相当称职的重步兵兵种。 重装步兵通常是集结成方阵队形来行动,所有战士紧密地排列成8列或16列的方阵形,一起移动、一起攻击,利用集中火力的优势,来对抗较松散零乱的敌军部队。这个战术战法相当的成功,对战斗力也有显著的提升,不过在面对机动部队或是训练有素的精英战士时,所能发挥的功效会稍打折扣。公元前168年,古罗马军团在比德纳击溃马其顿重装步兵,也终结了重装步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辉煌战史。 作战特点 古希腊的重装步兵战法是战争史上的一次技术层面上的飞跃,是公元前7世纪的一次战术转折。那么,我们就来系统地看一看古希腊重装步兵战法的几个特点 单兵特点 就单兵而言,重装步兵的战斗力因其对防御力与集体战力的高要求,有大幅的衰减。 如图所示(当然此图相当不标准),重装步兵的单兵防御体系一般由头盔、胸甲与盾牌构成。古希腊的头盔及胸甲多为青铜制,当然,即便能工巧匠们将胸甲制造得再舒适不过,士兵们通常还是加穿一件内衣。防御体系中最重要的便是士兵手中硕大的 盾牌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对盾牌制作过程的描述详尽且精确,史家们也从中得到了这样一块由多层牛皮与青铜主要构成的盾牌的可观重量,这也就是之所以称其士兵为“重装步兵”的主要原因。这种盾牌通常有两个把手,方便士兵正握与侧握,有时为了保证持盾者的视野,盾牌上方有时候会被削掉一大块。这样的一个厚重的盾牌,能够对矛、飞箭以及一些短兵器起到一定的防御作用。这种防御体系在方阵作战中得到了突出的体现。 重装步兵的 攻击手段 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其手中的 长矛 。亚历山大时代,马其顿重装步兵方阵使用的是“撒利沙”长枪,长约5米有余,甚至有过8米的长枪。这种长矛不仅有枪尖,亦有尖利的枪托,犹如一个两头尖的纺锤。方阵冲击敌军时,后方(5排以后)的士兵的重要任务,就是用枪托刺杀被冲击倒地却尚未死亡的敌人。另一个是腰中的短剑,通常由青铜或铁制,这种武器通常在方阵解体后的混战中使用。 作战方式 重装步兵理论上只有唯一的有效作战方式—— 方阵作战 。 作战时,士兵通常排成矩形的方阵,至少有十行以及更大的列数。战斗时,前五行的士兵将长矛平托前伸,成五排长刺,后排士兵长矛上举,时时准备利用枪托(上文),以及顶替战死的头排士兵。同时,步兵们统一将盾牌举至前方,并且相互紧紧向靠,即便后排士兵也是如此,而不是像影视作品所描述的一样将大盾举至头顶,那样做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同时也会浪费大量体力。 方阵战术的套用关键在于整个方阵的协调性与统一性。一个方阵是一个紧密的战斗集体,其中的每一个人的行动都必须协调一致,否则方阵如一盘散沙,毫无战力。相反,一个勇气十足、团结一致、步调协调的方阵,在古希腊战场上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因此,方阵士兵都是需要经过严格训练与层层筛选的佼佼者。 另外,在方阵作战中的核心力量,是分布在方阵内侧的老兵,他们不仅能起到鼓舞士气的强大作用,更重要的是,他们是方阵前进的驱动力,当新兵怯懦时,老兵会用肩膀推动整个方阵的前行。因此,当亚历山大在旁遮普宣布继续前进的命令,遭到他的马其顿方阵老兵的反对时,他也只好打道回府。 历史溯源 重装步兵出现在古代希腊,并且成为当时的主要战斗力量,是历史的必然选择结果。 在古代希腊,骑士与中世纪的西欧一样,是只有贵族才能供养得起的高等兵种,然而由于希腊地区的破碎、起伏的丘陵地形,骑兵的优势无法展现,因此骑兵在古希腊战争中比较少见。然而在希波战争中,陆地上的波斯骑兵还是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 相比之下,重装步兵组织在古希腊多由富足农民承担,农民们可以接受这些不甚贵重的装备,因此就产生了大批有一定地位的重装步兵。比之于被鄙视的“海军群氓”与胆怯的弓箭手(《伊利亚特》),更多有钱财的农民更倾向于重装步兵。当然少数财力不足的人也会充当弓箭手、轻步兵甚至掷石者。 公元前7世纪出现的重装步兵改革一时间风靡希腊世界,其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希波战争以及后来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起到了很大贡献。 衰落和类型 重装步兵以及方阵战法的缺点数不胜数,以致于很快的,人们便找到了破解重装步兵战法的钥匙。重装步兵衰落的标志可以说是300名斯巴达重步兵被色雷斯人击败后,又派出的600名支援的精锐部队被色雷斯轻盾兵打得落花流水,半数以上的人投降敌军(公元前5世纪前后),从此,希腊世界出现了方阵步兵与轻装盾兵同时存在的局面。 以后,由于铁的炼造技术的改进及淬火技术的出现,重装步兵的防御力一再下降。再加上走出希腊后的世界有更多平原、山地等不利于重装步兵的战场,重装步兵就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走下了世界的军事舞台。指正一点,重装步兵用的是大圆盾,马其顿方阵枪兵用的是小圆盾,另外一点,所谓重装步兵是以一名士兵为战斗平台,依托方阵进行集体协同作战,对纪律和训练的要求非常高,超大尺寸圆盾的作用是保护自己左边的同伴,重装步兵不一定全重甲,比方说轻甲重装步兵就 *** 重甲。 本文大部分史料引自 《剑桥插图古希腊史》 一书,故在此对该书编者与译者表示由衷感谢。另外,本文系笔者凭记忆所做,若有历史错误者,希望大家指正,不胜感激。
好了,今天关于重甲步兵战法推荐阵容搭配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对重甲步兵战法推荐阵容搭配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希望这个话题重甲步兵战法推荐阵容搭配的解答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