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县城”到“郑姆斯特丹”,近些年郑州发展越来越迅速,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速度也让人刮目相看,目前已成为排名靠前的新一线城市(也叫强二线城市)。
而春节期间,各城市空城指数的出炉,尤其是郑州空城指数排名第八,加上近期郑州人口破千万、GDP破万亿的消息,掀起了一波关于城市发展潜力的探讨。
▲空城指数排名(图源:环球旅讯)
有人说未来郑州发展潜力巨大,也有人说郑州在中部地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那么他们说的对不对呢?郑州的空城指数又意味着什么呢?用数据说话,或许更加准确。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01
里程碑!
郑州GDP破万亿,人口破千万!
2019新年伊始,权威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郑州市GDP总量首破万亿大关,成功晋级“万亿俱乐部”;与此同时,2018年全市常住人口突破千万,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万元。
▲河南省2018年辖市GDP排行及与2017年对比
据悉,过去五年,河南省会郑州市的GDP总量连跨7000亿元、8000亿元、9000亿元三个台阶,2017年达到9130亿元。而2018年GDP总量首破万亿大关,达10143.3亿元,同比增长8.1%。
根据郑州市统计局数据,多年来,郑州市人均GDP也一直处于快速发展的态势。其中,1985年,首度破千,达到1031元;1999年,首度破万,达到10091元;而2018年,人均GDP升级到6位数。
GDP破万亿、人口破千万等在郑州发展历史中里程碑式的突破,也让大郑州激动不已地向全世界宣布:请喊我特大城市!
▲图源:郑州晚报
郑州城市人口何以破千万?
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郑州常住人口增速保持在1.2%至1.6%。为什么郑州能够保持人口的稳定增长?这得益于郑州得天独厚的“区位+枢纽”优势,以及作为一亿多人口大省的省会、改革开放40年快速发展等因素。进入新时代,“三区一群”建设和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等政策优势叠加,使郑州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城市规模扩张、品质提升,城市吸引力大为增强。
▲灯火璀璨的郑州夜景
正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力拉动了产业、人才、人口在郑州的快速集聚,推动了郑州跨越发展。全省务工人员约1200万人,其中400万人聚集省会,以往“东南飞”的“孔雀”争相“回乡就业创业”,源源不断为郑州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02
春节期间
郑州站成最繁忙火车站
▲图源:腾讯地图、腾讯位置服务
根据《2019春节出行预测大数据报告》,郑州站成为十大客流量火车站之首。
▲郑州火车站
首先,郑州火车站位于交通枢纽位置。该站位居郑州市的中心,连接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干线大动脉,是原铁道部确定的国家八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
其次,郑州人口基数大,千万人口汇聚一城,春节返乡旅客也逐年增多。
据报道,春节假期,郑州局累计发送旅客235万人,较去年同比增加4万人,其中,2月10日发送旅客51.9万人,较去年同比增加4万人,增幅6.1%。
春节期间,郑州局管内各大火车站探亲、旅游和学生流为主。2月10日,郑州车站发送旅客11万人、郑州东站发送旅客8.4万人、商丘车站发送旅客5.8万人,主要集中发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兰州、重庆、昆明等城市,学生、务工客流较大。
03
城市发展新挑战:
郑州空城率全国第八
2月1日,《2019春节出行预测大数据报告》指出,春节“空城”指数最高的十大城市,分别是深圳、东莞、北京、上海、苏州、广州、杭州、郑州、成都、佛山,郑州位列第八。
▲图源:腾讯地图、腾讯位置服务
在这十大城市中:
珠三角有四城:深圳、东莞、广州、佛山;
长三角有三城:上海、苏州、杭州;
京津冀区域仅有北京一城;
西部区域仅有成都一城;
中部区域仅有郑州一城!
而近日,高德地图发布的《春节出行报告》位置大数据显示,从1月28日至2月4日(即小年到年三十),深圳、北京、上海、广州、东莞、成都、苏州、郑州、杭州、佛山等十个城市人员流出最多,成为最空旷城市。这也印证了郑州的高空城指数。(图表见开头)
空城指数说明了什么?
北京和长三角、珠三角的各大一线城市等自不必说,本身就是外来人口较多的城市,加上本地物价、房价水平较高,进城安置难度大,空城指数较高是每年的普遍状况。不过今年比较特别的是:同期相比,北上广深中,广州流入人数最多,成为“反向过年”最热门城市。
而中部的郑州跻身空城指数前十,一方面是说明二线强省会城市的崛起:一边承接来自于一线城市的回流人口,另一边通过强省会战略不断吸纳省内的流动人口;侧面上也说明了郑州的旅游及消费水平的不足,吸纳外来旅游、观光、消费的人群不够。
根据官方统计数据,春节长假,纳入统计的郑州17家景区共接待游客逾120万人次,同比减少了9.06%,实现门票收入3192.92万元,同比减少了37.27%。天气原因和春节返乡原因,其实彼此参半。
春节期间农村人口返乡是大部分人的想法,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观念更新,目前反向过年和旅游过年的比例也已不小。而春节期间,郑州的商铺、饭店大多关门到初五以后,街道在初六前也是十分空荡,这侧面反映出了郑州旅游、历史、名片区域少,生活气息不够浓厚等现实问题。
▲春节期间,郑州主干道十分空荡
可以说,郑州未来在人才吸纳、城市管理、教育、城市名片的打造等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04
新挑战同时也是新机遇:
十大空城,也是十大“增肥”城市
如果换一个角度说,其实春节空城指数越高,那么代表外来人口越多,城市的经济活力和吸引力就越强。相反,凡是春节拥堵加剧、限号限行不停、商场影院一座难求的城市,人口外流的风险就越大。
从人口迁徙的地区分布来看,珠三角有深圳、广州、东莞、佛山四个城市入选,仍是外来务工的首选地区。长三角有上海、苏州、杭州三个城市入选。京津冀区域,北京成为唯一入选城市。四川和河南是我国人口大省,成都和郑州作为省会,成为人们迁居、工作的重要目的地。
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是中国最大的三个城市群,也是吸纳外来人口最多的三大地区,同样也是春运人口迁徙的主要来源地。
而中部六省中,郑州是唯一入选春节全国十大“迁徙之城”的省会。
▲郑东新区灯火璀璨,活力四射
根据腾讯、百度等平台的春节迁徙大数据,这个春节中郑州是全国重要的人口迁出城市。春节之后,郑州将再次“增肥”。这么多的人口涌入郑州,充分证明了郑州的强大吸引力,这也是郑州未来发展的巨大机遇。
05
人口流动特征及趋势
>>>>三大城市群人口流动特征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三大城市群的人口流动各具特征,在省际人口流动方面:
京津冀主要以河南、山东、黑龙江为主,主要都是北部省份,其中河南、山东占比均高达17%以上。
珠三角以湖南、广西、四川为主,主要是泛珠三角地区的南方省份,其中与广东相邻的湖南、广西两省占比都高达20%以上。
长三角以安徽、河南、江西为主,主要是与长三角相距不远的中部省份,仅安徽占比就超过30%,而河南再一次显示其劳动力输出大省地位。
>>>>近年来,中国人口流动四大趋势
一、大城市群效应越来越突出。未来城市之间的竞争,必然是城市群之间的竞争。哪个城市群辐射力最强,就能吸纳最多的人口。这方面,珠三角和长三角遥遥领先,京津冀次之,其他城市群还有待孵化。
二、一线城市出现分化。2017年和2018年,京沪人口连续两年降低,这是城市主动抽疏中心城区人口和产业升级的因素所致,并不代表人口吸引力下降。
与此同时,广深人口吸纳力进一步扩大,2017年,深圳常住人口增加61.99万,广州常住人口增加45.49万,双双位于全国前列,一线城市的优势仍旧无与伦比。
三、三四线城市的人口外流还会加速。一是经济周期变化,三四线经济缺乏长远预期,产业吸纳力越来越弱,人口会持续外流。二是高铁等交通设施的完善,让城市之间的距离缩短,这反过来加速部分三四线城市的人口外流。三是强省会、中心城市、城市群战略的推进,让资源越来越集中于中心城市,这对三四线显然不是好消息。
四、强二线城市人口吸纳力增强。苏州、杭州、郑州、成都等二线城市进入全国空城指数十强,外来人口比例同样位居全国前列,这说明强二线城市(新一线城市)在人口竞争中越来越具有优势。
尤其是随着强省会战略的推进,加上抢人大战的刺激效应,强二线城市(新一线城市)将会获得源源不断的人口增量。
结语
总体来看,郑州因其发展速度和潜力,目前已经成为具有足够竞争力的强势新一线城市。人口多也未必是坏事,长期还是看人口,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郑州,你看好吗?
综合整理于郑州晚报、大河财立方、郑州市统计局、郑州市城乡规划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