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虹口,因为一批批文化人的到来,在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积累了深厚的人文底蕴。这些文化人中的大部分人,都选择与书店或者出版社发生关联,做撰稿人,做编辑,或者直接做老板,为先进思想和文化的传播作出重要的贡献。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虹口地区先后有出版机构83家、书店33家,出版的报纸有37种、杂志178种。
当年的文化人都已故去,书店与书局大多数也已消失,但与之有关的记忆已成为光辉的历史路标,时时刻刻指示着我们这些后来者,去探寻去赓续去传承历史文脉和文化精神。今天,就和小虹一同去再次感受下那些年虹口的那些与书有关的印记吧↓
内山书店
内山书店历史照片
内山书店由日侨内山美喜、内山完造创办,1917年开设于虹口北四川路魏盛里(现四川北路1881弄)。1927年鲁迅入住施高塔路(今山阴路)的大陆新村,首次去内山书店购书。1929年书店迁至施高塔路(今山阴路)11号。鲁迅在购书中与内山夫妇结为挚友。内山书店是销售进步书籍的主要场所,又是中共和进步人士的重要联系地点。方志敏在南昌狱中的书信文稿,就是通过书店送到鲁迅手中转达中央的。
良友图书印刷公司
良友图书印刷公司门面
(《上海总商会月报》1927年第7卷第11期)
良友图书印刷公司位于北四川路851号(今中信广场),是中国第一家以图像出版为主的民营出版机构。1925年3月1日由伍联德在上海北四川路鸿庆坊创办,自设印刷厂和门市部。1926年创办中国第一本大型综合性新闻画报《良友》曾编辑出版《中国新文学大系》等。1946年停业。
商务印书馆虹口分店
商务印书馆虹口分店历史照片
陈云在商务印书馆工作期间
1925年3月,商务印书馆虹口分店在四川北路856号(今1925书局)建成开业。2021年3月11日,入选上海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同年6月,书店重新装修,恢复当年风貌,定现名。此店是上海连续开业时间最久的实体书店。透过书店二楼花式玻璃窗,能看到一墙之隔的著名女作家丁玲的故居(昆山花园路7号),当年,丁玲时常来此买书。鲁迅先生也常来此买书和领取稿费。
春野书店
春野书店出版的《太阳月刊》1928年1月号
春野书店位于北四川路虬江路北首。1927年12月,阿英(钱杏邨)、蒋光慈、孟超等人成立了春野书店。除了各大书局及太阳社成员的新书之外,还兼发行党内刊物,比如《太阳月刊》。殷夫的第一首长诗《死神未到之前》就是在该刊上发表的。
其实,那些年在虹口留下印记的与“书”相关的还有很多,如果想细细回顾它们的模样,不妨在8月16日-8月22日期间(9:00-17:00,每周四13:00-17:00),前往虹口区图书馆乍浦分馆(乍浦路245号)5楼地方文献阅览室,看一场主题为“虹口人文记忆——书店”的展览↓
同时,虹口区图书馆还结合展览“虹口人文记忆——书店”内容,邀请上海电影评论学会荣誉理事、上海影视戏剧理论研究会理事、原上海影视文献图书馆暨虹口区图书馆馆长,研究馆员李果先生,在8月19日上午,以旧时书店作为观察虹口文化的一个切口,从中择取一二,扩展开去,讲讲这些书店和它“朋友圈”的故事,为大家提供一段难忘的历史记忆。
来源:上海虹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