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大仕(1900年8月26日-1987年3月17日),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兽医寄生虫学家,兽医教育家。对马结肠纤毛虫的研究成就卓著,修编论述了25个属,51个种,其中建立3个新属,发现了16个新种;对牛羊瘤胃纤毛虫、猪肾虫和鸡球虫的研究也有重要成果。为我国培养畜牧兽医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
蔡方荫(1901年~1963年),江西南昌人。中科院院士、土木建筑结构专家,中国力学专家、教育家。先后担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和常务理事,并一直兼任出版委员会主任和《土木工程学报》编辑委员会主任委员。1956年,参加了国家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对建筑科研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在1987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土木工程卷”内,将蔡方荫列为我国现代七位著名的土木工程界人物之一。
黄仁霖(1901年-1983年),安义县黄洲乡老陈村人,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美国田纳西州奈许维尔城文特贝尔大学、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毕业,获美国奥克拉荷马市大学博士学位。曾任上海青年会,黄埔同学会励志社新生活运动促进会总干事,国民党军委员会战地服务团少将主任、联合勤务总部中将副司令、总部总司令,驻巴拿马大使,国民党候补中央委员,中央评议委员等职。
胡献雅(1902年-1996年),字正民,江西省南昌人,中国国画大师,被国内外誉为"当代八大山人"。1925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全国美术协会成立发起人之一并为第一届理事。1943年任国立中正大学名誉教授,并受教育部之命,画赠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邱吉尔,同年创办立风艺专并任校长、教授。1958年主持创办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任教授,并曾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西省文联副主席、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和名誉主席、江西省政府文史研究馆名誉馆长、江西省画院名誉院长、庐山画院名誉院长、江西省政协委员、江西省人大常委等职。
熊式一(1902年-1991年),江西南昌人,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活跃于英国的才华横溢的作家、翻译家及剧作家。早年曾求学于北京高等师范英语部,于1923年毕业。嗣后九年,任职于京沪赣各大专学校,教授中英文课程。与此同时,还兼搞翻译创作。1932年底,.赴英深造戏剧文学。1934年译成传统剧《王宝钏》,在伦敦出版上演,此剧一举成功,熊式一为此声名大振。自此,以翻译写作戏剧,小说为专业近20年。主要作品:《王宝川》《天桥》《大学教授》《财神》等。
饶孟侃(1902年3月24日-1967年4月2日),字子离,江西南昌人。中国现代诗人、外国文学研究家,新月派成员之一。在创作上,注重中国诗歌传统的表现方式。曾与闻一多、徐志摩探讨新诗的格律问题,主张诗要用韵,讲平仄。朱自清编选的《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辑入他的两首诗《家乡》《无题》。建国后,历任四川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交学院教授。
刘和珍(1904年-1926年3月18日),江西南昌人,民国时期北京学生运动领袖之一。先后就读于南昌女子师范学校、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刘和珍积极参加学潮运动,带领同学们向封建势力、北洋军阀宣战,1926年在三·一八惨案中遇害,年仅22岁。鲁迅先生撰写了《记念刘和珍君》一文,其中一句"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已成为广为传颂的名言。以此来追忆这位始终微笑的学生。
傅抱石(1904年10月5日~1965年9月29日),原名长生、瑞麟,号抱石斋主人。生于江西南昌,祖籍江西新余。现代画家。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执教于中央大学。1949年后曾任南京师范学院教授、江苏国画院院长等职。擅画山水,中年创为"抱石皴",笔致放逸,气势豪放,尤擅作泉瀑雨雾之景;晚年多作大幅,气魄雄健,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人物画多作仕女、高士,形象高古。著有《中国古代绘画之研究》《中国绘画变迁史纲》等。
梅汝璈(1904年11月7日-1973年4月23日),字亚轩,江西南昌人,律师、法学家。1946年代表中国出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参与了举世闻名的东京审判,对第一批28名日本甲级战犯的定罪量刑工作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案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
胡献群(1905年-1966年),字粹明,南昌县人。1926年入武汉大学肄业。1928年考入中央军校第六期交通科,毕业后,留学英国皇家专门学校。1933年,任中央军校教官。1935年任陆军交辎学校学生队队长。1936年3月任为陆军步兵少校。1938年,任陆军第二00 师第一四九团团长。1942年11月,调任陆军第九十六师副师长。1944年1月,调升陆军机械化学校教育长。1947年5月,此校改组为陆军装甲兵学校,任中将教育长;10月,升任中将校长。次年夏,调任陆军总司令部第五署署长。1949年任副参谋长,后往台湾。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如果大家有知道的近代名人,欢迎补充。喜欢就点赞关注小编吧,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