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有个人叫三柱儿,是个六指。(大姆指上又长了一个小手指)因为是个六指,名字到没人叫了,时间长了都叫他六指,这样六指就成了他的名字了。这人心眼儿特别多,说话办事很嘎咕,以下就是他的一些故事。大家看看他做事是不是很嘎咕。
(一)买手套
七十年代,每到春秋两季,都有河工任务。有一年春天,村上又要去出河工。就是要去海边上修防潮坝。每次都是青壮年轮流去,这次轮到六指出工。他们住得工地附近有一个供销社,七十年代的供销社还是国营,由于吃大锅饭,按月发工资,因此有些营业员对顾客态度不好,这个供销社里有一个女营业员,成天是吊丧不哭的模样,和别人欠他八百钱一样,对顾客从没有好脸色。有一天天气不好没有上工地,民工们没事干,就东扯葫芦西扯瓢的在一起闲谈。说着说着就说到了女营业员身上,人们说咱们来了快两个月了,每次到供销社买东西,说话总是丧啥爹,还没见她笑来。六指发言了:“我能让她笑,你们信吗?”“你吹吧。”人们说。六指接着说:“我要让她笑了,你们输什么?不然你给我买盒烟吧。”人们说:好!”于是,叫了两个证明人和六指一起去了供销社。一进供销社,里面没有顾客,女营业员正在织毛衣。六指对女营业员说:“同志,我要买手套。“女营业员连看一眼都没有,就从货架上拿出一捆,扔到柜台上,继续织她的毛衣。六指也不言语,把这捆手套解开,一副一副在柜台上摆开,然后又一副一副的整理好捆起来,对女营业员说:同志,不合适,都戴不上。女营业员气烦了,“6你是来买手套,还是来闹事,难道一捆手套,没有一副合适的吗?”六指举起双手对着女营业元说:“同志,你的手套都是五个指头”。女营业员一见笑得前仰后合直不起腰来,果然与他打赌的人输了。
(二)“这个大哥不吃腥”
六七十年代,农村还是大集体,以生产队为单位,收入很低、生活困难,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次肉,连吃饭都成问题,怎么还能会吃上肉呢?
队里为了增加收入,成立了运输队,那是没有拖拉机和汽车而是用毛驴拉着架子车去拉货。(也叫赶驴车的)就是从我们这里拉上豆子到淄博以南去换大缸(装水,或腌菜),也有的去换煤回来卖的。六指就在运输队里赶驴车,队里组织了八人的运输队,由一个副队长带队。去跑买卖。有一次装上货往回赶的时候,到了半路要往大车店,在店里休息一晚,喂喂牲口,人也吃点儿东西。明早天不亮就要赶路。当时条件不好,出门在外都是自带干粮(玉米面饼子),队里每天补助1元差旅费,到了店里多数是“烩干粮”也就是切上点青菜,(多花钱也能放几片肉)把干粮煮一煮就是一顿好饭。
住下店,喂上牲口,六指口渴了,到厨房找水喝,发现菜板上有一块煮熟的肉,大概是掌柜用来给人们煮干粮时用的,有2斤左右,六指就想明早走时把这块肉带走。怎么能把肉带走呢?他找到底里的掌柜,对掌柜的说:“掌柜的,我不吃腥,连闻到腥味都反胃。你给我煮干粮时最好单用一个锅,如果没有别的锅,你也要把锅用开水多刷几遍,谢谢了。”掌柜的说:“好吧!”到了明天早晨,出发前六指早就摸到厨房,将那块肉用纸包好放在车上喂牲口的料口袋里了。等掌柜的发现的时候, 他们已经赶着牲口快走出村子了,掌柜的上气不接下气地追上来,大声喊:“你们停下停下---”等人们停下的时候,掌柜的说:“你们不知谁偷了我的肉,我要翻一翻”。掌柜的急了,那时候这块肉能换回多少钱啊!人们没拿他的肉还怕他翻吗?当翻到六指那里时,掌柜的说:“这个大哥不吃腥,不用翻他。”结果掌柜的没有翻到,无精打采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