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敌先机(制敌机先的意思)

来源:钧正平工作室·中国军号

“原以为胜券在握,没想到百密一疏!”前不久,第73集团军某旅一场实战化演练在演训场展开。让人没想到的是,素以善于穿插作战闻名的“突击英雄连”,竟败给了临时抽组的蓝军步兵排。

“突击英雄连”在兵力上数倍于“敌”,作战前也把演练场的路线布局进行了研究,并制定了详细预案,但为何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

原来,“突击英雄连”只是按照演练惯例对地面情况进行常规部署。而蓝军巧妙布局,预设多组兵力,模拟地道战的作战形式,利用地下管网灵活机动。“突击英雄连”对蓝军作战手法缺少了解,即使兵力占优势,也只能被对手“牵着鼻子走”,最终吃了败仗。

这告诉我们,战场环境变幻莫测,平时演练必须牢固树立战场思维,绝不能简单照搬所谓“惯例”行事。唯有把作战准备做得更充分一些,把敌人的作战策略了解得更透彻一些,把现代战争制胜机理研究得更清楚一些,才能真正做到“致人而不致于人”,获得制胜先机,打赢明天的战争。

克敌先机(制敌机先的意思)插图

纵观古今中外,预先熟悉对手,精准研究对手,是战争制胜亘古不变的基本法则。孙子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摸清了自己部队的脾气,又摸清敌人的脾气,指导战争就比较有把握,就能打胜仗。”英国军事学家富勒也说过,打仗“要时刻观察细枝末节,看透敌人的灵魂,采取敌人意想不到的行动”。这些战争总结性话语都在强调一个道理:言战先研战,胜敌必知敌。不研究战争,哪来制胜先机?不紧盯对手,哪来制胜高招?研战知战,方能抢占先机;熟悉对手,方能料敌如神。

回望来时路,我军之所以能够不断取得胜利,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擅于研战,重视敌情研究。老一辈革命家料敌之深、料敌之准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经典的战争实例。

长征时期,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围堵,正是由于毛泽东同志等对敌人基本情况的熟悉,将对手的底数与状态了然于胸,才有了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伟大壮举,最终跳出敌人包围圈,创造了人类史上的奇迹。

克敌先机(制敌机先的意思)插图1

解放战争时期,为做好平汉战役准备,刘伯承翻阅大量地图、敌情资料,起草了《平汉战役某些战术问题的指示》。针对我军在平原大规模作战缺乏经验的情况,他具体分析了敌军的作战特点,制定了“隐蔽接敌、突然攻击、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基本战术原则。正是对敌情的充分了解,我军才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大规模进攻。

1950年,为保卫新生的人民政权,保卫东北边防安全,我东北边防军一成立,就瞄准当时的美国军队锤炼本领。上到麦克阿瑟的用兵特点,下到美军的编制体制、战法打法、优长短板等,都进行深入细致地研究,探寻克敌制胜之策。正因为有了扎实的战前准备,很多部队练就了实打实的过硬本领,我军才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可见,作为克敌制胜的重要前提,敌情研究是作战研究和军事训练不可或缺的内容。只有对敌人进行精确研究,熟知对手的“昨天”、看清对手的“今天”、预判对手的“明天”,才能做到料敌如神、胜敌于先。诚然,我们懂得这样的道理,我们的对手也懂。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战争中,交战双方都会千方百计地去搞清对方虚实,寻找敌方的短板弱项,甚至是关键“命门”,并予以致命一击,从而最大程度争取胜利的天平向己方倾斜。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敌情的研究就显得极为迫切。这就要求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与警惕,持续做好对当面之敌与未来假想敌的研究。既要弄清楚作战对手的现状优长,又要看到作战对手未来的可能变化,既要研究对手现在作战思想、兵力兵器、力量运用、行动方法,更要分析作战对手的发展动向、创新之法、变革之钥,根据敌之动态,研判其可能的部署与行动,及时研究应对之策。

需要注意的是,敌情研究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上,而应与实战对接、实情对接。加强对敌研究只是我们要做的“上篇文章”,重点还是要落在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制胜筹码的“下篇文章”上。这就需要我们力戒形式主义,不能坐在办公室里“纸上谈兵”,甚至为了纸面数据好看而脱纲离谱。而是要遵循“立足实战、贴近实战、战训合一”的理念,准确把握当下形势,立足军事斗争实践,充分理解制胜机理,从最困难最复杂的情况出发去研究对手,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练兵备战水平,练就能战善战的精兵劲旅。

克敌先机(制敌机先的意思)插图2

“紧盯强敌对手,大抓实战化军事训练,保持高度戒备状态,确保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和军事斗争形势变化,紧盯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习主席多次强调要研究军事、研究战争、研究对手,锻造胜战本领。放眼全军演兵场,强敌靶标立了起来,紧贴强敌练了起来,研究强敌的氛围日益浓厚,战胜强敌的信心更加坚定。通过一系列对敌斗争行动和演训活动,全军官兵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瞄准实战、瞄准对手精武强能,既是我军练兵备战的有力牵引,也是军事斗争准备的迫切需要。

一支军队,能否打赢未来战争,并不取决于距离上一场战争的时间跨度,而在于对下一场战争的理解程度和准备程度。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严重影响和危害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十分复杂,在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仍面临着严峻复杂的风险和挑战。这就要求我们的目光向对手聚焦,聚焦,再聚焦;训练向实战逼近,逼近,再逼近。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未来战争中运筹帷幄,决胜疆场。

(钧正平工作室·中国军号出品)

最新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站长邮箱:12125980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