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三国·谈天说地·第360期 文/无常奉天玉 插图/东方夜未眠)
熟读汉末三国史,我们不得不承认,那虽然是一个乱世,是人才可以随意展现自我的舞台,却依旧有着很多限制,因此,很多名士因为各种各样的政治原因,白白丢了性命,令人唏嘘。例如,为袁绍效力的谋士田丰,在官渡之战前,为袁绍提出正确的建议,不但不被采纳,反而被下狱,他所言被验证之后,袁绍又因恼羞成怒,将其杀害;再如曹魏名士杨俊,不但学识过人,治理地方有功,还颇有知人之明,提拔举荐了很多大才,最被却因私怨,被曹丕活活逼死,等等。
但与此同时,还有一些才华和名气都不输他们的名士,却因为管不住自己的嘴巴,简直就是嘴欠,将自己逼上了绝路,堪称作死小能手。这样的人,仅死于曹操之手的,就有三个,最能作死的一位,如今则被称为是喷子界的祖师爷。他们分别是谁呢?又是如何作死的呢?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
第四名:娄圭
娄圭,字子伯,是曹操的故交。此人颇有智计,当初曹操与马超战于潼关的时候,因为对方的攻势太猛,无法修建防御措施。在他无计可施的时候,娄圭献计说,如今天气寒冷,可以用沙子堆建防御措施,然后往上浇水,使其结冰,省力省力。曹操采纳了他的建议,果然抵御住了马超的攻势,于是赞叹道:“子伯之计,孤不及也。”但是娄圭此人,虽有才能,却无人品,反而非常的贪财,达到了“家累千金”的地步。
众所周知,曹操提倡唯才是举,如果娄圭仅是贪财,曹操倒也不一定会动他。可是他还管不住自己的嘴,曾在曹操率诸子出游的时候,向身边的人说:“此家父子,如今日为乐矣。”意思是说,曹操只知道吃喝玩乐了。此言传到曹操耳中之后,被定义为了诽谤,他也被下狱并处死了。
第三名:许攸
许攸,字子远,是曹操和袁绍共同的发小,天下大乱之后,成为了袁绍的谋士。后来因为他的家小犯法,被袁绍的其他属下收押,他便在官渡之战这等关键时刻反水,投奔了曹操,并为曹操献计火烧乌巢,为曹操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提供了极大的助力。如果,他稍微安分一点,曹操大约不会亏待他。可是他与娄圭一样,都管不住自己的嘴巴。据记载,他不但经常对曹操说:“阿瞒,没有我你打不下冀州吧?”还会在其他人面前说,如果没有我,曹操一家进不了这座城门。这严重影响了曹操的威望,于是曹操最终因不满将其收押并处死了。
第二名:杨修
杨修,字德祖,是太尉杨彪的儿子,也算出身于四世三公之家,不过他并没有像袁绍、袁术兄弟那样,成为一方诸侯,反而因为其父杨彪忠于汉室,一直与朝廷绑在一起,并成为了曹操麾下的谋士。他在曹操麾下时,颇受倚重,《三国志》注引《典略》曰:“是时,军国大事,修总知内外,事皆称意。”可是,这个时候,他却偏偏卷入了立嫡之争,不但坚定的支持曹植,还数度揣摩曹操的心思,助曹植通过曹操设下的考验。甚至公然打曹丕的小报告。于是曹操最终给他扣上了,“前后漏露言教,交关诸侯”的罪名,将其处死了。
第一名:祢衡
祢衡,字正平,他少有辩才,是孔融的忘年交。当初,他到了许都,孔融向曹操举荐他,他却数度出言不逊,引起了曹操的不满,之后又裸衣击鼓羞辱曹操,使曹操起了杀心。但是曹操不想背负杀害名士的骂名,于是将他送往了荆州,想借刘表之手杀之。刘表也是一个聪明人,早就看透了曹操的打算,二话不说,就把他派往了江夏。当时江夏的守将不是别人,正是脾气暴躁的黄祖。其实祢衡到了江夏之后,混得还不错,非常得黄祖之子黄射的看重。
可是好景不长,有一次黄祖大宴宾客,他却出言不逊,让黄祖丢了面子,当黄祖呵斥他的时候,他更是变本加厉的破口大骂,于是“祖恚,遂令杀之”。其他人都仅在一处作死,祢衡却历经三人之手才殒命,其“战斗力”果然“名不虚传”,而且见谁喷谁,毫无畏惧,也难怪人人都说,祢衡是喷子界的祖师爷。
本文所有资料均来自于《三国志》《三国志集注》等书,小编保证内容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