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鹤年堂(鹤年堂养生骗局央视曝光)

(接上文)

鹤年堂的生徒一律都要参加文化业务学习,每天认字,临帖练写大小楷,由老先生和大师兄讲解《药性腻》、《汤头歌诀》、《四百味》以及什么病服什么药,等等,要求做到熟记、背诵,并要求熟记各种丸散膏丹的主治功能和价目。每天晚饭后生徒们都到前柜认药、听讲。纸、笔、墨等学习用品由店方供应。为了学本领,干好活儿,生徒们一般都积极地学习。这也算是鹤年堂的一种福利待遇吧。

鹤年堂职工生活最苦的时候,是日本侵略者占领北平和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北平的时期,特别是国民党时期,物价直线上升,法币一再贬值,而职工的收入却分文未动;店里的饭食也大大下降,每天吃的是掺有花生壳、玉米棒的杂粮、混合面。

鹤年堂在经营管理上有下列一些规章制度:

1.对顾客谦恭和蔼,顾客进门,主动迎上去,对待女客尤其要态度庄重。

2.柜台售药先生要衣服整洁,不准赤膊。

3.接方抓药,看准、算准、置准,专人复核。

4.药品入库要细心,避免差错。

5.大库小库启闭有时,经常查看,防止药品生虫变质,做到安全度夏。

6.每人每日工作终了,要登记品名、数量,以示考勤。

7.店堂内外注意卫生,器具用完要擦洗干净,归还原处,不得损坏。

8.账目要书写清楚,不得任意涂改。

9.职工互相友爱,不许争吵口角,不许饮酒赌博。

10.职工休假每年不得超过60天,年终余假不休者,按日给奖金2角,超假者亦按日扣发2角;婚、丧假属直系亲属者,给假半月;每年探亲,根据路程远近,酌加天数,逾假不归者,按日扣发津贴。

11.职工病假,需有大夫证明,病假期间薪金、零钱照发,药费(包括回家养病)亦由店方付给,但不得超过10元,休病假的时间不得超过一个月,超过者薪金、零钱全无。

12.职工无事不可随意与亲友通电话闲谈,尤其不许谈论国事(解放前电话旁贴有“莫谈国事”字样)。

13.晚间休息后不准开灯阅报、看小说。

14.不准私留家属、亲友在店浮住(旧时警章规定浮居户口必须申报),也不得招待客饭。

15.不准长支挂欠(即借款),如有私自通融者,由本人负责;不论何人,不准钤盖本店印章,亦不准口头作保。

16.职工入店,需填志愿申请书,并有介绍人钤章;生徒填写保证书,加盖介绍人及铺保印章;如有偷窃、拐逃等现象,均由铺保和介绍人负责。

17,职工不准外住,如探访亲友当天不能回店者,须事先说明原因。

除以上店规外,还有两件事与规章制度有关,一并介绍给读者:

鹤年堂每夜都设置一人在前后院打更、巡逻。打更人早先也是把一夜分做五更天来敲梆子。遇有情况,便紧打梆子,全体职工都要起来进行保卫。冬季,打更人要到各宿舍检查炉火。各院落至今还有“小心防火”的字迹。

鹤年堂仿照梨园界的科班式,规定新生徒入店后,须按店里排列好的字,变更原名。店里按入店先后排列了十个字,这十个字是:“西、鹤、年、永、茂、东、鹿、寿、康、宝”。“西”字第一个徒弟叫西庚(意思是新开业第一年系庚×年),以后顺序是叫西元、西亨、西礼、西贞、西宫、西章、西阶、西征、西羽,共10人。以下按鹤、年、永、茂……的顺序再排列下去。笔者(原名张慈)是“茂”字第二人,入店后科班名叫张茂业。当然,这种改名的办法,解放后就取消了。

最后,简单说说鹤年堂的三个支店。鹤年堂只供门市箱售,不经营批发业务。门市上为了方便东、北城顾客买药,在1929年初,在东安市场西门内建立了第一支店;1935年8月又在西单百货商场西门对面开设了第二支店。这两个支店和总店一样,买卖非常兴隆。接着,1936年4月,又陕西省西安市鼓楼前建立了第三支店。第三支店所丸散饮片全由北京总店供应。后来,日军侵华,在八年抗日战争中因交通隔绝和经营不善,第三支店负债累累,终于在1951年停业。

这篇记忆文章中并没有提到鹤年堂的创始人是谁,根据鹤年堂官网自己的文章介绍其创始人叫丁鹤年,这里面就有了问题,因为根据史书记载,丁鹤年号友鹤山人,博学广文,精通诗律,是元末明初很有影响的诗人,有《丁鹤年集》传世。《元西域人华化考》中记载:“萨都剌之后,诗人首推丁鹤年。”

丁鹤年虽是风雅之人,但其家族是医药世家,丁鹤年的曾祖父就是元大都(今北京)名噪一时的饮膳太医老阿丁。秉承家风,丁鹤年深得回、汉医药之精髓,养生之真谛,在中医药养生方面建树硕丰,本人历经磨难,目睹了战乱中人民生灵涂碳,瘟疫肆虐,疾病横行,到处是受疾病折磨和夭折的百姓,加之自己父母的早逝,更让他坚定了“不为良相只做上医鸿儒”的志向,他所到之处,均以教书行医为生,而且积累了许多民间验方、丹方,收集了许多民间中草药。

他一路行医治病的同时,游历名山大川,拜访名人圣士,谈诗论道,切磋易理,探讨养生之法,他在《奉寄九灵先生四首》中写到:“清泉白石两悠然,仙隐何妨日似年。颇厌文章妨大道,却从奇偶玩先天。云间犬砥烧丹鼎,雨里龙耕种玉田。终岁不闻城府事,闭门闲著养生篇”。其“奇偶”既指阴阳,“先天”指易经。

他专心研究中医学的核心理论——阴阳学说的真谛,通过总结自己的医疗实践经验分析阴阳理论对人们养生之道指导意义,并逐步有了自己独到的理解和认识,这就使他打下了深厚的中医药理论功底,加之他擅长中药的炮制之法,在处方的炮制上推陈出新,独辟蹊径,富有创造性,所以他留传下来的不少古方、偏方、秘方,都很有实用价值,与社会上、市面上、江湖上所流传的一般配方不同。

他行医于战乱,因此所接诊的患者很多为战乱中所得外伤、瘟疫流行中传染所得的瘟病和因长期饥寒交迫所得的虚衰之症,使他在这几个方面的实践经验更加丰富,从祖传的验方中发展而来的刀伤药、愈骨散、辟瘟汤等用于治疗和预防效果更加显著,种类也更丰富。这些都为日后他创办鹤年堂,开创独具特色的鹤年堂养生理论打下了基础。

正是他在躲避战乱之时仍研习养生之法不辍,天下基本安定之后,他年青时想做上医鸿儒之志得以施展和实现。于是,1405年,也就是永乐三年,他历游北京时,在菜市口,创建鹤年堂,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内含《淮南子•说林》中“鹤寿百岁,以极其游”的意思,同时也取汉民俗“松鹤延年”之意,表明了他开办医药铺的目的就是要让人们健康长寿,更好地享受生活的美好。

丁鹤年以七十高龄开办鹤年堂,既体现出他作为一代诗人特有的激情豪放,也饱含儒学之士命忧天下之风骨,有着强烈的大丈夫当做以兴天下的大事而流芳百世的追求。丁鹤年作为中医药养生大家开办鹤年堂,悬壶济世,以医术救助苍生,为天下人解除病痛,希望鹤年堂得以长生,也能使自己名留千古。

同时,丁鹤年在历史上还有“孝子”之名,他以73岁高龄为母守灵达17载,直到90岁去世。《四库全书》收录的《丁孝子传》和《丁孝子诗》,详细记载了鹤年堂创始人丁鹤年回乡安葬父母遗骨的经过,诗开篇就赞叹道“丁鹤年精诚之心上达九天,丁鹤年精诚之心下达九泉。”

既然丁鹤年是元末明初的人,其所创立的鹤年堂又是永乐三年,因何在其后人的回忆文章中变成了嘉靖末年呢?这里其实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而是根据传闻,有了以下的历史传承表图:

丁鹤年家族120年(1405—1525年)共承袭四代

曹蒲飒家族230年(1525—1755年)共承袭七代

王圣一家族172年(1755---1927年),共承袭四代

刘一峰家族29年(1927—1956年)共两代

曹蒲飒出生于御医世家,其先祖为宋徽宗是太医局提举(院长)、《圣济总录》的总撰官曹孝忠。1509年,曹蒲飒经过层层严格考试,子承祖业,被选拔到太医院当八品御医,当时全国同期考上太医院御医的只有薛己、许绅和曹蒲飒三人。

承继先祖曹孝忠中医食疗养生精粹的曹蒲飒,在御医生涯中坚持以“食疗为先、药疗为后”的原则,用先祖曹孝忠留传的“五行燕窝汤”、元朝饮膳太医的忽斯慧“羊肾韭菜粥”以及自创的“玉瑰调经酒”,先后治好了皇太后的胃溃疡、皇上的“阳痿不举”以及皇贵妃的痛经、便秘等病症。

1525年,曹蒲飒从太医院离职,入主了已名噪京师上百年的中医药养生老字号——鹤年堂。入主伊始,曹蒲飒就起早贪黑地为患者诊脉、开方、配药,而对一些无钱抓药的患者还无偿送药。

最新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站长邮箱:12125980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