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刘清国,笔名文锋、艺流、弈风,自称“老癫”。男,70后,出生于沂河西岸,中学高级教师。扎根农村基层,守望乡土教育。自幼舞文弄墨,痴迷文字游戏。街谈巷议皆入语,嬉笑怒骂都成文。工作之余,酷爱写作、书法和下棋。
邳州棋坛泰斗朱廷松
刘清国
我从上初中起,就喜欢下象棋。本村有一青年才俊名叫高则权,比我年龄大十岁左右,下象棋闻名乡里。听说他认朱廷松为师学习象棋,那时虽未与朱老师谋面,便对朱老师心生敬佩之情。那时在心里想,能向朱老师讨教二局,当为人生幸事也!
第一次见朱老师是在2000年邳州市全运会象棋比赛期间,那次比赛朱老师担任裁判长,我在港上中心中学工作,代表港上镇参赛。那次比赛港上代表队有个叫禚飞跃的年轻后生,还正在上大学。几个棋界的老大哥撮合小飞跃认朱老师为师学习象棋,那时我便认识了朱老师。
称朱老师为邳州棋界一代宗师、泰斗绝不为过,他多次取得邳州市冠军,多次代表邳州参加省市和全国业余象棋比赛。在我印象中,朱老师获得过省农运会个人第一名,全国农运会个人第五名,以他为主力的邳州团体代表队亦取得过很好的名次,获得过“国家棋协大师”称号。听说当年邳州获得“全国体育先进县(市)”称号,象棋是邳州体育的一块金字招牌,朱廷松、王策、周建华、周志芳等棋手对邳州棋界、体育界的贡献功不可没,我们后来人当永远铭记。
朱老师出身寒门,从一界布衣,长年在马路边棋摊蹲出来的民间高手成长为棋界至尊、农民棋王,却从不失平民本色。早年在运师对过、附小的南墙根下修自行车养家糊口。修车处摆二三副棋摊,南来北往的人常慕名前来学棋。后开复印社,也是为方便棋友下棋。再后来搭棚开棋牌室,打牌下棋的约有二三十桌,很是热闹。就是在那个时候,我实现了我多年的夙愿,去朱老师那里讨教了二盘。当时朱老师和我只是面熟而已,旁边观棋的就有后来和我很熟的弈友俱乐部的棋友“棋界先锋”――龚先锋。对弈两局,朱老师让我双先。第一盘朱老师很轻松的赢了我,我输的心服口服;第二盘为考我功力,朱老师弃子攻杀,让我侥幸捡了一盘。我知道是因为人多,老师是放我一马,让着我呢,我心有自知之明。朱老师的高超棋艺和高雅之风让我高山仰止,终生难忘。
朱老师棋艺精湛,开、中、残局全面,先手尤擅使当头炮盘头马,后手多以屏风马应对,棋风大开大阖,搏杀犀利,经常在中局扭杀中出奇致胜、一招制敌。他遍打古今棋谱,博采众家之长,融会贯通,又在实践中不断发扬光大,形成了自己一套完整的攻防体系,练就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超高棋技。他在上世纪80、90年代顶峰时期大杀四方,业余棋手不仅无人能与之抗衡,就是很多职业棋手也难从他身上占得便宜。89年全国象棋新科状元是人称笑面佛徐天红,第二年,这位当红高手江南秀士徐特大携技访问苏北,在当时邳县影剧院(老县政府对过)与朱老师交换先后手大战三百回合,两战皆和。是役言穆江大师挂盘讲解,台下人山人海,轰动一时,成就了朱老师一生的经典对局、成名之作,奠定了朱老师在邳州棋坛霸主的地位,成为大榆树街老百姓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美谈,执邳州棋坛之牛耳。
朱老师对棋“道”的追求亦是常人不能比肩。他不拘泥于棋谱常规,在大赛中敢于突破创新。朱老师生前曾经和我聊过全国农运会的一次象棋比赛,那一次是他最好的一次机会,本来有可能夺得前三甚至冠军,如夺得冠军可晋升为职业棋手的。可是他最后一轮没有保守,而是临场变招创新,选择进攻搏杀,虽功亏一溃最终获得第五名,可是他把名利看得很淡,泰然处之。他认为象棋之所以千百年来绵延不绝的生命力就在于创造,一名优秀的棋手就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地创新。
人都说棋如人生,人生如棋。朱老师一生淡泊名利,出身布衣而不谄权贵,生活艰辛但从不低头,晚年遭受病痛折磨却顽强抗争,棋里棋外都折射出他鲜明的人格光茫。朱老师堪称邳州棋坛“教父”,他虚怀若谷,超凡脱俗,毫无保留地把他的平生所学传给后来人。只要是真心学棋,拜不拜师那都是形式而已,送不送礼那都是身外之物,他不在乎这些,不讲究什么名分和排场,都愿意教你。他收的弟子、徒儿、学生遍布运河两岸、铁路南北,前来向他讨教三二局的全国各地的棋友更是数不胜数、不计其数!邳州近二十年来历届大赛冠军、棋王及前几名优秀棋手大都是出自他的门下或受他指教过。如多次获得邳州冠军的“棋坛猛虎”张猛就是朱老师的得意门生,以及前文提到的陈楼青年才俊高则权、运河“棋界先锋”龚先锋、官湖“小旋风”朱辉等都是朱老师的高足。
朱老师在晚年不遗余力地提携后生、传播棋艺。他去世前十年,在与病魔做斗争的同时,还奔走于邳州周边各项赛事,带徒倾力教授。最后一次看见他活动的场景至今令我动容。那是在2017年的邳州市邳城镇举办的“棋邨”杯象棋公开赛上,朱老师不顾病魔的纠缠,迈着蹒跚的步伐,毅然走进赛场,为赛事助威,为推广象棋贡献余生。在比赛间隙,我看到他一丝不苟地为一位小朋友拆棋解棋,面容和蔼慈祥,不知倦怠。这个场面筑成一座永恒的丰碑,将永远铭记在我的心里面,永远激励我克服困难,不断前进。我进一步加深了对朱老师的敬仰之情,心里又不免为他的病体担忧。是啊!他毕生热爱象棋,他是棋界敢打敢拼、忠贞不二的斗士,他为他毕生追求的象棋这项智力运动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朱老师走了,但是他留下了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他的学生、得到过他指点的棋友如今遍布邳州城乡,一定会接过他的衣钵,进一步把象棋这项国粹发扬光大。我们要学习他对象棋运动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的执着精神,学习他面对困难挫折、从不低头的高贵品质,学习他勇斗病魔、战斗到底的顽强意志,学习他教学严谨、诲人不倦的师者风范,学习他博大宽广、无私奉献的仁爱之心。
万元大奖征美图,值得关注!
江苏邳州第五届银杏美景全国摄影大赛
点击下面图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