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女儿看纪录片《书简阅中国》,被第三集以“友情”为主题的几个故事深深感动。
感动于古人车马虽慢,心却至诚的浪漫与深情,感动于人生一场,得一知己的快慰与满足。
01
有一种友情,叫和你“绝交”
“竹林七贤”是历史上最早、最有名的偶像天团。魏晋时期的七个才子,忧时局,避朝政,寄情山水,啸聚竹林。
其中,嵇康和山涛最为相投。山涛,字巨源,与司马氏有姻亲关系。嵇康是曹家女婿,相传娶的是曹操孙女,长乐公主。
他们所处的年代,暗流涌动,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朝野面临重新洗牌。
山涛四十多岁时,被司马一族相迫,无奈出仕。他深知嵇康与曹氏渊源,担忧嵇康处境,便举荐嵇康出来做官。
嵇康不肯依附权势,大笔一挥,和山涛绝交,这就是流传千古的《与山巨源绝交书》。
后来嵇康被司马昭处死,临终前将一双儿女托付给山涛。
山涛没有辜负嵇康重托,视嵇康唯一的儿子嵇绍为亲生,抚养他长大成才。有一个成语叫“嵇绍不孤”,就是由此而来。
世人终于明白,二人名为绝交,实为成全。嵇康的那封绝交书,是在替山涛着想,以此撇清自己这个有曹氏背景的人与山涛的关系。
正如嵇康在绝交信中所言:人与人相互成为好朋友,重要的是了解彼此天生的本性,然后成全他。
生死之际,相互成全,友情的最高境界莫过于此。
02
有一种友情,叫看见你,就像看见我自己
元稹和白居易是闪耀于大唐的一对“双子星”,并称“元白“。
他们青年相识,同登科第,又一起被分配到皇家图书馆当管理员,成为同事,开启了一段超级友谊。
两人发起“新乐府运动”,倡导“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在当时影响极大。
后来他们仕途浮沉,分别被贬,虽路途遥遥,仍频繁寄诗,酬唱不绝。对他们来说,对方的书信就是精神食粮,不可或缺。
元稹名篇《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正是他在重病时,听说白居易被贬官江州司马所写。字字句句,都能感受到他对好友的深切牵挂。
这样一对至交,却逃不过生离死别。
元稹53岁去世,年长他7岁的白居易写了祭文,悲从中来,“你既然回不来,我就应随你而去。就像身体没有了,影子怎么还会存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二十年同起同沉的友谊,一生有幸遇到的知己,天人永隔,就像丢掉了自己。
元稹离世第八年,孤零零流浪在人间的白居易,写下了那句著名的悼亡词,“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令人潸然泪下。
惺惺相惜,穿越时空,最动人的友情莫过于此。
03
有一种友情,叫君子和而不同
王安石是宋神宗时期的宰相。当时朝廷内忧外患,满腹经纶的王安石被委以重任,颁布了一系列改革法令,却遭到众多好友一致反对,特别是司马光。
司马光比王安石大两岁,二人私交甚笃,常与欧阳修、包拯等人一起谈天论地,指点江山。
不过,两个人的性格截然相反。王安石固执、激进,锐意进取,司马光沉稳、老练,善于周旋。
虽然他们都认为应当改革图新,但方式方法却截然不同。
随着变法深入,双方分歧越来越大,甚至经常在朝堂之上大吵。由于宋神宗大力支持王安石,司马光无奈之下,辞官回家,潜心编撰《资治通鉴》。
后来变法失败,王安石被罢相,司马光被启用。这期间,两人分别作为改革派和保守派的代表,成为政治上的对手。
但在私德上,他们对彼此始终保持着一份敬意。二人都不喜饮酒,不爱奢华,不纳妾,品行修养光明磊落。
王安石去世后,有人想趁机诋毁王安石,司马光严加阻拦。
君子和而不同,是对手,也是朋友,各持己见,包容尊重,这是友情的另一重境界。
04
有一种友情,叫送你一朵小红花
曹寅,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爷爷,而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千古大帝康熙的发小。
二人结缘,源于曹寅母亲孙氏是康熙幼时的保母。孙氏精心照顾玄烨长大,同时也带着比他小四岁的曹寅一起生活。
曹寅不仅是康熙亲密无间的玩伴,还是他的伴读,侍卫,更是心腹。
这份儿时建立的友情,并没有随着玄烨称帝有任何改变,相反,康熙对曹寅信任有加,委任他当江宁织造、两淮巡盐御史。
二人感情深厚,常密折往来。心情好的时候,康熙会童心大起,在密折上回复“知道了”的同时,添上一朵小红花,作为给曹寅的“专属福利”。
曹寅患病后,康熙派人快马加鞭送药,并写信事无巨细指导曹寅用药,一字一句地叮嘱,详细到近乎啰嗦。
遗憾的是,药没送到,曹寅已病逝于扬州。
曹寅死后,六下江南的康熙,生命的最后十几年再也没有去过江南。
失去挚友,帝王终究还是孤独的人。此后批复奏折的时候,康熙一定有过画画的冲动,他想在“知道了”的边上,再画上一朵小红花,但是,发小已逝,再也无人应答。
那朵小红花,是帝王的温暖,也是友情的见证,它超越阶层,抚慰人心。
05
有一种友情,叫用二十年救你回家
顾贞观是清代大文学家,大词人。他和“边塞诗人”吴兆骞志趣相投,成为密友。
不幸的是,顺治十四年,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科场案。桀骜不驯的吴兆骞,以白卷抗议朝廷重新考试的要求。虽然查出他没有作弊,完全清白,但仍然被流放宁古塔。
人遭变故,命陷低谷,人人避之不及。但顾贞观不仅没将落魄的吴兆骞视作累赘冷落嫌弃,反而发誓要救他出来。
流放于冰天雪地的东北边塞,顾贞观一言九鼎的滚烫承诺,成了吴兆骞活下来的最大动力。
二十多年间,顾贞观东奔西走,始终未能如愿。
后结织纳兰明珠之子纳兰性德,他携顾贞观向父亲纳兰明珠求助,顾贞观为救好友,甚至不惜向纳兰明珠下跪敬酒。经纳兰父子多方周旋,吴兆骞终于获赎还乡。
一个人的一生有几个十年,又有几个人,愿意花两个十年,去营救和等待朋友的归来?
用二十年践行一份承诺,最坚韧的友情莫过于此。
千金易得,知己难寻。
友情是世间最纯粹的感情之一,朋友是没有血缘的后天亲人。
不管是嵇康和山涛的彼此成全、元稹和白居易的惺惺相惜、王安石和司马光的包容尊重,还是康熙和曹寅超越阶层的陪伴、顾贞观用二十年救出吴兆骞的重情守信。
无论友情以哪种面貌出现,它的底色,永远是一颗真诚坦荡的心。
生在这样一个追求速度和效率的时代,我们每个人的手机通讯录里都有几百个名字,随时随地能发出一条信息、拨通一个电话,但真正称得上挚友的寥寥可数。
作为一个父母高龄的离婚女人,我真的有想过,假如要安排万一发生意外的身后事,我能信任谁。很庆幸,我有这样的至交。
记得有一篇对《失恋33天》编剧鲍鲸鲸的采访,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她说,我的手机里只有13个人的电话号码。对我来说没有一面之交的朋友、吃喝玩乐的朋友、深交的朋友这种区分,我就把人划分成朋友和不认识的人。没有深交,在我看来就是不认识这个人。
她表达的,是对“朋友”两个字的看重。
人到中年,我会有意识地给朋友圈做减法。
虽然不会极端到把其他人都删除,但那些能被我打上“好友”标签的,就是我珍而重之的偏爱。
数量很少,分量很重,是我真正放在心上的人。
愿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你们,都能拥有温暖厚重的友情,抵御这世间风霜雨雪,结伴而行,不枉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