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已过多日,“春寒”却卷土重来,怕冷的诗词君默默地吹起了暖风扇……可能受此气候影响,脑子里一直循环“花冷不开心”,花冷不开心,人冷也不开心。是时候祭出这首诗了!
春寒宋·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亚树青帘动,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梅尧臣的这首诗不是随便写的,其背后隐藏着诸多社会背景和人生经历。庆历六年(1046)的初春,梅尧臣却深陷在隆冬的寒潭里。政治上,他支持的“庆历新政”革新惨遭失败,欧阳修也因此遭贬,作为好友,梅尧臣的情绪自然十分低落。家庭生活上,他结发十七年的妻子,于两年前的七夕节病逝,“世间无最苦,精爽此销磨”,他的热情与精神,全部被这孤苦的时光消磨殆尽了。更悲惨的是,他的次子也一病而逝……这个初春,他简直看不到任何希望。
在此情绪的左右下,《春寒》一诗写到底不过“凄冷”二字罢了。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白天阴云漫漫,看不到一丁点儿的阳光,况且云层正逐渐变浓、变厚,一场雨是避免不了的。首联写春阴,为下面的“寒”、“冷”张本。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二句,从自然界最美好的事物(蝶、花),来凸显春之寒。蝴蝶由于寒气的侵袭,而收敛了双翅,不再翩翩起舞;春花受冷后,也缩紧了蓓蕾,不再舒展开放。蝴蝶本该振翅飞舞,花儿本应怒放心花,可因为春寒,它们不能展现自我的美丽,也不能向人们传递春的喜悦,这对自然和人事来说,都是一个遗憾。颔联“亚树青帘动,依山片雨临”,又从其他角度来写春寒。“亚”同“压”,青帘本不重,为何压挂在了树上?一方面是因为春风猛烈,吹得青帘紧紧贴在树上;另一方面是因为空气潮湿,浸湿了青帘。前面不是说了吗?云层变深表示一场春雨正在酝酿,所以马上就“依山片雨临”了。天气本就寒冷,在风雨的加持下,就更加凄冷峭寒了。“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尾联点出作者的态度:我并不是故意要辜负春光,只是因为体弱多病,无法出门寻春。这里恐怕是托辞。若游春的兴致高昂,“多病”又何妨?他早就飞到大自然的怀抱中了,谁都拦不住。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春寒误了春光,更败了诗人的游兴。总的来说,这首诗把春寒刻画得深入人心,同时也表现出作者政治上的清冷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