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财政局(财政局职位一览表)

顺德财政局(财政局职位一览表)插图

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财政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柱。作为“全国百强区”之首,顺德财政工作如何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将自觉提升站位,认真思考顺德高质量发展所需。”顺德区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黎劲康在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说,将坚持以政领财、以财辅政,走出一条符合顺德实际、具有顺德特色的财政发展之路,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财政领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顺德财政局(财政局职位一览表)插图1

顺德区财政局将以政领财、以财辅政,走出一条符合顺德实际、具有顺德特色的财政发展之路。图为佛山新城。戴嘉信摄

提升站位:积极服务顺德高质量发展所需

南方日报:请您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谈谈财政部门正如何护航推进顺德高质量发展?

黎劲康:顺德区财政局自觉提升站位,认真思考顺德高质量发展所需,积极担当作为。

一是统筹资源促进发展。争取上级专项债券资金,主要投入水环境治理、产业园区基础配套设施等领域,用足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力促全区重点项目开工和建设实施。

二是聚力支持市场主体。精准落实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通过减税降费、退税缓税缓费等方式,进一步激活市场主体活力。扎实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坚决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行为。积极做好增产增效政策宣贯,综合运用融资担保、贷款贴息、奖励补助等多种形式,引导撬动金融资源流向中小微企业。

三是大力推进产业升级。坚持工业立区、科技强区战略,全力推进高企培育工作,加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针对性解决区内重点产业领域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积极参与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加快推动本地制造业升级。

四是助力推进乡村振兴。制定全区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保障乡村振兴重大项目。巩固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出台区级粮食风险基金操作规程,加强涉粮资金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改善民生:优先满足“六稳”“六保”支出

南方日报: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请问如何发挥好财政在民生工作中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的重要作用?

黎劲康:区财政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推动形成与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相匹配的公共服务体系。

一是用政府“紧日子”换取百姓“好日子”。大力压缩购买服务及聘请中介规模,进一步压减“三公”经费、一般性支出以及各部门支出进度较慢、刚性较小的项目预算,腾出更多财力支撑提升公共事业质量。

二是优先满足全区“六稳”“六保”支出。千方百计保障基本民生资金,坚决兜住兜牢民生底线,扎实稳定就业,持续有力帮扶困难群众,不断提高基本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切实为人民群众打造社会保障好、公共服务优、社会治理强的高品质生活。

三是保障推进医疗、教育重点民生建设。坚持以健康为中心、以基层为重点,协同整合、均衡布局医疗卫生领域的财政资源投入,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继续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多渠道保障落实防疫资金。支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积极增强教育优质学位和宿位的供给能力,推动教育成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以水兴城:全力打造岭南水乡的顺德示范

南方日报: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加强水环境治理是其中的重要内涵,以水兴城也是区委区政府的重点工作。财政在这方面是如何保障推进的?

黎劲康:区财政局坚定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把治水作为重构城市格局和塑造城市灵魂的总抓手,推动传统水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全力打造岭南水乡的顺德示范。

一是集中财力办大事。严格按照治水总体规划,以打造标杆的工作思维加强资金区级统筹,探索设立专项经费,为推进以水美城、以水兴城贡献财政力量。

二是提升资金使用效益。以水环境治理提升为突破口,加强相关领域资金使用绩效分析,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真正将钱花在“刀尖”上,助力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三是优化资金使用方式。以“先谋事、再排钱”的系统思维做实做细项目库储备,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保护资金安排使用机制,科学匹配投入节奏及建设时序,全力争取更多上级资源支持。

四是拓宽资金资源渠道。加强大财政、大国资统筹联动,优化项目投融资模式,提前介入参与水务集团重组工作,通过注入资金、资源、资产,真正将其做强、做实、做活,主动压减投资评审时间加速项目推进,全力支持建成大湾区一流生态环境。

数字财政:打造预算绩效管理“顺德样本”

南方日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深入推进改革创新。数字财政是近年来顺德财政领域的亮点改革,请您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黎劲康:对于这个问题,我强调三个关键词:数字、数据、数治。

先说数字。我局高度重视“数字财政”改革推进,从系统上线开始就作为“一把手工程”,以此为蓝本将财政业务“全景图”数字化。通过抓牢项目库、指标管理等核心业务建设,畅通数字支付渠道,加强数字化动态监控,提升精准核算水平,促进财政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

再说数据。我局充分发挥“数字财政”系统的数据汇总功能,串联各个数据孤岛,收集并分析了区、镇近三年支付数据,用图形化方式展现变化趋势,探寻业务发展规律,成功绘制全区财政资金运行图谱,为构建科学健康的收支管理体系提供精准指引。

最后说说数治,也就是“数字财政”系统的治理效能。

一是有效提升工作前瞻性。“数字财政”系统打通了财政与各职能部门之间信息壁垒,多维度提高了财政工作的前瞻性和指引性,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加敏锐的经济研判,有助于充分发挥财政作为区委区政府决策参谋助手作用。

二是有效提升资金安排科学性。通过在“数字财政”系统研究财政资金具体投向以及重点领域支出结构,可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精细性,有助于系统谋划中长期财政收支政策和重大项目资金安排,实现财政政策向关键领域倾斜,将有限财政资金向重要方向汇集,切实保障重点民生投入。

三是有效提升预算绩效管理全面性。结合“数字财政”建设,可持续深化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管理改革,从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三个维度重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建立涵盖运行管理机制、指标目标管理、事前绩效评估、事中绩效监控、事后绩效评价、部门整体评价的改革方案,推动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强化预算执行的绩效约束,全力打造预算绩效管理“顺德样本”。

未来我们将继续改革攻坚,加强战略性、系统性、前瞻性研究谋划,实现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走出一条符合顺德实际、具有顺德特色的财政发展之路。

【南方日报记者】熊程

【作者】 熊程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最新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站长邮箱:12125980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