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第 28 期)嘉宾:丁宗勇
【人物简介】
丁宗勇
1956年出生,讲师、高级政工师。现任上海市中职校工会工作联合会秘书长,曾任上海市商业学校团委书记、工会常务副主席、党支部书记。曾被评为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多次被评为上海市商业工会、上海市中职校工会、上海市商业学校工会工作积极分子;作为代表参加市总工会第十次代表大会。
【访谈实录】
1982年,我调到上海市商业学校,1989年正式担任校工会常务副主席,任职30余年直至退休,在这期间我也见证了中国教育工会上海市中职校工作联合委员会(简称“中职联工会”)的成立、发展和壮大。1986年8月“上海市中专工会干部联谊会”成立,在第五届年会的理事选举中,我有幸当选为副会长兼秘书长,自此开启了我30余年的工会工作。
见证中职联工会发展
在20世纪80年代,方老还有一项重要工作,是执著地促进国家建立教师节和颁布《教师法》。在1981年的全国政协会议上,方老与其他委员联署提出建立教师节的提案。1982年、1983年、1984年,教育部党组、教育工会分党组连续向中央写报告,建议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总理的议案,决定每年9月10日为我国的教师节。议案通过时,全场响起热烈掌声,会后社会反响强烈。
在商业学校担任工会常务副主席期间,我兼职所在的上海市职教协会中职联分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作为秘书长我也见证着中职联工会组织从“上海市中专工会干部联谊会”到“中国教育工会上海市中职校工作联合委员会”的发展变迁,中职联工会最初是由上海市商业学校召集几十所中职学校工会主席自发成立的,初衷是便于中职学校间的工会工作交流和探讨。
三十五年前(即1986年),时任上海市商业学校工会主席的季仁融老师与几十所中专学校的工会领导,在上海市商业学校自发联合成立了“上海市中专工会干部联谊会”(以下简称“联谊会”),从此启动了上海市中专校工会之间的工作交流和探讨。季仁融会长不仅是该会的创始者,而且还坚持数十年不间断的为联谊会的工作交流、现场取经、考察学习倾注着毕生的心血,定期召集理事会议,团结了一批热心于中专工会联谊会活动的工会主席,建立了当时中专学校工会工作的经验交流、校际合作、共筑友情的组织机制。
2000年,时任民航上海中专学校党委书记、工会主席高伯群老师接过老会长的接力棒,2007年在举行联谊会成立二十周年的庆祝大会上,根据市教育工会夏玲英主席和时任市教委职教处王向群处长的指导意见,联谊会将职校和技校纳入交流平台,正式改名为“上海市中职校工会工作研究会”(以下简称“研究会”),从而进一步扩展了三类中职校工会工作的交流范围和探讨平台。规范了组织机制,制定了研究会的章程,建立了研究会的经费审查机制。
2015年,上海市经济管理学校党委书记、工会主席杨顺莉老师,在上海市教委和上海市职教协会的大力支持下,在研究会第二十八届年会上,正式更名为“上海市职教协会中职校工会工作分会”(以下简称“职教协工会分会”),成为上海市职教协会下属的第八个分会,杨顺莉主席为分会会长,开始了协会有上级领导的规范的组织运行。
2020年,根据中国教育工会上海市委员会主席办公会议关于《上海市职教协会中职校工会工作分会转属上海市教育工会方案》的精神,上海市职教协会中职校工会工作分会召开了全体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了“中国教育工会上海市中职校工作联合委员会”(以下简称“中职联工会”)会员学校68所,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的委员会班子,上海健康医学院工会常务副主席凌文惠老师当选为工会主席,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工会主席高功辉老师当选为经审主任。
中职联工会发展的每个阶段,都得到了上海市总工会、市教育工会、市教委职教处、市职教协会领导的关心和指导;得到了各中职校党政领导的理解支持和各中专校工会同仁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新一届中职联工会秘书处设在上海市健康医学院附属卫校,办公场地和相应的人力物力支持,保证了中职联工会的工作有序开展。
丁宗勇(右一)出席上海市职教协会中职校工会工作分会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与市教育工会领导合影
三个特殊是中职工会生命力所在
中职联工会是跨区域、跨行业隶属的联合性组织,之所以有旺盛的生命力,我认为其秘诀在于三个“特殊”性。
我们有一支特殊的队伍,特别能战斗。中职联工会的常务理事分别来自各所学校,有的已退休,有的还在职并承担着各自所在学校的教学、管理重任。但大家随叫随到、一呼百应,相互信任、相互补台,分工明确,各行其职,为工会工作创立了一个良好的氛围和环境,高效优质地完成各项工作。
我们有一种自愿的担当,职教情结难以割舍。工会的工作看似平凡,实则不容易,经费和时间就是两大现实困难。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工会不断的拓展平台、寻找资源,为各会员学校工会提供更多的保障和服务,让我们中职校的老师实现主人的地位,让他们的辛勤付出能得到更多的尊重认可,让他们感受到更多的自身价值。因为我们的工作,老师们就会把阳光播撒给可爱的学生,给学生创造更多发展机会。
我们坚持一种忘我的精神,辛苦并快乐着。中职联工会干部们一直尽心、尽责、尽力的做好每一件事,举办好每一个活动,中职联工会是一个比较松散型的组织,能够开展起各项活动,得益于各校工会及工会干部的工作热情与责任心。我们利用各校资源,尤其是场地资源,使得各项比赛能够顺利开展。工作有声有色,受到了很多赞扬,都离不开分会干部们的忘我奉献。
同样的追求,不一样的精彩
无论是什么教育类型,无论是何种隶属关系,其工会工作的本质和追求都是一样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做好党群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将广大教职工蕴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为培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不断作出新贡献,中职工会事业具有广阔的空间。
搭建志同道合的平台,体现规范性。按照“规范组织,围绕中心,积极健康,业余自愿”的工作原则,搭建各会员单位交流平台。按民主程序审议通过分会章程,并先后制定完善了理事会日常工作制度,理事分工负责制度,经费管理和审查规定,财务审批报销规定程序等规章制度。同时,选举产生常务理事会成员和经费审查委员会成员,在每年举行的年会上,审议协会工作报告和经费使用报告。
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强凝聚力。因地制宜地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文体活动和比赛,以丰富教工文化生活、展示教工风采、融洽干群关系、促进校园和谐,如“三笔”大赛、摄影技巧培训系列讲座、羽毛球比赛、80分及桥牌选拔赛、乒乓球选拔赛等,并在此基础上,先后多次组织了中职校代表队参加上海市教工运动会,并取得较好成绩,多次荣获运动会组委会颁发的优秀组织奖。广大教职工通过代表学校或中职联参赛,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凝聚力,结交了不同学校的职教同仁。
树立先进典范,提高荣誉感。近年来,坚持规范的开展“创建先进教工之家”活动,定期部署中职校系统的先进、模范教工之家的创建、验收、评定和表彰工作。2015年表彰“先进教工之家”14个,“模范职工小家”6个;2016年表彰“先进教工之家”14个,“模范职工小家”6个。石化工业学校、城市科技学校等13所中职校被上海市教育工会授予了上海市教育系统先进教工之家的荣誉称号。
分享集体智慧,扩大影响面。结合各会员单位工作特点,以校园文化生活、民主生活、校务公开为主题,组织开展《工会创新案例》评选活动。经常组织以“一校一特色、一校一亮点”为重点的专题经验交流会,以2016年为例,组织的赴学校交流研讨就包括上海市行政管理学校、上海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校、上海市商业学校、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上海市公用事业学校、上海市经济管理学校等。每所学校都很重视,主要领导出席,并积极展现学校的特色与亮点。我们在组织成立10周年、20周年、25周年时分别编辑出版了《中专校工会工作探索专辑》、《中职校工会工作“一校一特色、一校一亮点”实践集》、工会特色案例集。
加强工会业务培训,体现服务性。现在教职工工作压力大,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教职工心理健康成为我们工会需要关心的问题。为此,我们特地联系心理培训中心,开展针对校领导、教职工等不同层级的心理培训。2019年开始,我们通过三种模式探讨开展培训课程,一是教职工自发报名进行统一心理课程培训,二是请心理培训师到学校进行集中上课,三是设置自选课程,请教职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自由选择。目前已培训工会干部200多人,协助一大批学校工会干部缓解教职工心理负担。我们也将为填补中职学校教职工心理培训的空白而不断努力探索。
在开展“四史”学习教育过程中,我们依托党支部的活动,以工会小组的形式在其中发挥作用,配合党支部工作,在党支部与工会的联合推动下,保障“四史”学习教育顺利推进。接下来,我们中职联工会还计划与教学相融合,与相关部门联合举办“青教赛”。我们要把它当做一次岗位练兵,进一步拓展工会职能,为中职学校的青年教师提供一个教学展示平台,帮助青年教师成长。
有人问我:丁老师,三十年的工会工作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我说:一是工会工作要做到以人为本,以教职工为出发点,换位思考,有了这个前提工作也就好开展了;二是只要有组织存在,就要动起来,通过活动将人心凝聚起来,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三是要不忘初心,凡事身体力行,起带头作用,辛勤耕耘、努力奉献,尽心尽责地做好每一件事,团结好全体工会干部和教职员工。要问我为什么退休后还坚守在工会岗位?因为这里是我的梦,我大半生都从事工会工作,发自内心的热爱它,现在组织需要我,我也愿意在这个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争取为中职校工会工作多做些贡献。
策划:上海市教育工会
文字由上海教育报刊总社提供
采访整理:奚晓丽
编辑:刘安憬 陈晓丹 颜惠芳
本文照片由朱水苗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