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国菜系中,有一种很有名的食材便是蜗牛,据说一年可以被吃掉三亿只。然而在中国,这种食材却无人问津,这是为什么呢?
蜗牛在世界竟然这么出名!
蜗牛的本体其实是一种软体动物,像鼻涕一样,但它最大的特征是背上有一个大大的壳,那便是它栖身和自我保护的地方。它常常在湿润的地方出没,比如沼泽湿地,比如雨后的泥里。
它的身形有大有小,最小的蜗牛可能只有指甲盖那么大,但体积大一点的蜗牛可能重达好几斤!人们对蜗牛最大的印象,便是随时背着自己的家爬行缓慢的小动物,甚至以蜗牛为题材编了不少儿歌。
人类作为食物链的顶端,把大自然中许多动物都变成了自己的食材,连蜗牛也不例外。
蜗牛如今已经成为各国人民餐桌上的佳肴,并且竟然与我们熟知的鱼翅、干贝、鲍鱼齐名,并列为世界四大名菜。尤其是在法国,蜗牛格外受到喜爱,与法国有名的黑松露、鹅肝齐名,堪称法国三大名菜!
法国人跟蜗牛的不解之缘
其实法国人最开始是并不吃蜗牛的,一切还要从法国人酿葡萄酒开始说起。
早在中世纪,法国就开始流行葡萄酒,尤其是上层社会的贵族们尤其喜爱,于是法国国内便有许多葡萄酒庄园。当时的葡萄庄园农场主发现,自家葡萄园里的植被经常受到破坏,严重影响产量,于是叫自家雇农去寻找原因,最终发现是蜗牛作怪。
养殖葡萄的环境阴冷潮湿,并且土壤肥沃,这恰好给蜗牛提供了完美的繁衍的环境。为了保护自己的葡萄园,农场主便下令清除农场里的蜗牛。
不清不知道,一清吓一跳,雇农们每天抓到的蜗牛数量都可以论斤数。那时候正值法国饥饿的年代,有雇农思想新奇决定回去把蜗牛烹饪来吃,没想到味道意外的好。
就这样,吃蜗牛慢慢在法国民间流行起来,后来传到上层社会,也被王公贵族们一致叫好,于是便有人开始专门研制烹制蜗牛,让其成为美味佳肴。
蜗牛——法国人餐桌上的家常菜
如今,据不完全统计,法国光巴黎一个城市就有五百多家吃蜗牛的餐厅,而其中历史最长的餐厅,据说竟有两百余年历史,可以说是活脱脱的百年老店了。
但法国人虽然爱吃蜗牛,却不是什么蜗牛都吃,也是有讲究的。蜗牛虽然都长一样,但是种类非常多,细分下来高达两万多种。但是挑剔的法国人通常只吃三个种类的蜗牛:勃垦地蜗牛、大会蜗牛、小灰蜗牛,其中,勃垦地蜗牛更是蜗牛中的精品。
法国人不仅挑剔蜗牛的品种,吃法也非常讲究。最常见的蜗牛吃法,焗烤蜗牛是需要趁热吃的,为了避免烫手,法国人还为此专门发明了夹蜗牛的工具。在法国,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烹制蜗牛,简直就是家常菜,这足以见得法国人对蜗牛的喜爱。
法国人和法国文化给世人的印象多是高雅的,怎么会爱上这种黏糊糊看上去有点恶心的动物呢?其实蜗牛虽然破坏庄稼,却有很多优点。
吃蜗牛的好处
一方面,就蜗牛本身来说,它的蛋白质含量非常高,比牛奶和鸡蛋还高,是一种非常有营养的食材。除此之外,它的脂肪含量低,并且维生素含量很高,是一种健康的食材。不仅老少皆宜,也深受提倡环保主义进食者们的喜爱。
另一方面,法国人有一套独特的烹饪蜗牛方法。他们的做法繁琐,把新鲜的蜗牛清洗干净后,先把蜗牛肉从壳里挖出来焯水煮熟,然后再放回已经塞满各类香料如沙拉酱鱼子酱黄油等酱料的蜗牛壳,最后装进烤箱进行烘烤。刚烤制出来的蜗牛伴随着黄油的奶香,闻起来非常诱人。
既然蜗牛的好处这么多,为很么在国内却并不流行呢?
国人不爱吃蜗牛的原因
首先是因为目前国内没有专门养殖蜗牛的基地。野生的小蜗牛在国内很少有成群繁殖的,可能在某些山区存在,没有形成规模非常难以捕捉;而大一点的蜗牛大多都是非洲大蜗牛,这种蜗牛属于外来物种,有非常多的细菌和病原体以及寄生虫,人类一旦感染,严重可致命。
没有可放心食用的蜗牛,国人自然又不会吃。于是就这样因果死循环,导致蜗牛在国内并不流行。
其次是国人饮食习惯和老外差距很大,我们更擅长和偏向于爆炒炸煮等烹饪方式。同样的带壳的动物,国人更喜欢田螺海螺等螺丝类肉质全部包裹在壳中的食材,调味料在翻炒过程中全部吸收进壳,吃的时候美味至极。
而蜗牛的肉不仅全部露在外面,并且软乎乎黏糊糊的,一下锅就全部粘在锅边了,非常影响烹饪过程,以及吃起来的口感。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虽然法国有蜗牛,但咱们中国有更多好吃的呀!我国地貌广阔,五湖四海皆有自己的美食,无论走到哪一个城市,美食都让人眼花缭乱。可以非常肯定地讲,我国能烹饪的食材比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更多,也更好吃,所以蜗牛不流行也是可以理解的。
重庆街头飘香的火锅味,成都街头满街小巷的川菜香味,长沙街头让人垂涎欲滴的炸臭豆腐味,沿海城市海风吹过飘进鼻腔的海鲜味,贵州深山里让人闻到味道嘴巴就已经开始泛酸水的熟油辣子味道等。随便一种食物,都能比过国外的蜗牛。
吃东西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之一,不同的国家有自己独特的美食,也有自己偏爱的饮食习惯。有机会的话,不妨多去吃吃看看,说不定能发现意外惊喜呢!
作者/啦啦 校稿/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