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日下午,从风云四号高清可见光卫星云图上可见,今天在太平洋上的台风小犬持续发展之际,我国中东部大范围的降水云系也正覆盖着多个省区市。和之前相比,今天大大范围的降水云系范围明显扩大,显示出秋雨正有所增强。
一、罕见晚洪水袭击汉江
对于我国来说,最近一段时间最“水”的地方当然是四川东部、重庆、陕西、河南与湖北等地了。10月1日-10月2日的降水监测数据显示,从昨天到今天,大范围的秋雨带下这些省份再次成为秋雨中心,在这当中,重庆湖北河南还出现了大片暴雨区。毫无疑问,从9月以来的持续连续秋雨还在继续,有的地方连阴雨已经超过一周。
据“长江水利”消息,受强降雨影响,汉江流域发生明显涨水过程,9月29日20时丹江口水库入库流量15100立方米每秒。根据《长江干流石鼓至寸滩江段和流域重要跨省支流洪水编号规定》,达到汉江洪水编号标准。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9月29日20时正式发布:“汉江2023年第1号洪水”在汉江上游形成,洪水形成后洪峰通过了丹江口水库。
汉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之一,流经陕西、河南、湖北等省份,最终注入长江。汉江流域的降雨量一般在7月到9月最多,但今年夏季没有出现洪水的情况下,却在9月末出现了罕见的晚洪水,形成了今年首次洪水过程。9月29日,长江委调度丹江口水库自9月29日22时起向汉江中下游下泄流量按8800立方米每秒控制,并派出专家组赴湖北省指导汉江中下游洪水防御工作。
二、大范围烂秋雨继续!
汉江晚洪水的主要原因是受到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这个高压系统在今年夏季就十分强势,导致我国南方多地出现了持续高温和炎热天气。而在秋季,这个高压系统又向北移动,强势阻挡来自西北方向的冷空气,使得汉江流域恰好处于一个暖湿气流和冷空气持续交战的战线上,副热带高压不断输送水汽,和冷空气持续交战形成了持续的降雨过程。
此次洪水发生时间较晚,由于此时汉江流域已经进入了秋季,植被减少,河道输水能力下降,导致洪水容易积蓄和泛滥。同时,由于此时农业生产已经进入了收获期,部分地区的洪水泛滥可能会对农作物造成影响和损失。此外,洪水还将对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带来影响。
毫无疑问,推动汉江晚洪水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同时发生的大范围烂秋雨。所谓烂秋雨,就是指在秋季出现的连续性、弱强度、范围广泛的降雨。这种降雨虽然不会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但会给人们带来阴冷潮湿的感觉,影响心情和健康。
大范围烂秋雨的形成机制主要是受到了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一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移和东退,使得我国中东部地区处于一个低压槽或切变线的控制下,不断有暖湿气流从南方输送过来,形成了低层水汽充沛的条件;二是来自西北方向的冷空气的南下和东移,使得我国中东部地区处于一个冷暖气流交汇的区域,形成了高层不稳定的条件。这两个因素的叠加,导致了大范围烂秋雨的发生。
中央气象台分析指出,今年9月以来,华西地区降雨偏多,汉江流域累计降雨量普遍有80~150毫米,上中游部分地区200~350毫米,局地400~560毫米;汉江上中游流域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8成~2倍,局地偏多2~4倍,推动了9月29日汉江2023年第1号洪水形成。中央气象台预计,预计未来一周(10月1-7日),华西地区仍多降雨天气,大范围烂秋雨还要继续,比如重庆,官方预报中可见,重庆的连阴雨至少要下到10月8日,也就是说阴雨天气一下就要下个6天。
三、三角形暴雨区出现
中央气象台认为,新一轮大范围烂秋雨已经在我国中西部地区逐渐展开,10月1日-7日,甘肃陕西河南湖北四川重庆贵州将形成一片三角形的多雨区,很多地方累计雨量超过100毫米,部分地区超过250毫米。目前已经出现晚洪水的汉江流域,也将再次落在此次大范围秋雨当中。
根据中央气象台的预报,汉江流域未来一周里,石泉以上子流域累积面雨量55~70毫米、石泉-安康85~120毫米、安康-丹江口90~110毫米、丹皇区间面雨量70~90毫米;其中,潘口水库流域面雨量可达100~120毫米。
这种强度的降雨对于已经饱和的土壤和河道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容易引发山洪、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因此已有专家警告,由于10月上旬汉江上游将有强降雨维持,丹江口水库仍会发生较大涨水过程。根据中央气象台的预报,降雨主要时段为10月1-2日和4-6日。
总的来说,在未来几天内,我国江汉、西南和西北地区东部的多个省市仍然要面对持续的阴雨天气,并且要注意防范可能出现的洪涝灾害。建议大家随时关注最新的气象信息和防汛指示,尽量不要前往危险地带。同时,也希望大家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因为连续的阴雨而影响了心情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