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老师写《活着》的灵感,来源一首名叫《老黑奴》的歌曲。
老黑奴的一生就如同歌曲中哀婉的旋律,一生历经苦难,又相继面对家人离去。
而他依然选择友好的对待这个世界,没有一丝抱怨。
《活着》的主人公徐富贵和老黑奴一样,一生熬过诸多苦难,又送走一个又一个的亲人,可即便如此,富贵也没被打到,晚年的他,牵着一头老牛笑看人间,诚谈过往。
老黑奴和富贵的故事真实又悲惨。让人感叹人类在命运无常的苦难面前是多么渺小。
但在直面苦难的过程中又展现了人类独有的精神力量。
不禁让人提问,无法保证一帆风顺的人生。到底该抱着怎样的态度去活,才算不辜负来这人间一趟?
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藏在《活着》这本著作中。
当我们读懂了主人公富贵的一生,就明白了面对命运和低谷时,能让你走得更远的生活态度,不过就是那一份坦然罢了。
01
坦然,是失去所有后的迎难而上
《活着》的主人公徐富贵,年轻时拥有百亩田地。
凭着祖辈积下的财富,住着大宅子,穿着锦衣玉缎,出行有仆人跟从,娶了城里米行的千金家珍,家珍人美心善,不久为他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凤霞。
可富贵不懂珍惜,每天无所事事,一天的行程先是往妓院跑,坐在妓女背上走遍城里的大街小巷,还在老丈人面前毫无顾忌的和妓女打闹。
折腾一番后他又跑到赌场挥霍,日子一天天过去,财富也慢慢稀释。
直到有一天,和他对赌的龙二告诉他:“你已经把家产输光了。”
他这才清醒过来,可为时已晚,百亩田地和宅子全部归为龙二,徐家祖辈辛苦一生的家产被输的一干二净。
父亲因此气绝身亡,怀着二胎的妻子也被老丈人接走,年迈的母亲和年幼的女儿和他住在破旧的茅草屋里。
富贵奢靡从此成为梦一场,如今破旧贫苦该怎么活下去?成了富贵最大的问题。
母亲安慰他:“人只要活得开心,穷一点没事”,一向纨绔的富贵开始变得沉默,他没有怨天尤人,只是心中暗下决心要好好活,要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三个月后家珍也从娘家回到了他身边,一家人又团聚在一起,富贵决定向龙二租五亩田地,尽力养活家人。
从没做过农活的他,开始学习干农活,换下绸衣,穿上粗布,每天从早干到晚,手和肩膀常常被磨的出血。
日子过得很贫苦,但看着慈祥的母亲,贤惠的妻子,可爱的儿女,一家人齐心向前,失去所有后的富贵,又收获了另一种幸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生在世不会总是一帆风顺和美妙动人的”。
想来的确如此,起起落落是生活的常态,人要是把得失看得太重,注定会失去现在的快乐和未来的幸福。
当困难来临时,不妨像富贵一样迎难而上,坦然接受事实、解决眼前的问题,把握当下的幸福,活在此刻。
又如常言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一时的困顿不能代表整个人生,只要熬过去,自会有另一番风景。
02
坦然,是接受命运无常的乐观
托·富勒说:“命运常在给你带来幸福的同时给你带来不幸。
当富贵以为平淡的幸福会一直持续时,他的母亲患上了重病。
为了救母亲,富贵拿着家里唯一的两块银元去城里请医生。
不幸的是,刚到城里就被国民党抓了壮丁。
接下来的日子富贵经历了战火、炮弹、亲眼目睹了一个个战死的士兵。
每天要在枪林弹雨中抢从飞机上掉落的炊饼,以维持生命。
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几个月,未来不知是死是活。可一想到家中的母亲和妻儿,他只想活下去。
上天似乎感受到了他想活下去的坚定信念。
2年后国民党战败,富贵最终拿着解放军给的盘缠,有幸得以回家。
然而命运总无常,在给其点甜时,又会给点苦。
当富贵高兴的回到家时,曾经乖巧伶俐的女儿因生病成了哑巴,母亲也早已去世,他连最后一面也没见着。
那一晚,富贵和家人挤在小小的茅草屋里,怎么也睡不着,屋外的月光散落床头,他只觉得此刻能和家人在一起,心暖暖的。
再回想经历的残酷战争,富贵已经能用一颗坦然的心去看待反反复复历经的福祸,对于接下来的生活他选择乐观面对。
道德经曾有言:“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
福祸这对孪生兄弟总是围绕着人们,它们有时单独出现,有时一同出现。
面对福,人们总能笑脸相迎,面对祸就容易陷入悲观,一蹶不振。
然而命运是无常的,没有谁能保证一直活在福中。
一天24小时里,有12小时是明亮,12小时是黑暗。
想见第二天的阳光,就必须熬过前夜的暗淡。
而乐观的心态是我们从黑夜走向光明的强大动力。
就连著名诗人刘禹锡一生中都有23年是在被贬的路上。
即使到了年华垂暮,他仍说:“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又或是行将就木时,他照样道一句:“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盼青云睡眼开”。
人活着就要有这种心态,就如拜伦说的:“悲观的人虽生犹死,乐观的人永生不老。”
03
坦然,是面对孤独时的豁达
当那些曾在你生命中给你赞歌和温暖的人,一一离去,最后留你一人尚在人间时。你会如何面对接下来的人生?
这就是富贵晚年所要面对的难题。
从战火中回来后,他和家人虽过着清贫的生活,但妻子任劳任怨,女儿乖巧听话,儿子聪明善良,在学校跑步比赛中,还获得了奖项。
这一切让富贵心中温暖又知足,然而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总缠苦命人。
他的儿子有庆,在七岁那年给县长的老婆献血,由于医生不负责任,导致抽血过多,不治身亡。
几年后,凤霞嫁给了二喜,但在生产那天大出血,也不幸死了。
富贵悲痛欲绝,直骂医院晦气,儿子死在这家医院,如今女儿也死在了这。
本就得了软骨病的家珍得知儿子、女儿都去世了的消息,没过多久也撒手人寰。
只剩下女婿二喜和外孙苦根和他相依为命。
可不久二喜死在了一场意外中,外孙在吃豆子时不小心撑死。
就这样,富贵送走了一个又一个亲人。
有言道:“人生来便是孤独的,一路向前的旅途,会有人与你同行,也会有人与你道别”。
经历了诸多磨难的富贵早已明白了这一点,面对晚年的孤独开始变得豁达。
他没有郁郁寡欢,也没有一蹶不振,他理解家人总有离开他的一天,也明白好好活就是对已故家人们最好的回应。
在接下来的岁月里,他买下了一头和他一样年老又孤独的老牛,给其取名富贵。
但在耕田时又会叫老牛:“家珍、有庆、凤霞、二喜、苦根。”
这一生中陪伴他的那些家人们,虽以死去,但在富贵的心中他们只是以另一种方式陪伴他,再与外人聊起自己的故事,他已能坦然谈之。
就像苏东坡说的:“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人这一生就是一段艰难的旅程,你我都是匆匆过客,会不在不同的客栈停了又走,走了又停,所以不必纠结于过往的伤怀,为自己徒增烦恼,而应豁达行事。
再回顾富贵的一生,面对生命中停停走走的人事,其实他一直有着这种豁达,家人在世时,他用心相待,互相扶持,家人离世时,他将曾经有形的温暖,化成了无形的精神,再次陪他度过晚年。
《大鱼海棠》里有一段经典台词:”这短短的一生,我们最终都会失去,你不防大胆一些,爱一个人,攀一座山,追一个梦。”
可见孤独是生命的常态,谁都有面对的那天,但只要心境足够豁达,孤独便拿我们没办法。
04
写在最后
许多人在读完《活着》后,觉得富贵的一生实在太惨了。
但也有人说在富贵的一生中读出了幸福。
余华说:“如果从旁观者的角度,福贵的一生除了苦难还是苦难,其他什么都没有;可是当福贵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讲述自己的一生时,他苦难的经历里立刻充满了幸福和欢乐。”
的确如此,富贵的一生是苦难的,但对于命运给他的折磨,他的心态是坦然处之的。
遇到困难没有退缩,选择直面向前,关于家人,他相信他们是世界上最好的,对待那些一起生活过得朋友,他真诚。
一路走来,富贵都在自己有限的能力范围内,认真生活,对人对事坦然处之,虽苦难重重,但心无遗憾。
其一生就如汪团真所说:“人生是跋涉,也是旅行;是等待,也是相逢;是探险,也是寻宝;是眼泪,也是歌声。”
愿你我都能在活着中,认真的度过生命中的每一天,坦然而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