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武馆排名前十(岳阳武术馆排名)

尚武,源远流长,武术传承从古至今。人类争斗始于部落,尚武自卫,保家强国乃民族之精神,国家之根本。武以载道,承载的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和武术精神。中国武术强调的是身心俱修,除了身体层面的强身健体,防身抗暴,更重要的是培养勇者无畏,仁者无敌的武术精神。

岳阳武馆排名前十(岳阳武术馆排名)插图

战国《司马法》就有“长兵”与“短兵”之说,“长兵以卫,短兵以守”;戚继光《纪效新书》有“长拳短打”之说;清初黄宗羡又提出了“内家拳”与“外家拳”之说和“南拳北腿”之分。

据《武备志》载:宋初在长沙举行全国性武术大会。赵匡胤所创“太祖拳”因具政治优势为第一,称为十八家之首。第二名便是昆仑大师在龙潭寺所创的“临清潭腿”,被称为十八家之尊。因太祖拳发源地在黄河以南,临清潭腿发源地在黄河以北,从此便有“南拳北腿”的说法。

北腿大开大合,蹿纵跳跃,舒展大方,拳打三成腿打七,拳腿并用,以腿功见长,攻防结合,技击性强。

南拳短桥寸劲,阔幅沉马,迅疾而紧凑。步稳、拳刚、势烈、少跳跃,多短拳,贴身近战,擅剽手,声、气修力。

南拳北腿门派众多,南拳有巫家拳、洪家拳、薛家拳,湖北有洪门拳、鱼门拳、孔门拳……北腿是指潭腿,还有刘拳、洪拳、蔡拳、李拳等。还有少林、武当、峨眉之门派,长拳与短打,内家与外家之分。

《淮南子•兵略训》:“楚人尚武,率民勇敢,贵人争佩以剑,军民上下崇尚讲武”。平江处于南北通衢,兵家要道,山民历来尚武。其武术风格南北兼而有之,且以南拳为主。

平江人尚武,旧时平江在余虎恩的倡导之下在旧城下贯坪还建有武庙,与文庙相对应。庙内供奉着关云长、岳飞等武哲大贤。李元度撰联恭贺,其联曰:“智莫名,勇莫功,看它贯日精忠,千载须眉欲活。来无今,往无古,听到遏云妙唱,三分事业如新。”

“崇文尚武,保家卫国”是平江人渗入骨髓中的历史传统和人文精神。

崇文,宋朝淳佑年间,湖南三届乡试15位举人,满榜全是是平江人。成为湖南史上第一,这是平江人引以为傲的崇文历史佳话。

尚武,如清朝晚期,太平天国广西起义,横扫14个省,所向披靡。唯独平江,区区一小县,太平天国未能踏进平江一步。平江人东来东打,西来西挡,众志成城,老幼皆从,筑铜墙铁壁于四野。石达开一代枭雄在北乡血战七昼夜,落败而逃;忠王李秀成带兵15万直扑平江,临东界不敢造次,临阵退缩,转道湖北,平江人不战而屈人之兵,传为佳话。

早在宋朝平江就是保伍之制。五家为甲,置小甲长一人;五甲为保,置大保长一人;五保为队,置队长一人;五队为团,置团长一人;五团为隅,置隅官一人。择才干德望足以服众者充之。专一保护乡井。后又转化为团练,保一方平安。

平江罗孝芬与木瓜余氏兄弟据石牛寨自保,抵抗流冠的侵扰。元末明初汤旷驻石牛寨、王世明驻永平寨抵抗外敌入侵,演译了平江人保家卫国的悲壮历史。

平江人保家卫国,保一方平安,是地方的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至清朝末年一直都保持着这种保家卫国的精神和武装自卫的传统。包括共产党领导的秋收起义,都是利用了平江的地方武装,余贲民所领导的民防局1200人枪,就是秋收起义的骨干武装力量,才有史上的秋收起义,创建了共产党的第一支武装队伍。

岳阳武馆排名前十(岳阳武术馆排名)插图1

平江人崇文尚武之精神长盛不衰,究其原因有三:

首先是平江古老居民留下的历史传统,是罗子国和芦戎国遗民留下的尚武精神。他们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小国,经常受到大国的打压和进攻。时刻都有一种危机感,保持着警惕,并努力培养自己的武装力量,由此尚武就成了每个成员的必修课。罗子国原辖地在宜城西山,芦戎国辖地在湖北襄阳等地。公元前690年,两个小囯被楚国所灭,将其遗民迁湖北技江。后因楚国国都由丹阳迁于郢,又将枝江的罗人和芦戎人流离失所迁汨水两岸。小国寡民受尽屈辱,从磨难中成长起来的古老的平江人尚武自强,保家卫国(这个囯就是方国)是历史经验中形成的共识,并且溶入了每个居民的血液中、骨髓中……

其次,平江地土所致。平江是一个盆形山地,地形比较封闭,四周高,中间低缓,旧时随你从哪里进入平江都要爬山,山高屏障多,易守难攻。具有保一方平安的地利优势,为平江保家卫国奠定了地利。

三是平江的地域文化所致。首先是地方语言独特,是平江人的显著特征。外地人进入平江,开口就知道是外地人,就会引起警觉和注意,外地人很难渗入。

平江人尚武具有宗族血缘性,以姓氏聚族习武。聘请拳师(俗称打教师)开班练打;有的是上辈人传下辈人(俗称家传),族人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并具有严明的族规和纪律。

如安定黄社,三大族群,袁、唐、李,清顺治九年(1652 )流寇张兆隆、余党平入境扰民,活捉知县杨世增。黄社三大族群袁、唐、李精选2000 习武之人击贼平寇,活捉张兆隆,斩之;迎知县杨世增以归,复位。由此可见,旧时姓氏宗亲的团结与力量所在。习武之人,开发了手脚的人战斗力尤强。

无独有偶,嘉庆元年(1796),白莲教程庆瑞谋乱,居县东深坑塘(加义镇与长寿镇交界处)里人萧、易两姓聚勇歼之,尽诛其党,逆产充公。同治县志如是说。

平江尚武还具有村落性(地方性),旧时民居都是大屋场,或伴大屋而居,人丁相对集中,左邻右舍比较团结,在对待外侮时比较齐心。形成了农忙务农,农闲练武的习俗和传统。

平江人尚武强调幼操和童子功。尚武往往从孩童时期开始,开发手脚,防身又健体。早晨起床打几路拳棍,松松筋骨是男孩的习惯和必须课,也是作为平江旧时男人的基本功。平江团练中的平江勇有不少就是武童出身,身手不凡,比如余虎恩。

旧时平江的打教师收徒传技,深受大家追捧;旧时的民团把习武排阵练兵作为己任。

每逢佳节组织耍狮玩龙,十八般武艺全搬出来亮相,也是习武之人向社会展视其功夫的机会与平台。

平江山里人,淳朴重义,地方感强,勇敢尚武,经世致用,自强不息的精神一直传承下来了,再加上平江人具有强烈的正义感和向群性,使习武尚武成为一股正能量,经久不衰。

岳阳武馆排名前十(岳阳武术馆排名)插图2

平江尚武,人才辈出。宋朝邓雅,字彦正。身长八尺,博通经史,尤熟孙吴兵法。四川平叛,黔南征寇,镇粤蛮獠,累建全功,官至御史中丞,封安定郡侯。年九十,赠太子太保,入《通志》,祀乡贤祠。

宋朝李纲,字经肄,与弟李纯同乳孪生。年十五,通六经,诸史,兼精奇门遁甲(术的一种,据说可推算吉凶祸福)与弟纯同登皇佑二年进士。官轻车都尉,抗金名将。弟李纯官知安庆军事。

明朝李世弟,字三捷,骁勇过人,善左右射,与魏止敬、江成彦等人平定士冦许定凡,靖寇功高,功在家邦。

清朝武官更多,除李元度、张岳龄封赏文职外,还有余虎恩,老湘营花翎总兵,记名提督精勇巴图鲁,换奇车博巴图鲁,赏头品顶戴,赏穿黄马褂。

李佑厚,平江营累呆花翎副将,江西记名简用总兵效勇巴图鲁,晋记名提督,赏一品封典,赠太子少保。

钟有思,武字营累保花翎总兵,记名提督制勇巴图鲁,赏穿黄马褂。

唐国华,平江营入老湘营,累保花翎总兵,记名提督彰勇巴图鲁,换爱什兰巴图鲁,赏头品顶戴,正一品封典。

李有成平江营入老湘营,累保花翎记名简放提督坚勇巴图鲁,头品顶戴,并赏一品封典。

李添顺,老湘营累保花翎,记名简放提督健勇巴图鲁,正一品封典。

湛其英,平江营入老湘营,累保花翎总兵,奉旨以提督记名,遇有提督、总兵缺出,请旨简放,赏正一品封典,扬勇巴图鲁。

邱俊凤,老湘营累保花翎,记名简放提督克勇巴图鲁。

易咸临,平江营累保花翎记名简放提督威勇巴图鲁。黄万福,由湘军累保花翎记名简放提督,赏倭欣巴图鲁。

黄储宝,平江营累保花翎记名提督雄勇巴图鲁。

钟辅朝,由武生入平江营,累保花翎记名简放提督。还有张正照、李桂香、黎勤发、彭焕章、赵连升、李昌福、萧赏谦等都是花翎提督衔。

按同治平江县志记载,平江提督正一品以上有17人;总兵以上正二品以上38人;副将以上(从二品)59人;参将(正三品)游击(从三品)有213人;游击都习(正四品)246人。合计大约有560多人。

平江还有一批民族英雄在左宗棠的带领下跟随余虎恩、张岳龄、李佑厚转战西北战场平叛,怀民族大义,参与收复新疆的战斗,不少人战死沙场。在陕西千阳县与叛匪马家军激战,就有600多平江人战死在千阳,最小的只有18岁。这是收复新疆的前哨战。然这一历史没有载入史册,平江修《同治县志》在此役之前,没有记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平江修志也没有承载。老夫呼吁了许久,应该把这批民族英雄载入史册,似乎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还有两位平江英烈,其崇武爱国精神惊天地、泣鬼神,亦是平江人的骄傲,特予记之。

黄腾鸿(1818~1841),力大无比,能挽强弓,有定力,能百发百中。家贫偕弟飞鸿远走浙江定海,投郑国鸿部。1841鸦片战争中随郑率200人守晓峰岭,英国侵略者数千人来袭,黄誓与阵地共存亡。擢副将。后英军猛攻,垒破,黄手刃英兵10 余人,力竭以殉。后清廷追赠总兵。血战侵略者而阵亡。

胡轮(1864~1895 ),字启烈,号月楼。大坪乡人。武秀才,入新楚军。中日甲午战争,清军战败,割让台湾。台湾军民奋起反抗日军接管。胡当时任新楚军营官,率部驻守台湾八卦山炮台。光绪二十一年(1895)八月,日近卫师团从海陆四面向炮台发动攻击。胡率部与敌激战四昼夜,弹尽粮绝,与敌展开肉博战,胡浑身受伤,犹奋力杀敌10余人。全营将士以身殉国。

其孙女胡克柔女士在台湾辛勤曲折寻先祖,通过三十多年的努力终于通过台湾行政院批准,于1985年将其祖父胡轮入祀台北忠烈祠,永享后人祭拜。

尚武出将军,清末是这样,国民政府依然是这样。平江的将军有90人,其中中将16人,分别是黄鸾鸣、黄启东、余韶、李英、李百恳、孔荷宠、黄雍、袁石安、邱维达、舒适存、姚幼民、皮亚元、吴光明、张世光、龙启渊、曾振。少将74名。

平江是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新中国成立时,开国将军有52人。其中上将傅秋涛、钟期光、苏振华。中将:刘志坚、甘渭汉、邱创成、张令彬、赖毅、方强、方正平、张震、吴信泉、钟赤兵、欧阳文。开国少将38人。这些将军是历史上武装斗争中的强者,把平江人的尚武精神大写成保家卫国的英雄。

一将功成万骨枯,以上的将军都是在武装斗争的岁月中,在枪林弹雨的炮火中幸存下来的。有的是卫国而战;有的是为名族而战;有的是为信仰而战。

清末剿灭太平天国和捻军,平江人先后牺牲了8000多人(同治县志有名有姓的是5000 多人,但后来陕甘平捻和收复新疆的战争未统计在内)

民国初年,北军南下驻扎平江禍害一方,民不聊生,死伤人数没有数据统计。

共产党的秋收起义,平江起义,三月扑城,打长沙等农民运动以及国民党的清乡剿匪,内战连绵等武装斗争,都是平江人流血牺牲。国共两党你杀来我杀去,平江牺牲的人数是不可计数的,具体数字至今是个谜。

笔者八十年代在平江任县委宣传部长,发现平江人在清末民初人口有个高峰期,达到了71万,而1949年全县人口统计只剩下49万人。人口锐减了22 万人,这其中也有统计不全的原因,“因革命减少了二十多万人”源于此。

现在冷静分析,锐减二十二万人口有可能解放初期人口统计不够准确。人口减少其中有的是被北军(军阀)所害;有的是被日本鬼子所杀;有的是被国共两党斗争所杀;有的是因红白之争(国共两党之争)而外逃外迁所致。

尚武是平江的人文精神,平江人尚武但不好斗。史书记载平江人“喜诉讼”,由此可见平江人的好斗是文斗而不武斗。武装斗争是残酷的,战争对于一个地方而言是没有胜负的,只有牺牲和破坏。但愿平江永享太平。再不要暴力革命了,再不要内斗了。

岳阳武馆排名前十(岳阳武术馆排名)插图3

中国古代在文科举之外还有一种选拔武官的考试制度,名曰“武举”。武举制度肇始于唐长安二年,其制有马射、步射、平射、筒射。又有马枪、翘关(举重)负重等。中第者送兵部选用。郭子仪最著也。

自唐以后,武举考试为大多数封建王朝所承袭,成为国家网罗武备人材的重要制度。与文举相比较,武举不如文举受重视,地位不及文举的进士。但武举同样为国家提供了大批人才,其中还产生了不少杰出人物。

清代武举考试跟文举一样分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个等级进行。凡乡、会试分内、外三场。一、二场考弓马技勇,称为“外场”;第三场考策、论、武经,称“内场”。

一场试马上箭法,驰马三趟,发箭九枝,三箭中靶为合格。

二场考步射、技勇,步射九发三中为合格。“技勇”主要是测试膂力,又分为三项。头项拉硬弓;二项舞大刀;三项拿石墩。即专为考试而备的石块,长方型,两边各有可以用手指头抠住的地方,但并不深。弓、刀、石墩均分为三个等次。如石墩头号为三百斤,二号二百五十斤,三号二百斤。另外还备有三百斤以上的出号石墩。应试者自选石号,要求将石墩提至胸腹之间,再借助腹力将石墩底部左右各翻露一次,叫做“献印”,必须一次完成,方为合格。

第三场“内场”,相当于文化课考试。

《通礼》:凡乡试揭晓,翼日宴主考各官及新贡士。文曰鹿鸣宴;武曰鹰扬宴。殿试传胪,翼日赐宴,文于礼部,曰“恩荣宴”;武于兵部,曰“会武宴”。

平江武举唐宋元以前查不到记载,明朝有李兼斌(崇祯六年癸酉),清朝武举人36人。他们分别是朱有成、胡良忱、朱必捷、李元恢、朱祖浩、王之冕(均为康熙年间)李张、单光甲、许梅、李隆华、吴大魁、赵连城、(均为乾隆年间)胡大文、吴天宠、黄修咏、李光隽、方训详、吴绍起、张青锦、李家文(均为嘉庆年间)洪寿麟、黄金玉、彭定甲、龙定忠、严有翼、陈光前(均为道光年间)李蕃(咸丰七年)洪传礼、张乃斌、陈熙光、李特达、徐诗纬、李苹、余修来、艾益襄、徐竞成、徐诗纶(同为同治年间)艾益赞(光绪元年)。

平江武进士目前能查到的只有清代张乃斌一人,同治四年获得武进士。张乃斌,字洁持,号辅吾。东乡浊水潘㘭村人(1843~1900 )自小聪慧懂事,会读书,有过目成诵之能。十多岁就通经史,能诗文书画。每次县、府试都名列前茅,可总是过不了院试那一关。于是改文从武,专心练习骑射,潜心攻读兵家典籍。19岁演武场上初露锋芒,轻松考上了武庠生。两年后甲子科(1864 )乡试中举,乙丑科(1865 )殿试进士。四年时间顺风顺水,连中三科,其时年22 岁。张乃斌高中进士应福建陆路提督郭松林之邀,入营从军。受到郭的欣赏,称其为“文武全才”。由守备积功存保都司、游击、晋秩参将,赏戴花翎。

平江人尚武着力点有两个方面,一是武装自卫,保国卫家;一是武术防身,强身健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利国利家利己而传承和发展。

岳阳武馆排名前十(岳阳武术馆排名)插图4

平江人尚武精神和尚武的环境还造就了平江不肖生向恺然的武术成就。向恺然(1889~1957 ),平江西乡瓮江镇人。既是武术大师,又是著名的武术理论家;又是武侠通俗小说创作的一代宗师。让武术和武侠艺术走进平常百姓家,堪称鼻祖。是平江人尚武的一张活名片。他爱国爱家,敢担当,重道义,宣传了家乡人忠贞耿介,豪情侠骨的英雄气概;不怕场火,吃苦耐劳,坚强倔强的性格与民俗民风。他的作品大小武侠蔑视权贵,不被朝廷、官僚收买,使江湖成为相对独立的个体,使武侠小说由此具备了独立的品格。他首开武林门户之争,让峨眉、少林、武当鼎足而三,对后世影响很大。《江湖奇侠传》又划分为昆仑派与崆峒派之说,最早提出内功与外功之说。

岳阳武馆排名前十(岳阳武术馆排名)插图5

平江尚武还有平江的传统拳种,龟牛拳始创于平江。清朝初期,平江东乡土垅界水福寺僧人姚世月,每天在寺内井边打坐参禅,观井中龟,看寺外牛耕田,心有所悟,仿照龟牛之风格,编创了一套龟牛拳。以牛的斗架、行步、犁田、滚泥、弹蹄之势,以龟的游水、进洞、戏头、扑食、钻泥之习性为基础,根据太极阴阳八卦原理,创造出龟盘图和“天田井巾公”技击套路。取牛之动,龟之静,动静兼蓄。动时运力于四肢,动中有静,藏力于静。含胸顶角,埋头宿颈,力达四肢,脚趾抓地,稳扎下盘,出手有力,进退闪躲,灵活自如。此拳主要分布在湖南平江,临湘、浏阳以及江西、湖北等地区。1986 年全国武术交流观摩大会上,岳阳市武术馆余金汉表演的“龟牛拳”获得“雄狮奖”,2007 年12月公布为岳阳市非遗项目。

民国25年(1936),邑人李勉斋参加湖南省擂台比赛,获得第7名;1980 年4月,方园珠(女)获得湖南省武术表演赛棍术第一名;1983年5月,浊水84岁的老拳师毛节喜获得在南昌举行的全国武术观摩大会“金牌奖”。据平江县志载,全县解放后曾先后组织武术比赛20 次,参赛选手130278人。由此可见全县尚武热情一直持续至今。

(未完待续)

岳阳武馆排名前十(岳阳武术馆排名)插图6

癸卯夏月于平江六味斋

最新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站长邮箱:12125980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