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中国的自媒体创作者,专注于发表各类犀利带有观点的文章。我经常在今日头条、百家号等平台发布文章,吸引了很多人来阅读讨论。对于标题的撰写,我非常善于使用爆款标题吸引读者注意。另外,我也特别注重标题的简短,必须少于30个字符,以便让读者一目了然。在正文方面,我会采用第一视角的方式,通过沉浸式的叙述,让读者更好地体验文章内容。
让我们一起来思考一下,如何输出一篇完整的文章。
标题:印度种姓问题:一个经济问题而非种族歧视
正文:
作者:兰台
关于印度种姓问题的讨论在中文论坛上有很多,但实际去过印度的人却很少。然而,我有一个很好的朋友于2016年被公司外派到印度工作,这就给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让我像旅游一样去了解印度。在2019年下半年,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往印度旅行,为期35天。
在这35天的时间里,我发现许多中文论坛上关于印度的文章多多少少存在夸大的地方,尤其是那些关于印度的负面报道。很多时候,西方国家更喜欢报道欠发达国家的负面新闻,这样的报道久而久之也影响了我们对印度的观念。
然而,在和一位低种姓印度朋友的聊天中,他说了一句很有道理的话:“对于西方国家来说,婆罗门烧死了达利特人是新闻;而达利特人杀死婆罗门、霸占他们的田产并不是新闻。”
他的话让我对印度种姓问题产生了更深刻的观察。于是,在我旅行期间以及回国后的一年时间里,我不断浏览印度网站,让我的好朋友给我发一些印度最新关于种姓问题的报道和新闻。我逐渐发现,印度真正面临的种姓问题,几乎可以说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不是种族歧视问题。
首先,让我简要介绍一下印度的种姓制度。印度的种姓制度分为五个等级,包括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最下面还有达利特,又被称为不可接触的“贱民”。每个等级又可以分出许多不同的姓氏。
结合我一年多的学习和在印度的亲身经历,我想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向大家介绍印度种姓制度的另一面。
问:印度法律是否鼓励种姓之间的歧视?
答:印度1947年独立后就通过立法的方式禁止了任何形式的种姓歧视。印度颁布了《共和国宪法》,这部宪法规定,印度公民不论种族、性别、出身、宗教信仰和出生地点,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废除了“不可接触制”,禁止任何形式的歧视。这意味着,印度已经废除种姓制度整整70年。
1955年,印度通过了《不可接触制犯罪法》,明文规定,对“前贱民”实施任何不可接触的歧视行为,都将构成刑事犯罪。由于宪法废除了种姓和“不可接触制”,所以,在这部法律中,只能称这个特定人群为“前贱民”。
1976年,印度议会修订了《不可接触制犯罪法》,改为《民权保护法》,再次申明,任何歧视“不可接触的贱民”的行为均属犯法。同年,印度还制订了《废除契约劳工法》,以恢复低种姓人的人身自由。
从建国开始,印度一直在立法取消歧视,直到现在,《民权保护法》仍在不断修订,修订的目的就是为了在法律层面禁止任何形式的种姓歧视。
问:那么为什么新闻里印度种姓歧视看起来如此严重?
答:实际上,这与印度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不管印度人自己如何看待,但事实上,印度目前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欠发达国家。印度的城市总体发展水平和我们大约在2000年左右差不多,但是印度的农村水平可能还停留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甚至更早。
经济和文化的落后导致了愚昧和顽固的坚持传统观念,其中就包括种姓歧视。
我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例子,就是在2019年下半年,印度有一位出身达利特的议员叫纳拉亚纳斯瓦米(Narayanaswamy),他想要拜访自己选区里最穷最落后的彭马纳哈里村,而该村属于Golla种姓(Yadav阶层,首陀罗等级)。
然而,该村村民坚决拒绝这位议员进入村子,哪怕全村触犯法律也在所不惜。但是这位议员表示自己不会报警,而是认为应该对该村投入更多的教育。讽刺的是,纳拉亚纳斯瓦米在自己选区获得了90%的Golla种姓选民的支持。这说明了一个现象,只有那些当地最穷最落后的Golla种姓村子才会认为这名议员是“贱民”。
在印度当地论坛上,有一位婆罗门阶层的网友留言说,他从小长在孟买,小学时班里有一个达利特种姓的同学用牙齿咬了一半的巧克力给他,他立刻就吃了。这位婆罗门阶层的印度网友表示,在现代社会,种姓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问:印度政府给了低种姓族群什么样的优惠政策?
答:印度政府为低种姓族群提供了很多优惠政策。例如,印度最好的大学必须保留一定数量的名额给低种姓族群,政府公务员系统也必须保留名额给他们,甚至议会也必须为他们保留60多个席位。
然而,印度其他种姓最不满意的就是大学的优惠政策。我有一个印度朋友的同事半开玩笑地说,他考了两次才考上印度理工学院(印度清华,印度NO.1)。第二次考试时,他下定决心,如果这次再过不了,他就改成达利特种姓。他属于吠舍阶层。
在印度,哪怕是婆罗门,也需要考取700分才能读印度理工学院,但首陀罗可能只需要500分,而达利特甚至只需要300分,甚至更低。
今天先暂且说到这里,明天我将继续与大家分享在印度“高低种姓”不通婚并不是铁律的情况。在印度有一个群体,他们男女都属于“达利特”,但这个群体的男性却娶了许多婆罗门阶层的女性。
到此为止,我完成了一篇完整的文章。希望读者能从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并对印度种姓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谢谢大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