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百家姓》资料显示:潮汕十大姓 人口占一半,陈、林、黄、吴、郑、李、张、王、蔡、刘居潮汕549个姓氏前10位。
潮汕三市现有总人口约1400万以上,共有549个姓氏。人口较多的前十位大姓有:陈、林、黄、吴、郑、李、张、王、蔡、刘。这十大姓总人口约690万,占潮汕总人口51.5%。
其中前三大姓陈姓位居第一,约152万,占11.3%;
林姓位居第二,约105万,约占7.8%;
黄姓位居第三,约90万,占6.7%;
接下来是吴姓位居第四,约62万;
郑姓位居第五,约60万;
李姓位居第六,约58万;
张姓位居第七位,约51万;
王姓位居第八位,约43万人;
蔡姓位居第九位,约42万人;
刘姓位居第十位;约37万人。
然而,中小姓氏数量虽占总数比例很大,但人口比例很少。特别是一些小姓,多才几千人,少则几百人、几十人,有的甚至一姓只有1人或1户。澄海(1986年)一姓只有一人的就有53个。潮阳(1997年)一姓只有一人或者一户的有76个。
造成大姓小姓人口悬殊原因,除姓氏遗传繁衍、区域地理环境影响外,还有其他三个因素:
一、原来在潮汕地区属于较大的姓氏,由于各种历史原因,避战乱、逃荒等大量迁移外地或海外,有的为避免大姓欺凌改为他姓,因此变为小姓。 二、在今潮汕小姓中,有些在全国各地属于大或较大的姓氏。这些姓氏中一部分人因革命需要,远离家乡故土,1949年至1950年随军南下,1951年南下参加土地革命,后转业到地方,落籍潮汕。还有在解放后,部队分期分批转业复员军人在潮汕地区安置工作;有的是大中专毕业生分配或调动到潮汕地区工作。后来这一部分人有很多就地落户。 三、在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的经济发展,全国各地有志人士来潮受聘日益增多;还有大量的来潮打工族部分婚配或其他原因,也选择潮汕地区定居创业。 潮汕民俗网
潮汕549个姓氏,分布在潮汕大地的东西南北中,繁衍三阳,同饮三江。在这大家庭中,不论大姓还是小姓,每个姓氏为潮汕2000多年来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潮汕姓氏读法
洪不读hong5而别读为“红”;
高不读交而别读为\"歌”;
曾不读增而别读为\"棕”;
傅不读付而读别为“布”;
区不读驱而读别为“欧”;
颜不读元而别读为“言”;
郝不读瞎而别读为“壳”;
谢不读射而别读为“遮7”;
孙不读sung1而别读为“霜”;
仇不读售而别读为“求”;
召不读兆而别读为“绍”;
种不读增2而别读为“充”;
解不读改而别读为“亥”;
任不读壬而别读“仁”;
王不读员而别读“刑”;
许不读虚2而别读为“苦”;
陈不读胎因5而别读为“同”;
陆不读六而别读为“绿”;
叔不读则而别读为“淑”;
占不读战而别读为“尖”;
顾不读固而别读为“购”;
皮不读胚5而别读为“培”;
杨不读阳而别读为“羊”;
唐不读虫而别读为“肠”;
叶不读页而别读为“侠”;
章不读彰而别读为“浆”;
翁不读嗡而别读为“英”;
方不读邦或番而别读为“本1”;
胡不读扶而别读为“湖”;
梁不读良而别读为“娘”;
查不读叉5而别读为“渣”;
伍不读五而别读为“午”;
朴不读扑而别读为“飘”;
万俟不读曼7似而别读为“莫奇”;
单于不读刀鞍于而别读为“婵污”;
张不读将而别读为“赵”。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