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我能够为您提供一些关于魏国谋士阵容搭配攻略的信息和知识。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解释,请随时告诉我。
1,魏国
①谋士:
郭嘉、苟或、荀攸、贾羽、程昱;
②五子良将:
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
2,蜀国
①谋士:
诸葛亮、庞统、徐庶、法正、马良;
②五虎上将:
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
3、吴国
①谋士:
周瑜、张昭、鲁肃、吕蒙、陆逊;
②将领:
甘宁、太史慈、程普、黄盖、韩当
《少年三国志:零》魏国流阵容推荐
《 少年三国志:零 》游戏中魏国流阵容怎么玩?魏国流阵容受玩家们欢迎的原因就是这套阵容非常的肉,所以很多小伙伴都喜欢魏国流阵容,那么接下来我为大家带来《少年 三国 志:零》魏国流阵容推荐,一起来看看吧。
《少年三国志:零》魏国流阵容推荐
大家都知道《少年三国志:零》中主将有盾兵、步兵、重骑、轻骑、谋士、弓手六种职业,那么大家有没有观察过哪种职业主将数量最多呢?大家翻开主将页面应该就能发现,结果应该是步兵,步兵主将多达13个。
但是目前在游戏中步兵的定位比较尴尬,肉不过盾兵,跑不过重骑轻骑,很容易就被处理,这也就导致了当前版本步兵的上场率不高,其他职业主将又陷入了数量太少的怪圈,导致现在市场主流阵容几乎没有单一国家组成的,要不就是缺前排,要不就是缺骑兵。今天这里就给大家推荐一套纯魏国流派的阵容,阵容强度不错,适合一些喜欢三国魏国的朋友尝试!
魏国流派的核心奥义就是肉,通过前排强大的坦度给自己这边的输出足够的时间从而克敌制胜。阵容上采用五子良将和虎卫流进行搭配,再加上触发虎卫流自带的护盾流羁绊,形成了三羁绊的阵容。
五子良将这个羁绊由乐进、张辽、张郃、徐晃、于禁组成,形成了双弓手+双步兵+一重骑的阵容,羁绊效果看起来朴实无华,直接增加两个部队士兵数量,因为前期部队士兵属性不高,所以很容易被人忽视!
但是到了后期则体现的非常强势,这边以活动获取的士兵神弩营为例,45级的张郃攻击力47407,而士兵的攻击力已经接近了张郃的一半。
再加上触发五子良将羁绊的主将都有一个共同的技能——强兵,能够提高自身部队的总攻击和总生命,综合考虑攻速之类的因素,两个部队士兵的强度约等于主将的作用。
五子良将阵容中缺少前排,所以采用了虎卫流作为前排抵挡地方的攻击,虎卫流由曹仁、典韦和许褚组成,这三个人还和五子良将中的乐进形成了护盾流羁绊,增加自身护盾厚度或者利用护盾增加伤害。
虎卫流能增加士兵的生命值,结合五子良将增加士兵数量,前排阵容获得了最大收益,数量增多的士兵再加上无限刷新的护盾,让对边很难处理掉魏国流的前排,而我方可以利用张辽进行切入结合张郃、于禁的输出,稳定的处理掉对方的前排和后排。
在军师选择上,为了提高阵容的坦度,选用拥有回血技能的苟彧,再搭配上苟彧的法器天音鼓能进一步增加前排盾兵的生命力,形成真正的铁桶,让对面看到就头疼不已。
目前这套阵容已经有大佬尝试打出了不错的效果,在 竞技 场对抗对手的时候,面对排名较低的对手具有很强的统治力,但是遇上一些拥有强大AOE能力的主将的时候,士兵很容易被清掉,从而降低整体阵容的强度,综合评定下来,算是一个较为平衡的阵容,非大佬玩家能凑齐的话,几乎所有非PVP内容都可以凭借这一套阵容搞定。
魏国后期第一谋士卫_
伐蜀战争的最后幸存者——魏国后期第一谋士卫瓘
卫瓘,字伯玉,史载其为河东安邑人,为官有道,“在位十年,以任职称”,并被傅嘏认为有甯武子的处世能力,朝堂上的明枪暗箭不能伤及,但是既然身处战乱的时代,每个人都不免战场被牵引,而卫瓘命运搏击的战场竟然仿佛是在仓促间开辟的,这不得不让人感叹。
《资治通鉴.魏记十》记载“司马昭患姜维数为寇,官骑路遗求为刺客入蜀,从事中郎荀勖曰:“明公为天下宰,宜杖正义以伐违贰,而以刺客除贼,非所以刑于四海也。”昭善之”。
换言之,最初司马昭只是忧虑姜维数次犯境,想用刺客入蜀刺杀姜维,后经过荀勖劝说才改变计划,如此看来,司马氏的计划仅仅是针对姜维个人的,想针对西蜀主将实施外科手术般的精确打击,至于伐蜀平汉此类重大战略貌似并没有提前布局,甚至连内部的意见都未统一,因为当司马昭提出要伐蜀时,除了钟会以外,都认为不可以。
“昭欲大举伐汉,朝臣多以为不可,独司隶校尉钟会劝之。”即便是制定了三路大军伐蜀的策略后,其西征四人组中,邓艾曾是鲜明的“反伐蜀者”,明确表示伐蜀时机未到,“征西将军邓艾以为蜀未有衅,屡陈异议”。
连同极力支持西征的钟会可能也没十足完美的计划,因为在钟会出征拜访王戎时居然问到“该怎么作呢?”“会过幽州刺史王雄之孙戎,问“计将安出”。
即便是出于多闻必有益的考虑或者随口的谦虚问计,也完全看不出钟会对平蜀的志在必得或者谋划良久,而此时的卫瓘必定还不能意识到自己作为监军已经进入了一个糟糕又复杂的团队中。而战线的西端,在收到姜维的预警后,西蜀的宠臣黄皓居然问之鬼神,并且认为敌人不会自己上门挑衅的,让刘禅不要提起此事,导致“群臣莫知”。
“姜维表汉主:“闻钟会治兵关中,欲规进取,宜并遣左右车骑张翼、廖化,督诸军分护阳安关口及阴平之桥头,以防未然。”黄皓信巫鬼,谓敌终不自致,启汉主寝其事,群臣莫知”。
就这样,在攻者“朝臣皆多以为不可”,主帅或表反对或无十分把握,守者“群臣莫知”,主帅或问以鬼神或被猜忌或的状态下,双方抵达了各自的命运的战场----包括国运和与之关联的个人命运,但是无论谁胜谁负,命运应该早已在暗中标好了筹码,洞悉一切的也许只有刘寔。
“或以问参相国军事平原刘寔曰:“钟、邓其平蜀乎?”寔曰:“破蜀必矣,而皆不还。”客问其故,寔笑而不答”,这段记载让人读之背后发凉,难道人真是仅仅是命运的玩偶吗?难道人的命运真的是早已注定,无论人们如何左冲右突都只能在早已铺好的荆棘上走向自己的归宿吗。
或许刘寔还会故弄玄虚,伸出一个手指头,等到只有卫瓘一人全身而还时,人们才能理解一指要说的是只能有一个人平安而还?那么一个都不能还?四人中一半可还,其实都逃不过这一个手指中的隐喻。
1、伐蜀之后的连锁反应
事先制定的三路伐蜀计划在实战中出现了问题,原定由邓艾带领三万余人到沓中牵制姜维;雍州刺史诸葛绪带领三万余人截断维退路;钟会带领十万余人分从斜谷、骆谷、子午谷到汉中。但是姜维得到钟会到达汉中的消息后,不再和邓艾纠缠,骗过作为堵截道路的诸葛绪成功回防剑阁,蜀国倚仗天险和魏国的十万大军对峙,两国陷入了僵持阶段。
本来想独揽大功的钟会反而被姜维绊在了剑阁,为了给自己不能进军推脱,钟会职责诸葛绪失职,而此时卫瓘也许尚不能窥探钟会的另一番心思,所以更是不会想到这离他和钟会的斗争更近了一步。
与此同时,可以改变局面的最后一根“艾草”出现了,邓艾在十字路口替卫瓘选择了命运的方向,如果不是阴平小路出发的邓艾奇兵突击,让远在剑阁的姜维大军一时难以顾及,也许僵持下去的结果会是魏国最终回撤。
或者至少不能短时间迫使刘禅出降而亡国,那么后来所有的故事都不会发生,但是成都城里的主人竟然真的把纳降的首功送给了邓艾“汉主乃遣侍中张绍等奉玺绶以降于艾”,一个国家的结局就这样落定了。
但是早已写就的桥段却迫不及待的上演,忘乎所以的邓艾继而被钟会诬陷为谋反,邓艾被“诏以槛车征邓艾”,又一个人的命运落幕了。
在亲手把最后一块骨牌推倒后,卫瓘被自己逼到了台前,“会所惮惟艾,艾父子既禽,会独统大众,威震西土,遂决意谋反”。原本钟会告发邓艾谋反,卫瓘作为监军想缉拿邓艾就存在困难。
因为此时卫瓘手中兵力本就不可能与作战部队相比,卫瓘想借助钟会力量时,钟会却心存借刀杀人的想法,“会以瓘兵少,欲令艾杀瓘”,无奈之下卫瓘对邓艾部将分化瓦解才得以将邓艾父子擒拿,“奉诏收艾,其馀一无所问;若来赴官军,爵赏如先;敢有不出,诛及三族”。
但是比及邓艾被擒,卫瓘却并没有因此而更加平安,邓艾既除,伐蜀主将只剩钟会一人,足以割据为复刘备的巴蜀山川、足以依仗复为西蜀的西征魏军、足以复为西蜀的有利时机使得钟会甚至要求卫瓘支持他的反叛行动。
卫瓘拒绝之下,以计谋为脱身,并在出外如厕的时候,让卫兵把钟会谋反的消息传递出去,同时散布消息---钟会将会坑杀魏国将士,以此激发魏军共同对付钟会”。
2、终成大赢家的卫瓘
”军并已唱义,陵旦共攻会”,最终的结局是“会率左右距战,诸将击败之,唯帐下数百人随会绕殿而走,尽杀之”。此时正在押回魏国路上的邓艾怎么都不可能想到,钟会之死不是自己平反之时,却把自己回家的路程大大的缩短了。
“瓘自以与会共陷艾,惧为变…乃遣护军田续至绵竹,夜袭艾于三造亭,斩艾及其子忠”,邓艾灭蜀,而钟会又陷害邓艾,比及钟会谋反被诛杀,被征还的邓艾旋即又被卫瓘灭口,大罪者见诛,大功者亦见诛,诸葛绪虽然因为被钟会陷害而保住了性命只能说是捡回一命,最后的大赢家成了未有寸功的监军卫瓘。
暴风的中心真的是最安全的地方,卫瓘一直活到了东晋立国,直至晋惠帝即位,卫瓘这个灭蜀之战中的幸运儿才因为最初支持换立太子被他的政敌和贾南风害死,全家仅两个幼子免于被害“…遂与子恒、岳、裔及孙等九人同被害,时年七十二。恒二子璪、玠,时在医家得免”。
此时,卫瓘年七十二岁,距离伐蜀之战已经过去了三十年,河东走过了,该走到河西了。
今天关于“魏国谋士阵容搭配攻略”的讨论就到这里了。希望通过今天的讲解,您能对这个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