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偷跑手机排行榜(网速最快的手机排名)

流量偷跑手机排行榜(网速最快的手机排名)插图

由于央视《每周质量报告》的相关报道,这几天关于手机流量偷跑的话题炒得火热。上周,我们第一时间为大家赶出了一些和放置手机流量偷跑相关的技巧,与此同时,筹备了这次的专题测试,力求还原并完善央视整个测试过程,为大家带来更为专业、全面、透彻的分析。到底是央视危言耸听还是确有其事,一起来看吧!

既然有了结论,为何还要做一遍?

连“最具权威”的央视都下结论了,我们为什么还要做这个测试?首先,从央视选择的手机品牌来看,国际品牌中,苹果、三星、索尼、诺基亚都有涉及,国产品牌也包括了联想、华为、金立等,总共10款手机,看似非常全面。不过从央视选择的手机型号来看,除了苹果是最新的iPhone 6 Plus,三星N9008S(Note 3移动版)和金立GN9000L(S5.5移动版)等都是老款且为定制版机型,甚至还有索尼XM50t(T2)和海信I630t等“非主流”产品。

所以,我们首先要补全主流品牌的新款机型,比如央视没有涉及但市场占有率较高的魅族、nubia、一加等等。并且选用非运营商定制版,以免因为定制机的关系造成测试结果偏差(比如内置运营商服务就有可能影响测试结果)。

参测机型

系统版本

Moto X

LXE22.92-30

微软Lumia 640XL

WP 8.1

iPhone 6 Plus

iOS 8.4

华硕Zenfone 2

Zen UI 2.19.40

荣耀7

EMUI 3.1

金立M5

amigo 3.0.0

大神X7

CoolUI 72.8690

乐视超级手机1

EUI 5.0.012

魅族MX5

FlymeOS 4.5.2A

nubia Z9

nubia UI 3.0.8

OPPO R7

Color OS 2.1

vivo X5Pro

Funtouch 2.1

小米4

MIUI 6.6.2.0

一加

Color OS 1.2

“权威”的质量报告疑点也不少

看完央视的《每周质量报告》,看似严谨的测试过程,又有数据支持,再加上央视这块金字招牌,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似乎不信也得信了。但作为专业媒体,我们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比如前面提到的品牌与机型的选择。

从最后的数据来看,我们无从得知海信手机用了什么方法做到了5天时间完全0流量(就算只是获取互联网时间,也会有流量消耗),常识告诉我们,这对于智能手机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至少我们评测的这14款手机没有一款能够做到。

而对于苹果,在中国市场不得不说是一个特例,捧它的吹上天,损它的黑出翔,央视也多次把矛头指向苹果。在《每周质量报告》中,5天用掉80MB,就简单粗暴地算出一个月将会“偷跑”近500MB——也就是说,即使什么都不做,用户也会每隔5天就恢复一次系统,重新激活手机吗?

另外,就资费而言,就拿相对较贵的中国移动来说,就算按央视所说的“额外支出60多元”,加几块钱,70元就能购买2GB的流量包,日常使用还不够吗?这样的算法的确有失“权威”。

流量偷跑手机排行榜(网速最快的手机排名)插图1

拿最贵的中国移动来说,70元已经可以使用2GB的流量包了

数据说话,还原测试过程

提出了疑问,我们当然要进行验证,而验证的最佳方式就是还原性测试。在测试之前,这14款手机都在WiFi环境下升级到官方的最新版固件,并恢复到出厂设置,以避免第三方APP的干扰。为排除运营商的因素,参与测试的SIM卡都为中国移动4G卡,并保证测试环境网络条件良好(难道海信手机是放在山洞里测试的?)。而流量数据则通过中国移动官网查看,以保证数据相对真实可信。

测试过程为:恢复出场设置完毕后关机插卡,半小时后纪录网站上的起始数据,防止此前有流量没能及时计费。然后开机选择语言及输入法等,其中,配置全部选择默认,需要联网权限的都选择允许。为避免同步资料,所有需要登录账户的步骤都跳过(只有iPhone必须登录Apple ID才能激活),最后进入桌面放置,开始5天的测试。

在这5天中,不定期解锁屏幕查看是否有异常,并确保每台手机电量充足。期间还会通过中国移动官网查看这14个号码的流量使用情况,随时监控是否有偷跑现象。

除了激活iPhone,其他均属正常消耗

参测机型

激活所用流量(单位:MB)

5天待机所用流量(单位:MB)

总消耗流量(单位:MB)

Moto X

0.05

0.07

0.12

微软Lumia 640XL

5.72

2.44

8.16

iPhone 6 Plus

67.32

12.46

79.78

华硕Zenfone 2

0.28

0.62

0.9

荣耀7

0.18

0.3

0.48

金立M5

0.4

0.55

0.95

大神X7

0.98

1.12

2.1

乐视超级手机1

0.48

0.79

1.27

魅族MX5

1.16

0.99

2.15

nubia Z9

1.2

1.6

2.8

OPPO R7

0.48

0.77

1.25

vivo X5Pro

1.07

1.5

2.57

小米4

0.3

0.87

1.17

一加 0.31 0.6 0.91

5天很快过去,让我们来看看最后的测试数据:苹果的确是个特例,激活时必须登录AppleID,如果这个账户以前一直用着苹果手机,就会自动同步许多配置到本地,带来的流量消耗也是在所难免,仅仅激活就用掉了67.32MB的流量。而后面几天每天的流量消耗在2~3MB,和Android阵营的手机相比的确比较多。当然,这还不包括应用推送,如果你登录了邮箱账户和微信等APP,后台推送还会消耗更多流量。

而Lumia 640XL虽然使用的流量也比较多,但它和Android平台的手机比较类似,从数据上看,抛开激活所消耗的流量,每天待机所用流量基本在1MB左右,大部分人晚上在家,白天在公司都有WiFi,所以一个月所谓的“偷跑”顶多在20MB左右,如果设置了仅在WiFi环境下收取推送,这一数值会更少。

流量偷跑手机排行榜(网速最快的手机排名)插图2

系统中显示iPhone 6 Plus激活就用掉了62.4MB,有点惊人

流量偷跑手机排行榜(网速最快的手机排名)插图3iPhone 6Plus激活18分钟后用掉了67MB,与系统中统计的数据差别不大,而后面几天每天大致消耗2~3MB

结果差异不大,结论不敢苟同

无论央视在《每周质量报告》中公布的结果,还是我们的实际测试数据,差别并不大,我们在前面提出的质疑也有了答案。是不是数据没问题,就代表我们同意央视的观点呢?当然不是。

央视的报道,最受伤的肯定是苹果,每个月啥也不做,白白用掉60多元话费?iPhone用户不少,相信大家也都有实际体会,这样简单粗暴的结论并不是事实。就拿相对较贵的中国移动资费来说, 58元的4G飞享套餐中,除了月基本功能费,还包含了500MB的国内数据流量和50分钟主叫话费,这点流量,按央视的结论来说,即使什么事都不做,流量也会偷偷跑光。

但事实并非如此,刚开通4G的时候,这一流量套餐我们用了很长一段时间,用得稍多的话,买一个10元的流量加油包也就够了(100MB),当然,有部分时间是在WiFi环境中,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情况,所以央视有偷换概念之嫌,将首次使用iPhone激活所用的流量算到正常周期中,谁会那么无聊每周重置一次手机?再加上WiFi环境的免费流量,根本不可能 “额外支出60多元”。

当然,Android手机也有类似的问题,都是在激活时消耗的流量稍多,而后台流量消耗也大多用在了时间、天气等应用,而这些应用所消耗的流量很少,就算完全不用WiFi,一个月大约消耗20MB,也是可以接受的,何况许多应用还可以设置仅在WiFi环境下接收推送以及更新。

流量偷跑手机排行榜(网速最快的手机排名)插图3

在iPhone的系统设置中,建议大家将邮件和iCloud等应用的推送频率降低,或者直接选择手动,在需要时才会使用流量

流量偷跑手机排行榜(网速最快的手机排名)插图3

使用iPhone一定要关闭使用蜂窝移动数据自动下载,并且在蜂窝数据设置中关闭AppleStore的权限,就不会自动下载应用了

流量偷跑手机排行榜(网速最快的手机排名)插图3

许多APP都有设置,使用时一定要注意当前联网情况,尽量在WiFi环境中下载,并开启省流量模式或者非WiFi环境下载提醒等功能

预装APP不偷流量,只占内存

从实际测试的数据可以看到,所谓的“偷跑”流量其实并不多,大都是系统服务消耗的。而对于第三方APP来说,不打开基本就不会有流量消耗,所以央视的测试也不能完全说明问题。对于随机预装的APP,虽然厂商的确会因此获利,但说起偷跑流量,就我们实际测试的这些手机来说,的确有点冤。

在这14款手机中,除了Moto X最接近谷歌原生系统,系统应用仅有15个,其他手机的系统应用大多都在35个以上,除了电话、短信、浏览器等必备工具,还有手机厂商提供的云备份、应用市场等,而这些APP一般都有诸如“仅在WiFi环境下更新”等设置,使用中一定要注意,所以“流量偷跑”问题并不用担心,实际测试也印证了这个结论。

预装APP烦人的地方反而是占用宝贵的内存空间,乐视超级手机1的第三方预装应用最少,仅有WPS Office和微博两个,且都可卸载,而Moto X则只有茄子快传、灵犀语音助手、讯飞输入法3个,其中灵犀语音助手无法卸载,系统应用的音乐反而能卸载。另外几款手机虽然预装应用较多,但也都是一些常见APP,比如微信、微博等必备应用,没有发现恶意扣费或者带有后台广告的APP,而且全都可以直接卸载。

被央视“点名批评”的OPPO(央视数据预装应用71个)和vivo(央视数据预装应用58个)等手机,就实际情况来看,也并没有这么多。当然,苹果仍然是特例,预装应用全是系统原生搭载,没有任何第三方应用,而且原生应用都不能卸载,即使你没有AppleWatch、不关心运动数据,这些应用都会常驻在手机中,当然,你可以在设置中停用这些APP,避免他们消耗流量和电量,但是内存空间还是得占用。

参测机型

系统应用

第三方应用

可卸载应用

Moto X

15

3

3

微软Lumia 640XL

40

11

18(包括lumia自拍等7个系统应用)

iPhone 6 Plus

31

0

0

华硕Zenfone 2

41

9

11(包括华硕商城等2个系统应用)

荣耀7

43

13

13

金立M5

36

20

20

大神X7

36

15

15

乐视超级手机1

31

2(WPS和微博)

4(包括乐视车联和地图两个)

魅族MX5

27

8

8

nubia Z9

36

14

17(包括蓝牙寻找器等3个系统应用)

OPPO R7

35

11

11

vivo X5Pro

29

14

17(包括vivo闪传等3个系统应用)

小米4

36

6

10(包括米聊等4个系统应用)

一加

39

7

7

流量偷跑手机排行榜(网速最快的手机排名)插图3

金立M5的预装第三方应用在这14款手机中最多,但都可以直接长按删除

本报观点:一点流量都怕跑,用什么4G智能机?

也许大家一直有一个疑问,4G和此前的2G/3G网络,只是速率更快,同样的一张照片,也许3G网络需要5秒,在4G网络下只需1秒就可以打开,而它们消耗的流量都是一样的。但是在实际使用中,为什么会觉得用上4G之后,流量总是不够用了呢?

这和大家的使用习惯关系很大,用手机上网,最开始基本上仅限于文字版的QQ,连头像都看不到,所以流量用得很少,一个月10MB也就够了;接着2G时代,APP更丰富了,QQ、微信、微博等应用功能越来越强大,由于网络速度慢,看视频根本不可能,图片加载也比较慢,所以也就看看小图,基本不会打开,一个月会用50MB左右。然后是3G/4G时代,在微博上看到有趣的GIF图或者较短的视频都会点开看看,基本不会考虑用的WiFi还是移动网络,有时候还会用微信连上视频看看家里的孩子,所以在无意间也就越用越多了。

上面的过程看似繁琐,相信很多人都是这样过来的,随着网速的提升,图片、视频基本不用等,所以想看就看,使用习惯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这就导致了流量消耗逐渐增多,而这些自己真正用掉的,并非偷跑,属于正常范畴。

央视的报道让每个智能手机的用户都开始更关心自己的流量消耗,对于不太懂的人来说,光从结论上看,每个月多用60元,的确挺吓人的。再加上“偷跑”等耸人听闻的关键词,将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夸大,并且用小学生的算法来计算资费,这并非一个权威媒体该做的事情。

当然,每个月手机还是会“自动”使用一些流量的,但这些流量并非“偷跑”,而是真正用掉的。而且现在的流量包动辄几百MB,就算不用WiFi,每个月因为更新天气等用掉20MB,也都不是事儿。我们应该做的并不是声讨手机厂商或者运营商,智能手机,没网络根本就智能不起来,然而联网就必然会有流量消耗——当然,良好的使用习惯可以为你省下很多流量。

而我们需要做的,除了对手机进行合理的设置(比如后台推送频率),更重要的就是一定要注意第三方APP,一定要通过官方商店下载,真正的流量偷跑,绝大部分都是不小心安装了恶意APP,或者是所谓的破解版应用,这些APP才会在后台偷偷下载应用或推送广告,这才是真正的流量偷跑,揪出它们,将它们赶出自己的手机才是正经事。

最新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站长邮箱:12125980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