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比亚迪宣布全面停止燃油汽车生产。
当时很多人并不看好比亚迪,但仅仅几个月后的2022年11月,比亚迪在中国市场的销量成功超越丰田和大众,成为国内乘用车市场单一品牌销量冠军。
那一刻,人们恍然大悟,王传福确实很勇敢!
作为一家以燃油车起家的车企,怎么敢用科技赢得未来?
毕竟当时这项技术在市场上还没有普及,没有得到大量消费者的认可。另外,搞科研和技术路径投入高、投资回收周期长。在“造不如买”的燃油车时代,愿意这么做的车企并不多。
但王传福还是这么做了,最终赢了赌注。
如今,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销量领先,不仅代表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历史性突破,也告诉国外汽车厂商,国产汽车的崛起不仅仅是说说而已。
在不久前的德国慕尼黑车展上,美国媒体甚至直言慕尼黑车展不再是德国的主场,已经成为中国汽车厂商的“个人展会”。
法国车企雷诺CTO甚至警告称:雷诺再也无法承受与特斯拉和中国车企的“价格战”。再加上中国汽车厂商在电动汽车供应链上拥有绝对优势,我们正在努力追赶……
奥维咨询负责人:过去德系车长期占据绝对优势,可以毫无顾忌地展现自己的实力。然而如今,中国却打破了德国引以为豪一个世纪的“燃油发动机”优势。中国汽车制造商现在可以与德国汽车制造商平等竞争。
事实上,外企的情绪并非空穴来风,因为国产汽车的崛起如今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2023年第一季度,比亚迪保销量超过南北大众的总和,成为中国最畅销汽车品牌。
这是中国乘用车市场40年来首次由中国品牌夺得冠军。这不仅打破了此前日系、德系、美系合资汽车在中国市场的垄断局面,也告诉大家,中国品牌引领国内市场的新篇章已经开启。
如果说销量不算什么,那么技术才是王道。
德国大众旗下的豪华品牌奥迪也开始计划从中国购买电动汽车平台的技术许可,以支持新能源车型的研发和升级。
这是什么意思?曾经所向无敌的德国奢侈品牌如今在新能源领域向中国寻求技术支持。
这足以证明比亚迪“all in”电动汽车的赌注是对的!我们来看看研究公司MarkLines公布的数据。 2023年上半年,比亚迪全球新车销量增长96%至125%,超越德国奔驰、宝马,成为全球汽车品牌销量前十!
这是中国汽车工业70年来的历史性时刻,也是中国品牌首次进入全球汽车品牌销量前十。
如今,很多人对中国品牌的电动车嗤之以鼻,称电动车不能与燃油车相提并论。
事实上,面对新能源之路,西方汽车厂商已经开始降低自己的地位,来到中国寻求与中国汽车厂商的合作。他们甚至抛弃了之前的傲慢态度,从中国购买技术。
但对于那些网络人士来说,他们并没有认真对待。原因就在于他们还不愿意站出来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在当今的新能源时代,国产汽车已经领先于国外品牌。
这很简单。当特斯拉嚣张跋扈的时候,中国市场一辆汽车的价格高达30万到40万元。为什么今天她开始频繁降价呢?因为随着国产品牌的崛起,特斯拉意识到自己的竞争力开始下降,只能通过价格来维持优势。
看看这次德国慕尼黑车展,比亚迪、小鹏、领跑、上汽名爵等齐齐亮相,让外媒无不感叹:2023年德国IAA车展成了中国人的IAA。
所以回过头来看,比亚迪王传福向“all in”新能源汽车之路的转型确实令人敬佩。这也让我想起马云当时说过的话:“敢为人先,就一定会有所作为。”
今天,比亚迪用实际行动和耀眼的成绩告诉大家,国产车企一点也不比外资车企逊色。尤其是在新能源赛道,中国品牌甚至具备领先国外品牌的能力。
今天电动汽车的崛起当然只是中国制造业崛起的冰山一角。因为随着我国的发展,我们抛弃了以前“造不如买”的观念,全力投入自主研发,坚持自主创新,把消费和利润回流到国内市场,推动自主创新的崛起。自主品牌。无论是今天的汽车行业还是手机行业都是如此。
如果说华为的出现是中国自主研发科技的“第一枪”,是当前中美科技博弈中的“进攻”,那么今天的比亚迪就是对西方汽车工业的“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