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二月底的时候,我了一篇拙文《胶木材质机身的CMEHA-6旁轴照相机!苏联制造》,文中提到我手里还没有国产的胶木材质的长江和华山相机。本来只是在文中捎带提及了一句,不成想却被之前已经赠送过我东方和Kiev相机的相机收藏同好宋科老师看到了,于是决定再次赠送了我几台包括长江和华山胶木相机在内的几台相机!
其中的长江和苏联生产的列宁格勒相机,我已经介绍过了。本来想着把剩下的两台相机也一并介绍一下,但因为某些事情、加上我个人比较懒散,一直耽误到了今天。在此向宋科老师表示诚挚的歉意,当然更要再次表达衷心的感谢!
按照庄克明老师在其《中国照相机》一书中的介绍,华山旁轴相机是位于陕西西安的西北光学仪器厂,即兵器工业部国防精密光学仪器工厂,“于1958年仿照苏联斯米娜相机研制生产。机身为酚醛树脂材料制成”。庄老师所称的斯米娜,是苏联在1953年推出的一款旁轴照相机,其品牌名称俄文为Cmeha,英文为Smena。
我手中并没有Cmeha相机,不过宋科老师一同赠送了台Cmeha-2,而Cmeha-2相对于Cmeha只是增加了机械自拍装置而已,外观上并没有什么区别。所以我将华山、长江和Cmeha-2放在一起进行了对比,各位应该不难看出三者之间有着极大的相似性。
庄老师所说的酚醛树脂材料是学名,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胶木,也叫电木。酚醛树脂是德国化学家阿道夫·冯·拜尔于1872年首次合成。1907年,出生于比利时的美国化学家利奥·亨德里克·贝克兰)改进了酚醛树脂的生产技术,将树脂实用化、工业化。1910年,他建立通用贝克莱特公司(General Bakelite),并用根据自己的名字赋予酚醛树脂商标名“Bakelite”。直到今天,胶木在英文中,依然是Bakelite。
胶木的最大缺点就是强度不大,所以早期采用胶木材质的长江和华山相机,基本上都有或多或少因为磕碰造成的“缺肉”,但宋老师赠送给我的长江和华山胶木相机保存得却非常完整,实在难得!
西北光学仪器厂,不知道是否因为所属行业的特殊性,能查找到的资料并不是很多,只能查到其“筹建于1953年,1957年开始投产,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56项重点项目之一”。
不过在2001-2002年版的《McKeown's Price Guide to Antique and Classic Cameras》那本书中,却是可以查找到西北光学仪器厂(XIBEI OPTICAL INSTRUMENT FACTORY)及其生产的华山(HUASHAN)品牌相机的。但其收入的并非我今天介绍的这款胶木的华山旁轴相机,而是一款华山DF-S简易型单反相机,如下图所示。
按照庄克明老师的介绍,华山DF-S在“1988年8月首批向西欧市场投放了一千架”。估计由此让世界知道了西北光学仪器厂和华山牌相机。
按照庄老师对华山胶木相机的介绍,该机从生产批次上可分为两种款式:首批生产的相机"华山"二字略小,称小字华山;后期生产的相机"华山"二字略大,称大字华山,“两款相机功能完全相同”。我今天介绍的这款应该属于大字版。
我看到的资料显示,这款华山胶木旁轴相机所用的T1 40/4.5镜头为三片三组柯克结构,光圈从F4.5至F22,共六档。所用的快门为镜间快门,速度为1/10、25、50、100、250秒,外加B门。
忘了在什么地方看到一种说法,早期华山胶木相机的镜头是苏联提供的,我也不知道这种说法是否准确和真实。不过从我手里这台宋科老师赠送的华山相机来看,其镜头和当年苏联Smena的非常相似:镜头焦距都是用CM(厘米)作为单位进行表示、镜头压圈上也有个字母“n”,而且镜头编号前面都有No.作为前缀。
不过相对于部分长江相机机背上的长江的汉语拼音“Changjiang”而言,我个人更喜欢华山胶木相机后背上的“华山”两个汉字。
这款华山胶木相机,同期原型机一样,都是属于比较简易的机型,估焦测距,所以机器前脸上只有一个窗口。其它的好像也没啥需要特别介绍的了,老规矩,各位看图吧。
最后再次对宋科老师的慷慨赠机,表示衷心的感谢!
作者: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