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最贵宗祠排名前十(泉州祖厝和祠堂翻建注意什么)

泉州最贵宗祠排名前十(泉州祖厝和祠堂翻建注意什么)插图

草苑王氏宗祠

泉州最贵宗祠排名前十(泉州祖厝和祠堂翻建注意什么)插图1

华美草苑王氏宗祠

长卿王氏草苑大宗祠位于安溪县长坑乡华美村城门口,始建于954年,面积280平方米,前有广场,后有秀土,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是一座历史悠久、雄伟壮丽、富有闽南建筑特色的大宗祠。

 华美草苑王氏宗祠,又称“华美草苑大宗”,位于安溪县西北部长坑乡华美村城门口,是长坑乡华美村、长坑村、文坪村、下林村等4个村庄及邻近的玉湖村共2万余村民的祖祠。1998年被安溪县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并授石碑立传。2000年评为“泉州名祠”;2004年列为福建省地方历史研究单位。

  五代·后周·显德王管斌肇基

  长坑王氏开基始祖王管斌,系唐末“开闽三王”之一王审知的曾孙,王继昌第3子。

  王审知有5子:长延翰,次延钧,三延羲,四延政,五延禀。

  王延政传6子:长继成,次继昌,三继达,四继元,五继重,六继晋(又作“继勤”)。

  王继昌,又名秉祯,字伯祥,生5子:长管礼,次管朋(或作“管明”),三管斌,四管友,五管智。

泉州最贵宗祠排名前十(泉州祖厝和祠堂翻建注意什么)插图2

  五代·后晋·开运二年(闽·天德三年,945年),南唐兵逼福州,王继昌被王审知旧部、谪居于福清的李仁达率军攻入福州所杀。闽国被南唐所灭后,王继昌的5子陆续分别避居永春、安溪、南安等地:王管礼避居南安翁山(又称瑛内、英内,现南安英都,后裔迁安溪少卿),王管朋避居永春东卿(东坑),王管斌避居清溪长卿(今安溪长坑),王管友避居南安岩头,王管智避居安溪招卿(今属芦田)。《王氏谱志》称:“祸乱频仍,棲身靡定,四卿有兆,五桂分香。”(按:“四卿”指安溪长卿、少卿、招卿和永春东卿。“五桂”指五子))

泉州最贵宗祠排名前十(泉州祖厝和祠堂翻建注意什么)插图3

  王管斌棲身还二里长卿的时间是在五代·后周·显德元年(954年),从此即肇基长卿华美,繁衍生息。逐渐形成安溪王氏一大支系(华美派),成为“开闽三王”入闽后王氏在泉州的最大聚居地之一。长卿是长坑王氏的发源地,后裔尊王管斌为王氏华美派始祖。

  至今,长坑华美王氏已历40余世,裔孙多达10万余人,除本县外,还传播海内外各地。

  安溪县内衍传

  王氏华美派衍传本县长坑、蓝田、剑斗、感德、湖头、魁斗等乡镇;仅长坑乡,就有王氏常住人口2.4万人,分布在华美、长坑、文坪、下林、玉湖等村。

  长坑华美草苑王氏

泉州最贵宗祠排名前十(泉州祖厝和祠堂翻建注意什么)插图4

  华美是长坑王氏肇基地。清·康熙(1662~1722年)间,族人有迁往江西上饶、浙江常山等地,现已在当地繁衍人口数千。

  华美村中山自然村王氏肇基祖王志万,清初卒,葬玉美村九高山东山,土名“仙脚迹”,穴称“回龙顾祖”。中山自然村王氏2世有族人迁江西,8世王忠滚迁居台湾台北府大绸埕。(见上文)

  华美草苑建有“华美草苑王氏大宗祠”。(见下文“华美草苑王氏大宗祠”)

  《长坑乡华美王氏族谱》,清·顺治(1644~1661年)间始修纂,王求野主修。同治四年(1865年)、光绪卅年(1904年)、民国七年(1918年)、民国廿六年(1937年)至民国廿八年(1939年)、2002~2004年,先后5次续修。

  长坑华美王氏,包括长坑乡长坑村、华美村、下林村、文坪村,蓝田乡后清村、感德镇大格村、湖头镇湖一村及下东、仁福、四角井、船巷居委会王氏,自20世起昭穆:讳行:“颜闵冉仲宰,端求季游夏,心仪式,颁岐古起原。”字行:“克仍武敬观,兼有尚文学,师前圣,英贤振尔曹。”

  长坑村王氏

  长坑村王氏有3个分支,均出自王管斌的8世孙王祖发的长子王恭甫之孙王仙助之后。王仙助有4子,长茂长,次茂钦,三茂宾,四茂显。现长坑村有茂长后裔100余人,茂钦后裔约4000人,茂显后裔2000多人。

  长坑下林王氏

  出自华美,为王管斌的12世孙王茂显长子王廷仁之裔。

  长坑文坪王氏

  出自华美,为王管斌12世孙王茂钦之裔王纳箴之后。今长坑竹脚、华美大潭、文坪的大都、大坪均出自王纳箴。

  长坑文坪王氏宗祠共有3座:

  一是“大都祖祠”,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为二房祖祠。

  二是“大平祖祠”,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为三房祖祠。

  三是“安美宗祠”,始建于清·康熙(1662—1722年)初,由大平2世祖王家坦建。2001年9月重修。坐向坤艮兼未丑,占地700余平方米。楹联有:“安培俊秀千秋颂,美育英才万代传。”“安居长乐须砺志,美德可风要读书。”“安雅安乂安居乐业,美法美谭美意延年。”“功德绵长垂奕禩,昭穆分明启后人。”

  蓝田后清王氏

  清·乾隆卅八年(1773年),王管斌20世孙王颜迂率妻儿由华美迁居后清坑园。后裔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始迁台湾及东南亚谋生。民国廿四年(1935年)又有族人迁往本省龙海县定居。

  蓝田乌殊卿头王氏宗祠,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

  湖头湖一王氏

  清·乾隆(1736~1795年)间,王管斌21世孙王天三由长坑华美到湖头办私塾,娶湖头李仁兴之女为妻,定居湖头,迄今传10世,后裔分居湖头镇下东、仁福、四角井、船巷居委会。

  湖头湖一王氏宗祠,约建于乾隆(1736~1795年),王天三建。为3落大厝,书轩式建筑。现存清代匾额“谮辉双耀”。

  魁斗溪东蓬洲王氏

  系长坑华美王管斌8世孙王先发之裔。王先发自华美移居蓬莱沈洋,其子王训生由沈洋移居魁斗溪东蓬洲,为蓬洲1世祖。后裔迁居魁斗镇蓬庭、翁后村及黎山场。蓬庭村王氏自17世起即有族人移居台湾台中。

  魁斗蓬洲王氏祖祠,始建于明,民国间遭匪焚,后重建,2001年由旅新加坡宗亲王泉成捐资、祖籍地宗亲集资,按原式翻建。门联:“蓬门排闼迎弥勒,洲脉展开接长坑。”

  魁斗溪东王氏祖祠,分为顶厝、下厝、小黎3处,现仅存顶厝宗祠,1999年3月由海内外宗亲集资26万元翻建。

  《蓬洲王氏族谱》,修纂次数不详。自11世起昭穆为:“文章开国运,忠孝衍家声。孙子振清廷,公侯锦世泽。”

  感德岐阳王氏

  明·嘉靖(1522~1565年)间,在感德镇岐阳村坂仔角落始建岐阳深厚王氏祖祠,历经修葺、翻建。

  祠坐东向西,土木结构,悬山屋顶,2进10间,建筑面积280平方米。楹联:“深高阅历,方知世味如尝胆;厚丰乡土,别管人情且看花。”

  约清·顺治、康熙(1644~1722年)间,王新六19世孙王美溪又从由义迁入岐阳。

  感德龙通王氏

  约清·乾隆(1736~1795年)间,王新六裔孙王国荡从由义移居龙通村。

  感德龙通王氏宗祠,又称“西美堂”,始建于乾隆(1736—1795年)间。1963年翻建,2003年重建。

  感德洪佑王氏

  出由义王新六之裔福斗派王寅生之裔王圣庵,启基洪佑藜堂(1世祖)。王圣庵墓在感后裔分居五甲村。

  洪佑藜堂王氏祖祠,位于感德镇洪佑村,始建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1988年由海内外宗亲协力修建。楹联:“藜杖燃天,禄分一夜之余光,满室图书增灿烂;堂基所涂,护荐辛盘以致敬,千年俎豆溢馨香。”

  感德大格王氏

  民国卅三年(1944年)由长坑迁入,居大格村内石迈自然村。

  剑斗由义王氏

  宋代,安溪长坑草苑王新六分衍至剑斗刘地肇基传衍。

泉州最贵宗祠排名前十(泉州祖厝和祠堂翻建注意什么)插图5

  剑斗双洋王氏

  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先祖从由义迁入剑斗双洋村。

  官桥草坂王氏

  官桥草坂草苑西园王氏祖祠,位于官桥镇草坂。

  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草苑西园(西派)王佛护被诬害,后裔有迁于官桥镇草坂者。

  天顺六年(1462年),王淳庵26岁始建官桥草坂草苑西园王氏祖祠。清·顺治元年(1644年)失火,顺治四年(1647年)重建。

  华美草苑王氏大宗祠沿革

  王管斌迁居长坑华美村后,后周·显德元年(954年)选址城门口,择穴筑祠,坐子向午,因此地时为大片草地,取名“草苑”,后世称“草苑祖宇”。该地形取岱山之发脉,穿石壁狮麓之高峰,越草池之灵峡,束蜂腰之真龙,左扶右拱,再耸金星之水泡,形号“蜘蛛结网”,前有达摩岩、大鼓寨、双狮左右相伴,又有龟蛇锁口,堪舆家称为“富地”。

  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西园(西派)王佛护被诬害,宗祠毁于兵燹。

  清·雍正十年(1732年)重建,改坐向子午为戌辰。

  嘉庆(1796—1820年)间又改为辛乙向。

  光绪十年(1884年),族人请进士潘函亭(潘思光)精定盘方;光绪十一年(1885年)蓬州、溪东、由义等地王氏宗亲合力重建,坐辛乙兼戌辰(今之坐向)。

  1992年重修。2010年5月,值恭迎“三王”巡安安溪北线契机,祖祠又年值四字大利,重新修葺,埕前新征用1000多平方土地,砌为广场。

  每年农历十一月(葭月)初二,举行官式祭祀活动,慎终追远,缅怀先祖。

  宗祠规制

  华美草苑王氏宗祠富有闽南建筑特色,屋脊燕尾高翘。下进墙壁梁栋木雕人物故事、花草树木、珍禽异兽、山水胜景。

泉州最贵宗祠排名前十(泉州祖厝和祠堂翻建注意什么)插图6

  厅内依旧制设神龛三:中龛祀肇基始祖王管斌及新五、新六诸祖十余位;左龛为衣冠,祀历代子孙文武百官科名;右龛为功德,祀历代子孙有功在族者。存有祖传文物“进士”、“武魁”等匾额,泉州“开闽三王祠”赠送的“开闽第一”匾额,台湾立法院院长王金平所题赠“源远流长”匾额。

泉州最贵宗祠排名前十(泉州祖厝和祠堂翻建注意什么)插图7

  祠内楹联:

  清·潘思光题:“派衍长卿,念当年开闽,功烈公卿鹊起;祠奠草苑,壹奕祀裕后,诗书翰苑蝉联。”“宝坂脉接太原,此日致悫槐庭,无非公子;长卿派同天水,他年蜚声凤阁,何慊王孙。”

  王赠芳题:“念先公迹著六王,由皇宋迄民国,千百载家声犹旧;嘱后嗣绪承两晋,自瑛都迁草苑,数十传世泽维新。”

  王吉人题:“形胜超还集,暨石壁城门,允亘十里河山带砺;人文重圣朝,自光州固始,早培千年家国栋梁。”

木有本则枝繁叶茂,水有源而川流不息。长卿王氏自英都迁草苑迄今有1060年,历经40余世。四世新六公分由义,繁衍岐阳、五甲、洪佑、横口、浙江玉环等。新五公聚居城门口,部分迁江西上饶、浙江常山、松溪万前、沙县黄溪坑、官昌、同安。八世先发公迁菁潭边,后定居蓬洲,部分迁浙江、苍南、平阳。有迁居台湾、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裔孙10万余人。常住长卿裔孙有2.2万人,分布长坑、文坪、华美、下林等4个村。

草苑大宗,钟灵毓秀,英贤不断。古有双进士、文武举,现有政界人物、博士(留美博士)20多人、硕士(留美页士)30多人,还有教授、专家、企业家。

草苑久远历史,传承着生生不息尊宗敬祖的香火和三王后裔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强大的向心力;宗祠独特的建筑让人欣赏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匾额、楹联的恢复,使人领悟故土人杰地灵、钟灵毓秀。

最新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站长邮箱:12125980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