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英雄榜之武王伐纣(武王伐纣之凤鸣山电视剧)

《封神第一部》首映的最早场,皮哥走进了影院。

印象中,以往新片首映‬最早场‬都是普通场,这一轮片方安排的都是特效影厅放映。

走出IMAX影厅时,已经是晚上9点35。

先和大家说说这次观影的一大遗憾。

电影时长148分钟,总共有3个彩蛋。

第一个彩蛋是可以预计到的,之前故事明显留了线。

封神英雄榜之武王伐纣(武王伐纣之凤鸣山电视剧)插图

但是第一个彩蛋播放完,演职员字幕滚动升起,皮哥就离场了。

之后才知道,原来《封神第一部》有3个彩蛋,而且后两个是连在一起的。

遗憾之余,皮哥也翻看了网络上出炉的各类评论。

有谈论影片场面的。

皮哥的感受是“恢弘、磅礴”,这类电影之前在国内确实没有出现过。

特别是片头的战争戏,提醒还没观看的观众,做好心理准备。

封神英雄榜之武王伐纣(武王伐纣之凤鸣山电视剧)插图1

封神英雄榜之武王伐纣(武王伐纣之凤鸣山电视剧)插图2

有谈论演员配置的。

电影中采用了实力派戏骨+新人演员的配置。

封神英雄榜之武王伐纣(武王伐纣之凤鸣山电视剧)插图3

一个个名字看过来,确实没有一个偶像明星,新人演员也几乎是“零知名度”。

不过相比以上这些,皮哥关注最多的,是影片对于故事的改编。

封神英雄榜之武王伐纣(武王伐纣之凤鸣山电视剧)插图4

众所周知,《封神演义》原著故事属于“神仙大乱斗”。

作者许仲琳将明朝时期民间流传的神话传说,都梳理了一遍。

之后他以“武王伐纣”为时代背景,用“封神榜”的形式,将“道”、“释”两家的神仙妖怪都集结到了一起,构建了一个庞大的道教神话谱系。

想象力虽令人叹绝,但具体到其中故事、描写,却又差些火候。

封神英雄榜之武王伐纣(武王伐纣之凤鸣山电视剧)插图5

比如其中有着对于《西游记》赞诗的照搬;

比如于谦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也被嫁接到了姜王后口中;

而在一些情节发展上,叙述逻辑也有些混乱。

一些角色讲着讲着,又没了下文,让人摸不着头脑。

所以我们之前观看的电视剧版本,或多或少都会对原著进行改编。

封神英雄榜之武王伐纣(武王伐纣之凤鸣山电视剧)插图6

到了乌尔善执导的三部曲电影版,面对原著的各种不足,改编也几乎是必然的。

再加上,受限于时长,电影不可能把原著中100回的故事都呈现出来,而是要将其浓缩到这三部曲中去。

整体来看,电影主创以《封神演义》及宋元话本《武王伐纣平话》为本,按照小说脉络,分成《朝歌风云》、《魔道争锋》、《封神天下》三个故事。

而从之前的宣传中,我们也能看到,电影主创在故事中加入了许多全新的设定。

封神英雄榜之武王伐纣(武王伐纣之凤鸣山电视剧)插图7

那相比原著,《封神第一部》在人物表现上,到底有着怎样的表现?

这些改编和新的设定,到底又该如何评价?是否合情合理?

作为资深原著党的皮哥,这就带着大家一探究竟。

一、改动最大的,就是两个核心人物

《封神第一部》很大胆,改动最大的,就是原著中两个核心人物——

纣王殷寿和武王姬发。

两个人物堪称是进行了大刀阔斧的重新塑造。

封神英雄榜之武王伐纣(武王伐纣之凤鸣山电视剧)插图8

我们先看纣王。

原著中的纣王有几个特点。

除了力大无比、凶残暴戾之外,其实是个憨憨。

他总是被狐狸精苏妲己牵着鼻子走,教唆之下,甚至连自己的至亲骨肉也不放过。

《封神第一部》中,几乎做了重新设定。

电影将冀州侯苏护的造反故事提前,而前去讨伐的,正是纣王。

封神英雄榜之武王伐纣(武王伐纣之凤鸣山电视剧)插图9

但彼时的纣王,还只是小王子殷寿。

除此之外,电影还用一场战争戏,将殷寿塑造成一个有勇有谋的英雄式人物。

封神英雄榜之武王伐纣(武王伐纣之凤鸣山电视剧)插图10

也就是在战时,自杀的苏妲己被狐妖附体,重新复活来到了殷寿面前。

但殷寿在领略了苏妲己的神奇妖力后,其野心也慢慢展露出来。

为了登上王位,他在苏妲己的帮助下,弑父杀兄;

封神英雄榜之武王伐纣(武王伐纣之凤鸣山电视剧)插图11

为了巩固政权,他诓杀东西南北四大伯侯,视人命如草芥。

相比原著,纣王的人物演变,有了更为自洽的前因后果。

这样的反派形象更加阴险邪恶,也更为丰满。

封神英雄榜之武王伐纣(武王伐纣之凤鸣山电视剧)插图12

我们再看武王姬发。

为了让武王姬发提前出场,电影中引入了诸侯“质子”的概念。

商王帝乙统领着四路大诸侯和八百镇小诸侯。

为了维护政权的稳固,各路诸侯都要送一子到朝歌为质。

而这些质子由帝乙的小儿子殷寿统一管理,认殷寿为义父,接受其训练和派遣。

封神英雄榜之武王伐纣(武王伐纣之凤鸣山电视剧)插图13

姬发就是这些质子中的一员。

由于从小受到殷寿英武形象的影响,他视殷寿为英雄和父亲,一度迷失于殷寿的光环之下。

封神英雄榜之武王伐纣(武王伐纣之凤鸣山电视剧)插图14

而随着殷寿坐上商王之位,凶残本性暴露无遗,笼罩在他身上的英雄光环也随之破灭,殷寿与姬发的“父子”关系也走到了尽头。

“弑父”是贯穿于故事线的一大主题。

封神英雄榜之武王伐纣(武王伐纣之凤鸣山电视剧)插图15

殷寿因“弑父”登上王位,他又用同一手法,逼迫四大诸侯的儿子去亲手杀死自己的父亲。

在这四大诸侯之子中,姬发因自身善良正直的本性,最终想出办法避免“弑父”。

封神英雄榜之武王伐纣(武王伐纣之凤鸣山电视剧)插图16

之后他也认清了殷寿的真面目,而毅然与其决裂。

英雄成长和蜕变的过程,往往需要经历“摆脱父权”和“找到自我”两个阶段。

殷寿的“弑父”正是“摆脱父权”的标志。

但他选择的是残暴的手段,走的是一条黑暗的道路,也逼迫亲生儿子走向对立面;

封神英雄榜之武王伐纣(武王伐纣之凤鸣山电视剧)插图17

封神英雄榜之武王伐纣(武王伐纣之凤鸣山电视剧)插图18

姬发叛离朝歌,同样也是“摆脱父权”,但他找到了自我,走的是光明的道路。

电影将纣王殷寿和武王姬发联系在一起,虽与原著小说不符,也背离了史实。

但它突出了第一部人物觉醒的主题,确立了这两大核心人物敌对的关系。

封神英雄榜之武王伐纣(武王伐纣之凤鸣山电视剧)插图19

往大了看,也为后面两部续集做好铺垫。

这些改编皮哥认为是成功的。

二、“苏护反商”、“妲己祸政”、“比干剖心”和“文王食子肉”

在确定了殷寿和姬发的这条主线后,电影对原著前30回,都做了一定的改编、融合。

其中就包括了前30回最经典的几幕——“苏护反商”、“妲己祸政”、“比干剖心”和“文王食子”。

原著中苏护反商,是因纣王荒淫暴虐。

在身边近臣的建议下,纣王搜罗天下美女。

封神英雄榜之武王伐纣(武王伐纣之凤鸣山电视剧)插图20

偏不巧这时苏护去往朝歌,因性格刚烈不愿送礼,得罪了纣王身边近臣,于是自己女儿就被点了名。

苏护愤然回到封地,随即两方开战。

苏护见打不过侯崇虎,最终只能献出苏妲己,解了冀州城之围。

封神英雄榜之武王伐纣(武王伐纣之凤鸣山电视剧)插图21

电影中则将“苏护反商”当作开场先声夺人的第一幕重点打造。

让殷寿亲自披挂上阵,姬发、殷郊、崇应彪、姜文焕、苏全孝等人物都一起亮相。

骑兵、火攻、投石器等古代战争利器也都得到还原,不得不说,IMAX影厅呈现出的视听效果颇为震撼。

封神英雄榜之武王伐纣(武王伐纣之凤鸣山电视剧)插图22

这场战争的结果,是质子苏全孝战前“自杀殉父”,苏护和苏全忠父子也都死在战场上,而苏妲己则在马车内以发簪自尽。

苏妲己的死去,也引出了狐妖的出场。

原著中,九尾狐是女娲娘娘派去纣王身边惑乱君心的,苏妲己也是在去往朝歌路上,被狐妖附体。

电影中省去了女娲娘娘的线索,给了狐妖一个新的设定。

九尾狐原本是被商汤封禁在雪山之下,殷寿的血恰好帮她解除了封印。

封神英雄榜之武王伐纣(武王伐纣之凤鸣山电视剧)插图23

它附身在死去的苏妲己身上,为了报恩而伴随在殷寿左右。

这种改编,主要凸显了九尾狐对殷寿的特殊情感。

而“报恩”的设定,也使苏妲己与纣王的关系更加紧密。

殷寿弑父的完成,以及片尾电影第一个彩蛋,也变得顺理成章。

封神英雄榜之武王伐纣(武王伐纣之凤鸣山电视剧)插图24

“比干剖心”在原著中,只是展现纣王昏庸无道的一个小故事。

历史上的比干是纣王之叔,因以死相谏而触怒了纣王,终被其剖心而死。

封神英雄榜之武王伐纣(武王伐纣之凤鸣山电视剧)插图25

小说中比干因一把火烧死了轩辕坟石洞中的狐妖而触怒了苏妲己,被其设计剖心,死后被姜子牙在封神台上封为“文曲星君”。

电影中对比干的塑造,几乎也是全新设计。

封神英雄榜之武王伐纣(武王伐纣之凤鸣山电视剧)插图26

为了揭露苏妲己的真面目,比干剖胸取出七窍玲珑心,逼苏妲己吃下,使其现出狐狸本相。

然而纣王非但不杀九尾狐,反说她是“祥瑞”。

封神英雄榜之武王伐纣(武王伐纣之凤鸣山电视剧)插图27

这一幕使姬发彻底认清了纣王的本性,也让整个故事由此转折。

我们再说说“文王食子肉”。

“文王食子肉”是文王姬昌最终倒戈的原因。

封神英雄榜之武王伐纣(武王伐纣之凤鸣山电视剧)插图28

小说中,姬昌占卜出了肉饼来源,但还是忍痛吃下,以此消除纣王对他的顾忌。

顾全大局的隐忍是有了,却少了一点人情味。

电影中的姬昌在吃肉饼时,完全不知道这是儿子的肉。

封神英雄榜之武王伐纣(武王伐纣之凤鸣山电视剧)插图29

得知真相后他完全崩溃了,趴在地上号啕大哭,之后完全崩溃。

这样的姬昌不如小说中那样神机妙算,却显得更加真实,其表现也更符合正常人的情感。

封神英雄榜之武王伐纣(武王伐纣之凤鸣山电视剧)插图30

电影中还有个重要角色,姜子牙。

由于前期的姜子牙还未曾拜相,他是元始天尊弟子,持封神榜下山辅佐明君。

封神英雄榜之武王伐纣(武王伐纣之凤鸣山电视剧)插图31

与小说不同的是,电影中的姜子牙被收了40年法力,变成一个普通人。

他只能依靠自身的机智躲过凶险,大大增加了难度,同时也使这一人物形象变得更诙谐有趣和接地气。

封神英雄榜之武王伐纣(武王伐纣之凤鸣山电视剧)插图32

姜子牙的角色塑造,其实《封神第一部》非常冒险。

大众印象中,姜子牙应该和蓝天野那一版一样,仙风道骨,运筹帷幄。

但在这部分,电影还是保留了小说原著的设定。

原著中,姜子牙相貌普通,天资一般,动不动还被妻子打骂。

封神英雄榜之武王伐纣(武王伐纣之凤鸣山电视剧)插图33

从这个角度看,黄渤的塑造,虽然有一些议论,但确实更贴合原著。

除了这些之外,原著中的其他支线,电影都做了减法。

让哪吒和杨戬跟着姜子牙一起出场,省略了揭示他们如何成长的情节。

封神英雄榜之武王伐纣(武王伐纣之凤鸣山电视剧)插图34

原著中很多打酱油的人物,像石矶娘娘、三太子敖丙、云中子等,也都被省略掉了。

此外,原著中容易引起不适的情节,也都被删除掉了。

比如姜皇后遭受剜目烙手酷刑而死的情节,被改成欲刺杀苏妲己不成被反杀而死。

封神英雄榜之武王伐纣(武王伐纣之凤鸣山电视剧)插图35

这些都降低了电影的尺度,也让这部奇幻大片变得不那么猎奇。

四、对坐骑、神兽的改编

有句俗话叫:“看《三国》不识人名,看《封神》不识坐骑。”

原著中出现的众多坐骑和神兽,是《封神》这个IP的一大特点。

我们再来看看,电影对原著这一部分的改编。

片中共出现了雷震子、饕餮、龙须虎、九尾狐、墨麒麟等神兽形象,其设计都非常有特色。

比如雷震子刚出生时,是个天赋异禀的小孩。

封神英雄榜之武王伐纣(武王伐纣之凤鸣山电视剧)插图36

其全身青色皮肤,满脸凶相,但还没有长出翅膀。

后面为救姬昌再次现身时,就变成长着一对大翅膀、青面獠牙的怪物。

这个形象倒是还原了原著。

原著形容,“面如蓝靛,发似朱砂,巨口獠牙,眼似铜铃,身长二丈”。

封神英雄榜之武王伐纣(武王伐纣之凤鸣山电视剧)插图37

相比电视剧版本,电影中的形象,明显更符合神兽特征。

饕餮的出场,也是一大亮点。

饕餮出自《山海经》,是神话电影中出镜率最高的网红神兽。

封神英雄榜之武王伐纣(武王伐纣之凤鸣山电视剧)插图38

但由于其形象没有固定,在影视作品中的形象也大相径庭。

片中的饕餮是一头石兽,受到申公豹的法术驱动,活了过来。

封神英雄榜之武王伐纣(武王伐纣之凤鸣山电视剧)插图39

设计师从商周青铜器中提取兽面纹路,使其形象带着符合那个朝代审美标准的艺术美感。

龙须虎在电影中也有出场。

龙须虎是原著中的经典形象,有诗词专门描述他的造型:

“古怪跷蹊相,头大颈子长。独足只是跳,眼内吐金光。身上鳞甲现,两手似钩枪。炼成奇异术,发手磨盘强。但逢龙须虎,不死也著伤。”

封神英雄榜之武王伐纣(武王伐纣之凤鸣山电视剧)插图40

龙须虎的出场是在昆仑山上,为姜子牙带来封神榜神器。

虽然很多《封神演义》小说插图都将他设计成独脚龙形的将军形象。

但片中他的形象设计参考了商周青铜器上的夔龙纹,是长着二足的青龙形象,区别于传统龙造型的小扁嘴甚是可爱。

封神英雄榜之武王伐纣(武王伐纣之凤鸣山电视剧)插图41

五、下一部会讲什么?

片尾彩蛋中,纣王重臣太师闻仲现身。

他头生三眼,手使雌雄双鞭,坐骑墨麒麟,身边跟着魔家四将和邓蝉玉,显得逼格满满。

封神英雄榜之武王伐纣(武王伐纣之凤鸣山电视剧)插图42

下一部《魔道争锋》就是姬发、姜子牙与闻仲、申公豹的神魔大战。

小说中的大场面,还从未被还原,这让皮哥更加期待了。

封神英雄榜之武王伐纣(武王伐纣之凤鸣山电视剧)插图43

封神英雄榜之武王伐纣(武王伐纣之凤鸣山电视剧)插图44

《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作为三部曲的开端,以148分钟的时长构建了一个虚构的商周神话世界观,也确立了纣王殷寿与武王姬发的敌对关系,使这三部曲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局。

其场面恢弘磅礴,故事衔接紧密,情节推进自然,在同类国产电影中实属上乘之作。

封神英雄榜之武王伐纣(武王伐纣之凤鸣山电视剧)插图45

电影的服化道精美,观感十分大气,战争场面与特效打造都尽善尽美,肉眼可见的大片质感。

导演乌尔善,依旧能打,与其上映前猜忌《封神》质量,抹黑《封神》,不如一睹为快,以免自己孤陋寡闻。

如无意外的话,皮哥觉得《封神第一部》会引爆这个暑期档又一轮观影热潮,拿下一个好的票房成绩。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热血丹心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最新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站长邮箱:12125980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