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讲完有关复仇的故事,现在讲述另一个传说,同时探讨干将莫邪是不是龙渊太阿。
吴王阖闾请干将铸剑。干将便和妻子莫邪带着一众工人,采集天下上等的金属矿石,在山中进行冶炼,熔炉的火焰照得夜晚如同白昼,升起的烟雾像 云气萦绕不散,好似众神降临,在云雾中观看铸剑,可是金铁却一直不销融。干将弄不清缘由,莫邪问道:“夫君你因为善于铸剑而闻名于天下,当 前吴王请你作剑,却三个月未成,知道其中的道理吗?”干将回答:“我不知道其中的道理。”莫邪便接着说:“那神兵的变化,离不开人的精气神 。夫君你想制作宝剑,能离开人(祭)就成功吗?”干将说道:“昔日,我老师铸剑,也遇到了金铁不能熔化,老师便同我师母,夫妻二人一同跳入 熔炉献祭,随后宝剑铸成。从那之后,后人开山冶炼,都要穿上草衣系上麻绳(也就是穿丧服),然后才敢在山中铸炼金铁。现在我作剑不成,难道 是像老师遭遇的那样吗?”莫邪抬起头,与干将对视道:“老师知晓焚身以成神物,对我来说,又有什么困难?!”随后,莫邪剪断自己的头发和指 甲,纵身跳入熔炉,干将忍住悲恸,急令手下三百童男童女拉动风箱,添加煤炭,一时间炉火冲天,金铁销融,由此制成阴阳两把宝剑。干将称阳剑 为“干将”,阴剑为“莫邪”。阳剑上的花纹如同龟背,阴剑上的花纹如同水波(原文“阳作龟文,阴作漫理”,这时可以根据二剑的特征来对照龙 渊太阿了,《越绝书》记载“欲知龙渊,观其状,如登高山临深渊;欲知泰阿,观其釽,巍巍翼翼,如流水之波”,意思是“辨认龙渊,观其形态,就 像站在高崖边俯瞰下面的深渊(使人胆战心寒);辨认泰阿,观其剑纹,就像水从高处流下而产生的波纹”。莫邪与太阿,两剑都是流水纹,但流水纹会见于反复折叠锻打而成的刀剑,不足以证明唯一性;干将剑纹如龟背纹路,似乎很像湖北博物馆收藏的“越王勾践剑”,但《越绝书》并没有写明龙渊纹路, 只从主观角度描述了其观感。虽说《晋书》是正史,《吴越春秋》、《越绝书》是野史,但按照古人修史的一贯风格,正未必真,野未必假。几本 书相互参照可以得知,干将参与了“龙渊太阿”和“干将莫邪”的制造,太阿剑与莫邪剑的纹路相同,那么,龙渊剑(龙泉剑)上铭有“干将”,也可能是真的。)
此外,《吴越春秋》原文简练,“干将妻乃断发剪爪投于炉中”,使后人理解产生了分歧,一种认为把剪下来的头发和指甲投入炉中;另一种则认为“投于炉中”就是投身于炉中,是与“断发剪爪”并列的动作。当然,用“断发剪爪”的方式代替活祭,也是有依据的:“相传商汤推翻夏朝后,大旱七年,太史占卜的结果是‘须用人祭祀’。于是,商汤剪断自己的头发和指甲,(以之替代)自己作为祭品,在桑林社进行祈祷,其后,上天降下绵延千里的大雨。” 本文采信第二种,同样也是《东周列国志》所写的,莫邪以身殉剑,铸成神兵。这既符合莫邪言辞,突显出古人的“工匠精神”,又与《吴越春秋》的另一故事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