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建筑规模排名前十(莫高窟的建筑特点是什么)

莫高窟建筑规模排名前十(莫高窟的建筑特点是什么)插图

莫高窟建筑规模排名前十(莫高窟的建筑特点是什么)插图1

莫高窟最高大的窟檐建筑是莫高窟的标志性建筑“九层楼”,因窟檐为九层而得名。又因窟内塑造着莫高窟(编号第96窟,初唐)最大的坐佛北大像,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室内盘腿而坐的泥胎弥勒菩萨的造像,又俗称为“大佛殿”。其建筑高45米,共九层,最低通阔为14.4米,进深为15.5米。攒尖高耸,檐牙错落,依山崖而建。建筑为八角顶,覆盖北大像窟顶。顶上竖三米高宝瓶,下层八层为依崖建造的五间六柱大型两角窟檐。檐角皆上翘,下垂风铎。位置在莫高窟上寺石窟群的正中。

窟内弥勒的造像,高35.5米,两膝间宽度为12米,是中国国内仅次于乐山大佛和荣县大佛的第三大坐佛,在唐代就被称为“北大像”。这个洞窟的营造和建成,是莫高窟历史上的伟大创举,也是唐代前期国家强盛,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的象征。

据晚唐时写的《莫高窟记》中记载,第96窟是唐代武周证圣元年(695年)由禅师灵隐、居士阴祖等人建造的,塑造的是佛国三世中的“未来佛”弥勒佛,即释迦牟尼的“接班人”。武则天于公元690年登基称帝后,使用各种方式为她称帝制造舆论,并授意心腹薛怀义、法明等人撰写《大云经疏》。

《大云经疏》里附会武则天是“弥勒下世”。佛经曰:弥勒佛降世后,就会出现一个奇妙幸福的弥勒世界,这个极乐世界里没有刀兵之祸,粮食一种七收,树上生衣,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罗刹鬼扫地,龙王按时降雨,人均寿命八万四千岁,女子五百岁出嫁,人人丰衣足食,无病无灾,人们只要在生前虔诚信奉弥勒,死后就可以进入这个理想天国。武则天附会着《大云经疏》的舆论宣传效果顺利登上帝位,这身大佛就是这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建造的。

在佛教信仰中,弥勒将是释迦牟尼佛之后的下一尊佛,他将于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后降生人间。根据大乘佛经描述,弥勒成佛后,将带来一个极为祥和、富足的美妙世界。这些思想反映了当时人们向往美好、安定生活的殷切愿望。这尊弥勒佛像是倚坐的姿势,两腿自然下垂,目光下视,给人以高大威严的感觉。大佛的右手上扬作施无畏印,意思是拔除众生的痛苦;左手平伸作与愿印,意思是满足众生的愿望。

九层楼在初建时只有四层,晚唐( 874879 )年间建成五层,后经历代重修,在民国十七年左右,由当地百姓们集资,历时八年( 19281935 ),修建成现在的九层楼阁。据敦煌藏经洞出土的文献和现存于莫高窟几块碑文记载,此窟檐从它始建至今已经重修重建过六次。现存的窟檐已不是初建时的原貌,而是民国时重建的基本面貌。

今天看到的第96窟窟檐,九层飞檐依山而立,曾鸱伏脊,风铎悬响,梁术交错,层履复叠,巍峨绮丽。“结脊双鸱,玉豪扬彩,能与旭日连辉,堪同危峰争耸”,颇为壮观。

来源:中国科技新闻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最新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站长邮箱:12125980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