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至亲无非是父母兄弟,因为那是骨子里的基因在联系着彼此,天然的情谊。除此之外,世界上似乎没有更亲密的情谊了。有人说夫妻不是吗?夫妻属于姻亲,是通过男女的结合而构成的感情,可结也可离,很不稳定。
范式与张邵
世上还有一种感情是可以超越至亲的,那就是朋友间的友情,当然这种比较罕见。
无论何人,每个人的一生或多或少都会有几个朋友,有的朋友可以为之生死,有的朋友只是贪恋你的荣华富贵,可以同甘不能共苦,究竟哪些朋友属于什么类型的,这需要你用慧眼去发现和辨别。
历史上的真朋友很多,春秋时期著名的管鲍之交,而到了东汉时期,范式与张邵又为我们树立了生死之交的榜样。
范式与张邵年轻时是京师太学里的同学,两人关系很好。临别之际俩人约定,两年之后的今日,在张邵家里相聚。
两年后,当时约定的日期临近,张邵让自己的母亲准备饭菜以备招待范式,他母亲随口说道:“你们那是两年前的约定,还算数吗?人家恐怕早给忘了吧?”张邵十分肯定地说:“范式是个一诺千金的人,他一定会来的。
到了约定的那天,范式果然如约前来,俩人开怀畅饮,对月抒怀,尽欢而散。守约重信,范式果然是值得信赖的好朋友。
几年后,张邵身患重病不久于人世。弥留之际,张邵不无遗憾地说:“没能见上我的好朋友范式一面,实在是死不瞑目啊。”然后撒手人寰。
就在张邵去世的当天晚上,远在几百里之外的范式做了一个梦,他梦见张邵对自己说:“我已离开人世,将于某月某日下葬,你要是没忘记好朋友,应该前来为我送行。”
梦醒之后,范式痛哭流涕,梦中的第六感告诉他,他的好朋友张邵已经离世。于是,范式和太守告假,穿上丧服,驾上马车上路,他要马不停蹄地赶往汝南县张邵的家乡。
下葬
张邵下葬的这天上午,当时范式尚未赶到,说来奇怪,无论在场亲朋好友多么使劲努力,那口棺材怎么也放不进事先挖好的大坑里。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时,张邵的母亲心有所动,对众人说道:“难道是我儿有所等待吗?”于是就命众人先停下来,等等看。
果然没多久,大家看见,马路上远远地来了一辆白幔装饰的马车,一人穿着孝服哭喊着来了。没错,此人正是范式。
张邵的母亲明白了,儿子不愿入土,原来是在等待他的好朋友范式,他们要见最后一面啊。
范式在坟前哭着说:“元伯(张邵字元伯)慢走,死生异路,大家从此永别了。”
送葬的一千多人面对此情此景无不感动垂泪,大家动手将棺材下葬,这次非常顺利。范式又在墓旁栽上一颗松树,最后恋恋不舍地离去。
后人将范式与张邵的友情称之为“鸡黍之交”。两人的友情已经超越了尘世,连冥界都感应到了,实在让人感动,让人羡慕。人们常说,人生难得一知己,张邵能拥有范式这样的生死之交,虽死无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