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特实验(一二三年级简单小实验)

汉斯-克里 斯蒂安:奥斯特(Hans Chistin Oested), 丹麦物理学家。1820年因电流磁效应这一-杰出发现获英国皇家学会科普利奖章。

奥斯特实验(一二三年级简单小实验)插图

图片来自网络

19世纪初,很多有名的物理学家认为电和磁不会有任何联系,有些人做过寻求电和磁联系的实验,结果也都失败了。但奥斯特一直坚信电和磁之间一定有某种关系,电一定可以转化为磁。1820 年4月,在一次讲演快结束的时候,奥斯特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又做了次实验。他把一条非常细的铂导线放在一根用玻璃罩罩着的小磁针上方,接通电源的瞬间,他发现磁针跳动了一下。这一跳,使有心的奥斯特喜出望外,竟激动得在讲台上摔了一跤。但是因为偏转角度很小,而且不是很规则,这一跳并没有引起听众注意。

奥斯特实验(一二三年级简单小实验)插图1

图片来自网络

之后,奥斯特花了三个月时间,做了许多次实验,发现磁针在电流周围都会偏转;在导线的上方和导线的下方,磁针偏转方向相反;在导体和磁针之间放置非磁性物质,比如木头、玻璃、水、松香等,不会影响磁针的偏转。

奥斯特实验(一二三年级简单小实验)插图2

图片来自网络

1820年7月21日,奥斯特写成《论磁针的电流撞击实验》的论文,正式向学术界宣告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这篇短短的论文使欧洲物理学界产生了极大震动,大批实验成果随之出现,由此开辟了物理学的新领域一一电磁学。

最新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站长邮箱:12125980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