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兄弟销量排名前十(玉米收割机排名)

山西日报记者 邓伟强 通讯员 郑慧梅

成立新农人组合,种植加工有机黑玉米,把有机黑玉米在各大电商平台上销售,探索开发玉米糁、玉米糊、玉米片、玉米粽、玉米醋等新产品,把1根黑玉米从最初的1元多卖到10元多,一年创收800万元……这些都是忻州青年张世元、王勇峰俩人的杰作,由于整天和玉米打交道,围绕玉米做文章,熟悉他们的人都亲切地称他们“玉米兄弟”。

返乡创业

“玉米哥”张世元,土生土长的忻州人,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他对土地有一份特殊的感情。“中专毕业后,我就在外打工,种过菜、养过蜗牛,还卖过羊肉串,打拼数年还是觉得回老家踏实,决定靠打工积累的经验回老家创业!” 回乡创业初期,张世元曾尝试种谷子、做杂粮,都相继失败了,最终对黑玉米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黑玉米由于富含花青素、营养价值高的优点,在市场上十分走俏。目标确定后,张世元决定搞黑玉米种植,一个人忙不过来,于是他把曾经一起打工的好兄弟王勇峰召集过来,2010年他俩开启了种植黑玉米的新事业。

屡遇波折

万事开头难。种植黑玉米第一年,他们按照企业常规做法,小面积种植,收成很好,销量也特别好,挣了点钱。所以在第二年就决定扩大生产规模。没想到的是,因为加工量暴增,产品的灭菌和包装环节出现问题,导致200万根真空玉米胀袋变质,一下子亏损了300多万元,拖欠了种植农户的工资,兄弟俩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开弓没有回头箭。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思考,“玉米哥”张世元决定从差异化种植下功夫,走品质路线,对黑玉米做有机种植,从拼价格转向重品质。2012年,他们在忻府区合索乡打造了第一块有机种植基地,基地不用化学肥料,严格按照有机农业的生产标准规范种植,同时向北京中安质环申请做有机种植认证。

2014年,经过两年的转换期后,他们所种的黑玉米取得了正式的有机证书,在全国有机玉米种植中也是最早的一批。为了留住黑玉米的新鲜口感,玉米成熟时,种植户清晨5点起开始采摘,在太阳出来前送到山脚下,避免水分蒸发。不除掉外衣,真空封口,高温灭菌,保证每根玉米的营养成分不丢失。为了解决大家的信任问题,“玉米哥”和团队还克服多种困难,在合索基地建立了异地实时监控,消费者只要上网就可以亲眼见证有机种植的全过程,让大家吃得放心。

有机产品品质是很不错的,但是由于产量低成本高,因而售价也高,再加上大部分消费者对有机理念认识不足,销售非常困难。他们找各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礼盒礼品市场、有机食品超市、品牌电商、进口食品商店等打通销售渠道,却收效甚微,企业艰难维系。

迎来机遇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5年,农特产品微商兴起,兄弟俩也迎来第一个转机。利用“互联网+”,立足于线上销售,组成“玉米兄弟”CP,为自己贴上标签,开启了全新的销售模式,一步步打通了产品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通道,将产品销到全国各地。这一年,他们200天就卖出100万穗黑玉米。

目前,“玉米兄弟”建立了1200亩有机种植基地,其中黑玉米800亩,谷子400亩,还有15亩生产厂区。种植加工带包装销售涉及年用工约1.5万工时,涉及农户约400户,促进农民每亩增收500多元。“玉米兄弟”品牌的黑玉米,在各大电商平台均有入驻,淘宝店铺已经开设6年,今年6月份,入驻天猫开设旗舰店,11月份入驻京东,销售额均平稳上升,顾客反应良好,回购率高达60%。

“创业一定要去拼搏,要去拼品质、拼服务、拼创新、拼营销,做最好的有机黑玉米是我们不变的初心,也是我们今后一直要坚持做的事。”“玉米弟”王勇峰说。

最新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站长邮箱:12125980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