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3 月 8 日,也是一年一度的国际妇女节。这是一个为了致敬妇女在政治、经济等领域所作出的突出贡献,以及表达对女性的尊重、认可和理解而设立的节日。
回顾人类千百年来的历史,女性一直或多或少地遭受着歧视和不公正对待。这种性别偏见体现在多个领域,让她们的发展受到了掣肘。
在过去,多个国家或地区都曾发布过禁止女性进入大学接受教育的法规。少数优秀的女性成功地突破重围,获得知名大学的博士学位,并在其所在领域内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如今,接受教育和工作已经成为女性的常态,女性科技从业者也不再是“稀有存在”。在 21世纪的今天,她们仍在努力推动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来源:Pixabay)
诺贝尔奖是全球影响力最大的奖项之一,自 1901 年第一次颁发以来,到 2022 年为止,总计颁给了 900 多位科学家。值得注意的是,女性获奖者仅有 59 人。
而在物理学、化学以及生理学或医学这三个自然科学领域获奖的女性,共有 24 人。女性获得者占比虽少,但她们取得的成就不可忽视,她们的事迹彪炳史册。
为迎接国际妇女节的来临,DeepTech 在此特地盘点了上榜前述三个领域的女性获奖者及相关简介。
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女性得主
玛丽·居里(Marie Curie)
图丨玛丽·居里(Marie Curie)(来源:资料图)
1867 年,她出生在波兰华沙的一个教师家庭。24 岁时,她来到法国巴黎学习,并在巴黎大学学习物理、化学和数学。她与皮埃尔·居里(Pierre Curie)在工作中相识相知,并走入婚姻,之后一同孜孜不倦地开展针对放射性物质的研究。
法国物理学家亨利·贝克勒尔(Antoine Henri Becquerel)在 1896 年发现了放射性现象,居里夫妇对该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
她们发现沥青铀矿石的放射性比一般的铀矿放射性要强很多,她们据此推测:沥青铀矿石中必定含有某种未知的放射成分,其放射性远远大于铀的放射性。
在之后的几年中,居里夫妇不断地提炼沥青铀矿石中的放射成分。经过不懈的努力,她们终于成功地分离出了氯化镭并发现了两种新的化学元素:钋和镭。因为她们在放射性上的发现和研究,居里夫妇和亨利·贝克勒尔(Antoine Henri Becquerel)共同获得了 1903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玛丽·居里也因此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
玛丽亚·格佩特·梅耶(Maria Goeppert Mayer)
图丨玛丽亚·格佩特·梅耶(Maria Goeppert Mayer)(来源:资料图)
1906 年,她出生于德国卡托维兹。1930 年,她在德国哥廷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与约瑟夫·爱德华·梅尔(Joseph Edward Mayer)结婚后,她移居美国,后在几所大学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其中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而在原子核的周围又分布着具有固定数量的电子。1949 年,她与德国核物理学家汉斯·延森(Hans Jensen)提出了一个原子核模型。她的模型解释了“为何特定数量的核子使原子核特别稳定”这个困惑物理学家许久的问题,这些数被称作幻数。原子核具有不同能级的壳层,而质子和中子就分布在其中。
因在发现原子核壳层结构方面的贡献,她和汉斯·延森(Hans Jensen)、匈牙利-美国理论物理学家及数学家尤金·保罗·维格纳(Eugene Paul Wigner)共同分享了 1963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唐娜·斯特里克兰(Donna Strickland)
图丨唐娜·斯特里克兰(Donna Strickland)(来源:资料图)
1959 年,她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圭尔夫。她先在安大略省汉密尔顿的麦克马斯特大学学习,后在美国罗切斯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89 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唐娜开始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工作。1997 年起,她开始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工作。
1985 年,她和美国密歇根大学 AD Moore 杰出大学名誉教授杰哈·莫罗(Gérard Albert Mourou)在不破坏放大材料的条件下,成功地创造了高强度的超短激光脉冲。
他们先是拉伸激光脉冲以降低峰值功率,接着放大它们,最后压缩它们,促使脉冲的强度急剧增加。因开发了高强度超短光脉冲生成方法,她和美国物理学家亚瑟·阿斯金(Arthur Ashkin)、杰哈·莫罗(Gérard Albert Mourou)分享了 2018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安德烈娅·盖兹(Andrea Ghez)
图丨安德烈娅·盖兹(Andrea Ghez)(来源:资料图)
1965 年,她在美国纽约出生。大学伊始,她先主修数学,后来改学物理。1987 年,她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学士学位。1992 年,她在加州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
黑洞作为一种具有超大质量的致密天体,具有超强的吸引力,以至于包括光在内的任何东西都无法从中逃逸。因此,人们只能通过辐射和附近物体的运动来观测黑洞。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她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教授莱因哈德·根策尔(Reinhard Genzel)及其各自的研究团队开发并完善了用于研究恒星运动的技术。基于对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致密天体的发现,她获得了 2020 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诺贝尔化学奖的女性得主
玛丽·居里(Marie Curie)
图丨玛丽·居里(Marie Curie)(来源:资料图)
因发现了钋和镭元素,以及成功分离了纯金属镭,在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 8 年后,她又获得了 1911 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最值得一提的是,她是第一位获得诺奖的女性,也是第一位两次获得诺奖的女性,更是唯一一位在物理学和化学两个领域都获得了诺奖的女性。
伊雷娜·约里奥·居里(Irène Joliot-Curie)
图丨伊雷娜·约里奥·居里(Irène Joliot-Curie)(来源:资料图)
1897 年,她在法国巴黎出生,是著名科学家居里夫妇的女儿。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她协助母亲工作。战争结束后,她在巴黎大学学习,后来到父母创办的研究所工作。
1934 年,她和丈夫让·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Jean Frédéric Joliot-Curie)发现了人工放射性——她们在利用 α 粒子(氦原子核)轰击一块薄铝片时,发现了一种新的穿透性很强的辐射。
即便他们把辐射源移除后,薄铝片仍然具有放射性,这是因为α粒子轰击铝-27,释放出了一个中子,并形成磷的放射性同位素磷-30,而磷-30 并不稳定,又会释放出正电子,形成更加稳定的同位素。因实现了新的放射性核素的合成,他们获得了 1935 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多萝西·克劳福特·霍奇金(Dorothy Crowfoot Hodgkin OM)
图丨多萝西·克劳福特·霍奇金(Dorothy Crowfoot Hodgkin OM)(来源:资料图)
1910 年,她出生于埃及开罗。她从小就对化学充满热情,16 岁时,她收到了母亲送的一本关于 X 射线晶体学的书籍,这让她坚定了要从事化学研究的决定。
在英国剑桥大学纽汉姆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时,她开始意识到 X 射线晶体学在确定蛋白质结构方面的潜力。后来,借助大量的 X 射线衍射图像、广泛的计算和深入的分析,她先于 1945 年成功地确定了青霉素的结构,后在 1955 年完成了对结构最为复杂的维生素 B12 的结构测定。基于通过 X 射线技术对重要生化物质结构进行测定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她获得了 1964 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阿达·E·约纳特(Ada E. Yonath)
图丨阿达·E·约纳特(Ada E. Yonath)(来源:资料图)
1939 年,她在以色列的耶路撒冷出生。她先在耶路撒冷的希伯来大学学习化学,又在以色列雷霍沃特的魏茨曼科学研究所获得晶体学博士学位。除了在上述的研究所中担任研究员之外,她还在欧洲和美国的几所大学工作过。
对于有机生命体来说,大部分生命活动是由细胞核糖体中产生的蛋白质分子来控制的。20 世纪 70 年代,她开始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研究。
2000 年,她和团队成功地利用 X 射线晶体学,完成了由数十万个原子组成的核糖体的结构图的绘制。基于对该研究领域所作的突出贡献,她获得了 2009 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弗朗西斯·H·阿诺德(Frances H. Arnold)
图丨弗朗西斯·H·阿诺德(Frances H. Arnold)(来源:资料图)
1956 年,她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高中毕业后,她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学习机械和航空航天工程专业。后来,她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并在 1985 年获得了化学工程博士学位,现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教授。
进化代表着物种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有利于推动生命多样性的发展。基于基因变化和选择的原理,她首次创建了“定向进化”的方法,并用它来快速地改造酶的功能。她在“定向进化”领域做了奠基性的工作。
基于这一研究成果,她与美国密苏里大学教授乔治·P·史密斯(George P. Smith)以及英国分子生物学家格雷戈里·P·温特尔(Gregory P. Winter)共同获得了 2018 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埃玛纽埃勒·沙尔庞捷(Emmanuelle Charpentier)
图丨埃玛纽埃勒·沙尔庞捷(Emmanuelle Charpentier)(来源:资料图)
1968 年,她出生于法国奥尔日河畔瑞维西。她先在巴黎第六大学学习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和遗传学,后在巴斯德研究所攻读博士,并获博士学位。现就职于德国柏林马克斯·普朗克病原学研究室和柏林洪堡大学生物学系。
2012 年,她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化学及生物学教授珍妮弗·A·道德纳(Jennifer A.Doudna)共同开发了一种高精度的基因组编辑方法。该方法使用了一种细菌的免疫系统,可以通过一种基因剪刀切断病毒的 DNA 来阻止病毒繁殖。
通过提取和简化基因剪刀的分子成分,他们使其具有普遍适用性。因“开发基因组编辑方法”方面作出的贡献,她与珍妮弗·A·道德纳(Jennifer A.Doudna)一同获得了 2020 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珍妮弗·A·道德纳(Jennifer A.Doudna)
图丨珍妮弗·A·道德纳(Jennifer A.Doudna)(来源:资料图)
1964 年,她出生于美国华盛顿特区。在她 7 岁时,因父亲工作原因,其全家搬至美国夏威夷。从小对大自然的好奇和家庭的良好教育,激发了她对科学的兴趣,并致力于成为一名科学家。
高中毕业后,她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克莱蒙特市波莫纳学院学习生物化学,随后选择到哈佛医学院攻读生物化学和分子药理学的博士学位。因“开发基因组编辑方法”方面作出的贡献,她和埃玛纽埃勒·沙尔庞捷(Emmanuelle Charpentier)一同获得了 2020 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卡罗琳·贝尔托齐(Carolyn Bertozzi)
图丨卡罗琳·贝尔托齐(Carolyn Bertozzi)(来源:资料图)
1966 年,她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首府波士顿。1988 年,她从美国哈佛大学毕业,后在贝尔实验室与斯坦福大学化学系副教授克里斯·奇西(Chris Chidsey)一起工作。1993 年,她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化学博士学位。
她以横跨化学和生物学的工作而闻名,并创造了“生物正交化学”的术语。2000 年前后,她开始在生物体中使用能将分子结构快速有效地结合的“点击化学”方法,并开发了生物正交反应,这是一种在生物体内部发生,而不会破坏细胞的正常化学反应。基于上述贡献,她获得了 2022 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女性得主
格蒂·特蕾莎·科里(Gerty Theresa Cori)
图丨格蒂·特蕾莎·科里(Gerty Theresa Cori)(来源:资料图)
1896 年,她出生于奥匈帝国的布拉格(现捷克共和国)。1920 年,她在德国布拉格大学医学院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之后与同班同学卡尔·科里(Carl Cori)结婚。
这对夫妇对人体如何利用能量具有浓厚的兴趣。1929 年,他们描述了“科里循环(Cori cycle)。当肌肉收缩时(尤其是供氧量不足时),通过糖酵解形成乳酸,它会在肝脏内在乳酸脱氢酶作用下变成丙酮酸,接着通过糖异生途径生成为葡萄糖。葡萄糖进入血液形成血糖后,又被肌肉摄取,这就构成了一个“肌肉-肝脏-肌肉”循环。
他们对糖原如何分解为葡萄糖进行了研究,在 1938 年至 1939 年期间,发现了能够引发糖原分解的酶,并据此在试管中实现了糖原的合成。因发现糖代谢中的酶促反应,她与丈夫卡尔·科里以及阿根廷医生贝尔纳多·奥赛(Bernardo Houssay),共同分享了 1947 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罗莎琳·耶洛(Rosalyn Yalow)
图丨罗莎琳·耶洛(Rosalyn Yalow)(来源:资料图)
1921 年,她出生于美国纽约市的布朗克斯。高中毕业后,她进入了女性免费入学的纽约市立大学亨特学院。1941 年 1 月,她从亨特学院毕业。1945 年,她获得了美国伊利诺斯州立大学的博士学位。
她和美国科学家所罗门·贝森(Solomon Berson)共同开发了用于测量体内的低浓度物质的放射免疫测定法。为了实现对胰岛素的追踪,他们将放射性碘注射到了患者的血液中。
这种方法帮助他们证明了Ⅱ型糖尿病的形成原因,即由于身体对胰岛素的低效利用,纠正了此前人们认为这种疾病是由缺乏胰岛素导致的错误认识。因开发多肽类激素的放射免疫分析法,她获得了 1977 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芭芭拉·麦克林托克(Barbara McClintock)
图丨芭芭拉·麦克林托克(Barbara McClintock)(来源:资料图)
1902 年,她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德。1923 年,她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获得了理学学士学位,又分别于 1925 年和 1927 年获得了该校的植物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她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玉米细胞遗传学。
她对玉米的遗传性状进行了研究,发现了包括易位、倒位、缺失、环状染色体功能等在内的、与玉米染色体遗传变异有关的诸多重要现象。
20 世纪 40 和 50 年代,她提出了转座因子理论,即基因在染色体上能移动改变位置。芭芭拉以玉米遗传学的研究成果推动和促进了细胞遗传学这一遗传学分支学科的建立。
她对可移动基因——转座基因进行深入研究,是基因调控的“调节-操纵子理论”的先驱。因发现可移动基因,她获得了 1983 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丽塔·列维-蒙塔尔奇尼(Rita Levi-Montalcini)
图丨丽塔·列维-蒙塔尔奇尼(Rita Levi-Montalcini)(来源:资料图)
1909 年,她出生于意大利都灵。她十几岁时想成为一名作家,但最终决定在意大利都灵大学学习医学。1946 年,她被邀请至美国圣路易斯的华盛顿大学工作,并在那里开展了三十年的研究工作。
人类从一个细胞发展而来,然后分裂形成新的细胞,这些新细胞还会进一步地分裂与繁殖,并逐渐形成类型和功能不同的细胞。她为我们了解上述人类生命的发展过程做出了突出贡献。
1952 年,她从观察到的某些能够导致神经细胞快速生长的癌组织中分离出了神经生长因子,并通过将肿瘤块转移到小鸡胚胎中,建立了充满神经纤维的细胞群。因发现生长因子,她获得了 1986 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格特鲁德·B·埃利恩(Gertrude B. Elion)
图丨格特鲁德·B·埃利恩(Gertrude B. Elion)(来源:资料图)
1918 年,她出生于美国纽约。1937 年,她在纽约市立大学亨特学院获得化学学士学位。1941 年,她获得纽约大学硕士学位,并在 1989 年获得了纽约大学坦顿工程学院(当时的纽约理工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
她的研究对新药物乃至整个医学领域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以前的药物主要是通过天然物质生产的。
20 世纪 50 年代,她和美国药理学家乔治‧H‧希青斯(George H. Hitchings)开发了一种生产药物的系统方法,并生产了第一批能够治疗白血病的药物。因发现药物治疗的重要原理,她获得了 1988 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克里斯汀·纽斯林-沃尔哈德(Christiane Nüsslein-Volhard)
图丨克里斯汀·纽斯林-沃尔哈德(Christiane Nüsslein-Volhard)(来源:资料图)
1942 年,她出生于德国马格德堡。1974 年,她在德国图宾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作为德国的发育生物学家,她研究生物的发育发展过程。生命起始于受精卵分裂和新细胞的形成,而新的细胞也会随之分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细胞开始改变,比如一些细胞组成心脏,另一些细胞组成神经通路等。
她和美国进化发育生物学家艾瑞克·威斯乔斯(Eric Wieschaus)一同研究了果蝇的发育过程,并鉴定出 15 种基因在果蝇胚胎发育成熟个体中有关键作用,找到了生命启动的关键基因。因发现早期胚胎发育的遗传控制机制,她获得了 1995 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琳达·B·巴克(Linda B. Buck)
图丨琳达·B·巴克(Linda B. Buck)(来源:资料图)
1947 年,她出生于美国华盛顿州的西雅图。1975 年,她在西雅图华盛顿大学获得了心理学和微生物学学士学位。1980 年,她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达拉斯西南医学中心获得了免疫学博士学位。
1991 年,她和美国分子生物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Richard Axel)一起发现了,人类 DNA 中的数百个基因为位于鼻子中的嗅觉神经元中的特定气味编码的原因。因“发现了气味感受器和嗅觉系统的组织”,她获得了 2004 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Françoise Barré-Sinoussi)
图丨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Françoise Barré-Sinoussi)(来源:资料图)
1947 年,她出生于法国巴黎。她从小就对大自然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常常在公园里观察动物和植物。1974 年,她在巴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逆转录病毒是由 RNA 组成的病毒,其基因可以结合到宿主细胞的 DNA 中。1983 年,她和法国病毒学家吕克·蒙田(Luc Montaigner)在淋巴腺肿大的患者身上发现了一种逆转录病毒,它会对淋巴细胞,一种人体免疫系统非常重要的血细胞进行攻击。
后来,该病毒被证明是艾滋病的病因,被命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virus,HIV)。因发现并分离出一种全新的逆转录病毒——HIV 病毒,她获得了 2008 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伊丽莎白·H·布莱克本(Elizabeth H. Blackburn)
图丨伊丽莎白·H·布莱克本(Elizabeth H. Blackburn)(来源:资料图)
1948 年,她出生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的霍巴特。她从小就对动物和自然具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并在 1970 年和 1972 年先后获得了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学士和硕士学位。1975 年,她在英国剑桥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
众所周知,生物体的基因信息储存在 DNA 分子中,而后者存在于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当一个细胞发生分裂时,它的染色体会被复制,而染色体的每一端都会有一个可以保护它的端粒。
1980 年,她发现端粒具有特定的 DNA,并在 1982 年和合作者进一步证明了端粒可以防止染色体断裂。
因为发现了端粒和端粒酶保护染色体的机理,她和美国生物化学家和遗传学家杰克·W·绍斯塔克(Jack W. Szostak)、以及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系教授卡罗尔·W·格雷德(Carol W.Greider)共同获得了 2009 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卡罗尔·W·格雷德(Carol W.Greider)
图丨卡罗尔·W·格雷德(Carol W.Greider)(来源:资料图)
1961 年,她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圣地亚哥。1983 年,她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创意研究学院,获得生物学学士学位。在此期间,她还在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并在那里取得了重大科研突破。
1987 年,她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了博士学位,其导师是伊丽莎白·H·布莱克本(Elizabeth H. Blackburn)。后来,她们和美国生物化学家和遗传学家杰克·W·绍斯塔克(Jack W. Szostak)合作发现了可以产生端粒的端粒酶,并共同获得了 2009 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梅·布莱特·莫索尔(May-Britt Moser)
图丨梅·布莱特·莫索尔(May-Britt Moser)(来源:资料图)
1963 年,她出生于挪威福斯纳瓦格。1995 年,她获得了挪威奥斯陆大学医学院的神经生理学博士学位。1996 年,她被任命为挪威科技大学心理学系生物心理学副教授,2000 年,她晋升为神经科学教授。
2005 年,她与合作者发现了一种细胞,其对于确定靠近位于大脑中心区域的海马体的位置至关重要。他们发现,当小老鼠经过空间中排列成六边形网格的特定点时,能够形成导航坐标系统的神经细胞会被激活。
后来,他们又对这些不同类型的细胞的合作进行了深入研究。由于“发现了构成大脑定位系统的细胞”,她获得了 2014 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屠呦呦(Tu Youyou)
图丨屠呦呦(来源:资料图)
1930 年,她出生于浙江宁波。1951 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生物医药学习。1955 年,其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接受了两年半的中医培训之后,她来到中国中医研究院(后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
20 世纪 70 年代,她在对传统的草药进行研究之后,选择专注于青蒿,并成功提取出一种能够抑制疟原虫的药物——青蒿素。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药物,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并改善了更多人的生命健康状况。因发现新的抗疟疾疗法,她获得了 2015 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以上是对于历届诺奖女性得主的盘点。“才德的女子很多,惟独你超过一切!”毫无疑问的是,诺奖史上那些不容忽视的女性“她力量”,将永远在人类科学史的长河上熠熠闪光。再次祝福所有女性节日快乐!
研究表明,预计到 2030 年,从事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领域的男女比例为 7:3。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世界需要科学,科学需要女性,我们需要并期待听到科学世界里更多的女性声音。致敬发现的她 #TR35 China # 妇女节特别策划。2022 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TR35)中国入选者名单将于 3 月 30 日在北京发布。大幕将启,敬请期待!
支持:邹名之、张智(按姓氏笔画排名)
参考资料:
https://www.nobelpriz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