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刺客(要离为何没有被写入四大刺客)

一、前言

刺客是人类历史中最古老的行业之一,中国职业刺客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常由于政治原因,负责对目标人物进行刺杀。刺客行刺目的往往以图在短时间内,让目标人物及其相关事物遭受致命打击。

汉朝史学家司马迁著作《史记》中的文章《刺客列传》为中国最早的刺客传记体史料,其中以“士为知己者死”作信条的"四大刺客"最为闻名。

四大刺客(要离为何没有被写入四大刺客)插图

刺客

中国早期的刺客,其行刺动机较为单纯,往往因感激委托人的恩德而去行刺,因此带有一些侠的气息。秦朝以后的刺客,行刺动机多为金钱、名声、仇恨、政治等各类原因。

刺客的活动一般非常隐秘,往往趁目标人物不备之时展开刺杀。唐朝诗人李白曾在《侠客行》中写道"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鲜明地刻画了这一神秘人物的特色。

二、四大刺客

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中高度评价专诸、豫让、聂政、荆轲这四位义士的英勇事迹,我们不能仅仅看到他们为“义”赴死的壮举,而忽略了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

他们的行动,虽然有的成功,有的失败,但他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信念和追求。他们的行为并没有违背自己的良心,这是他们能够名垂后世的原因。

四大刺客(要离为何没有被写入四大刺客)插图1

刺客

尽管他们的行动看起来似乎是为了报答知己而舍生取义,但我们不能忽略他们内心深处的想法和追求。对于他们来说,为“义”而死,可能是一种荣誉和责任,也是对自己信仰的一种表达。

三、彗星袭月、鱼肠刺僚——专诸

在流亡吴国的途中,伍子胥巧遇了专诸,他正与别人打得不可开交。专诸的怒气犹如万夫之勇,令人敬畏。

伍子胥看出了专诸的勇气和决心,决定与他结交。当伍子胥向吴王建议攻打楚国时,吴国的公子光却以私人恩怨为由劝阻了吴王。伍子胥明白公子光的用心,但并没有因此怀恨在心

相反,他看出了公子光想要夺取王位的野心,并主动将专诸推荐给了他,公子光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聚集了一批有才能的人,对出身卑微的专诸也以厚礼相待,这使得他赢得了许多忠臣的支持。

四大刺客(要离为何没有被写入四大刺客)插图2

专诸

周敬王四年,楚平王辞世,吴王回想起伍子胥曾提及的攻楚利益,于是派遣自己的两位弟弟公子盖余、属庸率军包围了楚国的谮城。

吴王企图趁楚新君初立之际攻城掠地。然而,入楚境的吴国军队并未如愿以偿,楚国迅速出动军队,切断了公子盖余、属庸的后路,使得吴军无法撤退。

面对朝中缺乏忠言逆耳之臣的局面,公子光下定决心采取行动。他以设宴邀请吴王为借口,暗中指使武士在地下室埋伏。

吴王僚并非平庸之辈,他派遣卫队从王宫一直排列到公子光的家中,门户、台阶两旁都是吴王僚的亲信,夹道而立的侍卫都举着长矛。这一切都是为了保障自己的安全。然而,公子光早已在暗中策划刺杀吴王僚的行动。他趁着吴王僚赴宴的机会,发动了一场突袭。

四大刺客(要离为何没有被写入四大刺客)插图3

专诸

在盛宴的觥筹交错之间,公子光借口身体不适离席,秘密地来到地下室。他委托专诸将宝剑鱼肠藏在烤鱼腹中,然后由专诸将这盘烤鱼呈献给吴王僚。

当专诸来到吴王僚面前,他突然撕开鱼肚,趁机用匕首刺杀了吴王僚。尽管这一击得手,但专诸并没有机会逃跑,他也被吴王僚的侍卫迅速杀死。

四、斩衣三跃,以死报恩——豫让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出自于古代四大刺客之一的豫让。豫让曾经在晋国的范氏和中行氏家族中担任过家臣,但是他并未受到重用。

然而,当豫让成为智伯的家臣后,他的才华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智伯对他非常尊重,主臣之间关系密切。豫让因此对智伯忠诚无比。然而,好景不长,智伯在讨伐赵襄子时失败,被赵襄子和韩、魏两家合谋灭掉。三家分割了他的领土,赵襄子曾与智伯有过节,于是把他的头盖骨漆成饮具。

在智伯的领土被瓜分后,豫让选择了遁世隐居。他无法忘记智伯的恩情,誓言“必为报雠而死,以报智伯,吾无愧矣”。

四大刺客(要离为何没有被写入四大刺客)插图4

豫让

于是豫让化名伪装,以一个受过刑的人的身份,潜入赵襄子的宫廷修整厕所。他藏刃于身,等待时机刺杀赵襄子。然而赵襄子并非泛泛之辈,他的心觉察到了危机。

豫让被捕后坦然直言:“欲为智伯报仇!”面对手下的建议杀之以绝后患,赵襄子却为豫让的义气所感动:“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于是释放了豫让。

谋划未能成功,豫让感到极度失落。为了实现他的计划,他决定采用一个新策略。他涂上油漆,让自己的皮肤溃烂,吞下炭火使自己的声音变得嘶哑。他尽力乔装打扮,使自己的相貌不再被人认出。他开始沿街讨饭,甚至他的妻子也没有认出他来。

然而,一位朋友还是认出了他。这位朋友看到他这副人不人鬼不鬼的模样,流着眼泪说:“以你的才能,如果委身成为襄子的臣子,襄子一定会亲近你。”

然而,豫让拒绝了这位朋友的提议,他不想背叛曾经的恩主智伯,并且希望自己所做所为能够使天下后世的那些怀着异心侍奉国君的臣子感到惭愧。

豫让并未因赵襄子的强大势力而退缩。摸准了赵襄子出现的时间和路线后,豫让提前藏在一座桥下。当赵襄子经过时,马突然受惊,赵襄子猜测有人想要行刺,极有可能是豫让。于是他派手下四处寻找,发现了豫让。

四大刺客(要离为何没有被写入四大刺客)插图5

豫让

赵襄子有些生气,便责问豫让。他提到豫让曾是范氏和中行氏的家臣,智伯将他们消灭后,豫让没有为他们复仇,反而成为了智伯的家臣,当智伯被赵襄子消灭后,为何豫让三番两次找他报仇?

豫让回答道:“我曾经为范氏、中行氏效力,然而他们对待我的态度就像普通人一样,所以我也就用普通人的方式来回馈他们。至于智伯,他以国士的礼遇对待我,所以我以国士的规格来报答他。”

赵襄子对此深感感动,但他无法满足豫让的愿望,也不能再次放走他,否则豫让可能会再次尝试刺杀。于是他下令士兵将豫让围住,豫让知道自己无法实现愿望,便请求赵襄子给他一件衣服,象征性地刺杀。

赵襄子同意了。豫让拔出宝剑,多次跳起来击刺赵襄子的衣服,高呼:“我可以向下回报智伯了!”然后伏剑自杀。豫让的事迹感动了赵国众多的有志之士,他们为他的死悲伤哭泣。

五、白虹贯日,义亲两全——聂政

为求避祸,聂政与母亲、姐姐来到齐国,冀望能隐姓埋名,过上平淡生活。然而,一名叫严仲子的韩人,曾在韩哀侯府为臣,因与韩相侠累有深仇,为逃避侠累的追杀,游历各国,寻找能为己复仇之人。

在齐国,严仲子听闻聂政勇猛无比,特意前来拜会,聂政虽拒绝了严仲子所赠黄金,但在严仲子屏退众人并表明期待后,聂政考虑到年迈的母亲与未嫁的姐姐,婉拒了严仲子的请求。尽管严仲子尽显宾主之礼,聂政始终坚守自己的立场。

四大刺客(要离为何没有被写入四大刺客)插图6

聂政

随着时间的流逝,聂政的姐姐已经出嫁,家中已无亲人。为了报答严仲子的知遇之恩,他决定出山帮助严仲子报仇。虽然聂政曾是个市井屠夫,但他凭借着一身武艺和勇气,孤身一人刺杀了韩国宰相侠累,并击退了对方左右的数十人。

为了不连累严仲子和出嫁的姐姐,聂政在完成使命后选择自杀。他自毁面容、挖去双眼、剖腹挑肠,以惨烈的方式离开了这个世界。他的英勇事迹令人敬佩不已。

六、易水诀别,图穷匕见——荆轲

当大秦的铁骑席卷而来,逼近易水,燕国太子丹明白时间的紧迫,但是,他并未将心思放在操练军队或联合其他国家共同抗秦上,反而寻思着另辟蹊径——刺杀。

他首先拜访了被人们敬仰的田光,希望他能助自己一臂之力。然而,田光以年老体衰为由婉拒了他的请求。不过,田光看出了太子丹的坚定决心,便向他推荐了荆轲。

田光甚至为了激励荆轲,挥刀自尽,以自己的生命激发荆轲的勇气。最终,荆轲决定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荆轲被太子丹奉为上卿,“供太牢具,异物间进,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适其意”,荆轲一等再等,始终没有行动的表示。

四大刺客(要离为何没有被写入四大刺客)插图7

荆轲

当秦将王翦即将攻破赵国,兵锋直指燕国时,太子丹感到恐慌。他急忙找到荆轲,请求实施刺杀秦王的计划。

尽管有各种条件和帮助,但荆轲知道这并非小事,他在寻找一个真正的同伴,却无人响应。荆轲在易水边哀叹:“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太子丹的猜忌和不理解让荆轲感到愤怒,然而他还是踏上了这条不归路,也正是这份大意他刺秦失败,最终葬送性命。

七、结语

这四人的刺杀有成功有失败,但这四大刺客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共同点:

一、在他们看来,自己本是“平凡之人”,却得到显贵人士的赏识,甚至成为其亲密心腹,这是无比的荣耀。他们感到无以为报,唯有以自己的生命作为回报,这也能解释他们为何如此重视“士为知己者死”。

四大刺客(要离为何没有被写入四大刺客)插图8

刺客

二、这四人都是感情丰富、重情重义的男子汉,他们铭记恩情,甚至愿意以死来回报,这充分展现了“义”的重要性。尽管他们在人生中有成功也有失败,但这种“舍生取义”的精神值得我们现在钦佩和赞扬

最新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站长邮箱:12125980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