鹫山三少
三年的疫情封闭,消磨了人的心智和热情,“宅家”和“晒朋友圈”成了时尚。今年,随着疫情的放开和消失,瞬间点燃了旅游的热情,五一假期各大景点人满为患,人在桥上看风景,风景在桥下看人,如此火爆的行情,我也忍不住有了冲动,又适逢中秋国庆放假,于是决定去千鸟湖走走,行前咨询了一下说有亚运会比赛禁止进入,无奈选择了老家诸暨的五泄,说来惭愧,作为一个诸暨人今天为止,还是第一次来游五泄,太对不起家乡的美景了,这还是老家唯一的省级重点风景区之一,也是国家级森林公园。
五泄风景区位于诸暨市西北23公里处,据说有72峰、36坪、25崖、10石、5瀑、3谷、2溪、1湖,号称“小雁荡”。五泄的最早成名应该在北魏时期,山水鼻祖郦道元在他的《水经注·浙江水》中这样描述的“凡有五泄……此是瀑布,土人号为洩也。”看到这个“洩”字,又使我想到另外一个地方洩头,老家的土话可不叫“泄头”,而叫“宿头”,有从诸暨县里到洩头的公共汽车,路过我老家镇上,所以记得特别清楚,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公共汽车?原先傻傻的以为是洩头是嵊县的,查了手机才知道是陈蔡东白湖的,那地方以前叫西岩乡,不过到的确与嵊县交界,洩,瀑布也,洩头应该是指瀑布的源头。
小时候一直纠结 “洩”字,为什么一个叫泄一个叫宿,不是多音字,出处在于乡音土话。五洩讲真小时候真不清楚在哪里?只晓得离老家很远,在县上(我们都把诸暨城关叫县上或县里)出去往草塔方向走的,其实草塔在哪也是不知道的,直到在诸暨模具厂上班去草塔出差才知道方位,那时还是从老路望云亭出去的,现在有好多路,诸暨从城东、城西皆可入五泄,杭州出发更方便高速直达五泄。
游览五泄,有二条线可选择分南门和北门,南门从青口进入,另北门从紫阆进入,一般都选择从青口进,自驾车可以停在五泄内景区停车场或农家庭园,步行10分钟后到五泄风景区大门,购票后可以步行也可以选择坐电瓶车,种满了银杏树,是赏霜叶的好地方,估计一个月后叶子会变黄。沿公路前行,一路上开满了红色的彼岸花,曲溪青流,远处便为叠石岩,古人曾云:“五泄名山青口锁,到此看山山便可”,它壁立数十丈,层层叠叠如彩屏。车行约10分钟左右便到了五泄水库脚下,现在有个高大上的名字五泄湖,穿过一个载满紫藤花的长廊,可惜紫藤花已榭了,春天来估计又是一个绝美景色,没有仔细数,估计得有500-600级台阶,上来后便是水库大坝,也是五泄游的真正起点。
五泄湖湖面广达56.8万平方米, 长2800米,水深38米,其弯弯曲曲,犹似一条绿色的绸带飘浮在群山之中,颇有富春山水的风采。湖面上不是有快艇来回穿梭,泛泛阵阵涟漪,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䴧䴧,在游船中还可以观赏许多奇特的山石景观。据说大型奇幻古装电视剧《水月洞天》在此拍摄。游船大约10分钟左右(快艇5分钟)在一个叫“天一碧”的码头登岸后,沿五泄溪北上,过遇龙桥,就是大名鼎鼎的五泄禅寺。
五泄禅寺原来叫永安禅寺,相传为唐代五台山高僧灵默禅师在唐元和三年(808年)所建,中国本土化佛教禅宗五宗曹洞宗创始人良价和尚在此出家,良价大和尚俗家姓俞,是咱实实在在老乡啊,是目前禅宗主流之一,据说近代几乎所有的禅宗子孙,都出自临济、曹洞两家后代。历今1198年,世事沧桑,历经却难而不倒,现在看到的是1998修复2006年重修的, "三摩地"石刻门额到是至今还保存着的明代画家,我的真正老乡,枫桥三贤之一的陈洪绶书写的,官厅"双龙湫室"的匾额是清代大学士刘墉刘罗锅题写的,这些都是货真价实的宝贝。
进得门来映入眼帘的便大雄宝殿,几乎全国所有的寺院都是统一的规格和建制,依然供奉的也是前面大势至如来菩萨,后面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左右四大金刚护法,虽然是千年古寺可惜香火不旺,也少见大得高僧走动。五泄来的游客主要是看景不是上香,所以香火不见旺盛,大殿后面是三圣殿、观音殿,左右各是地藏殿、伽蓝殿、灵默道场、玉佛堂、三学堂,禅院内还立在历朝各代名家诗文碑林,如宋杨万里、王十朋,元杨铁崖,明陈洪绶、徐渭、袁宏道、宋濂、唐寅、文征明,均由现代书法大咖书写隽刻,有沙孟海的“小雁荡”、郭仲选的“灵默道场”等等,还有咱大枫桥三贤的诗文和照片也位列其中。
出五泄禅寺山门后往右转便看到了一株古银杏树,听导游讲有上千年了,老实话没有老婆老家村口的那株银杏来得虬劲巍峨,自此往东便进入了真正的风景点五泄飞瀑,"到此已无尘半点,上去更有碧千寻"。五泄,360百科中是这样介绍的:
月笼轻纱第一泄:水流从石河泻下,瀑布小巧平缓,柔美如月笼轻纱,隽永奇秀,"乐声幽咽,万松飒然,隔岸秋花烂漫,禽声甚乐",瀑布中间有一水潭,直径1.5米,口微向内收,四壁光滑,深不见底,人称"小龙井",俗呼小脚桶潭,是人工开凿还是天然形成,还是一个谜,古人赞其曰:龙井凿石滩,园匀如截竹;登波落纤埃,照见须眉绿。瀑布下面的深潭大约5米,黝黑无底,俗呼"大脚桶潭"。
神话传说明朝时,有一刘姓少年,名龙子,常在此垂钓,一次潭内两条龙正为争夺一颗骊珠而展开一场恶战,突然郦珠向他滚来,刘龙子抢手一抓,捏在手中,这时双龙怒睁怪眼前来抢夺,龙子急忙将骊珠放入口中,不觉吞入肚内。刹时,龙子亦化成金龙腾云驾雾而去其母赶来,只抓住尾巴,亦被带上天,龙子恐娘摔下来,飞一阵,回头看一看,回首十八次,五泄江亦因此弯了十八弯,后人称"望娘十八湾"。一泄上首现有苍葱挺拔的古松两株,传说是龙子为纪念其母而植。
双龙出海第二泄:二泄紧接一泄,落差为7.1米。瀑布下落时,被一块兀石分成两半,分流如珠帘飘动,开朗而又深沉,又如双龙出游不知天高地厚,古人有诗赞其曰:两龙争壑不知应,一石横空不渡人。故瀑布下首建的亭名"双壑亭"。瀑布下长方形深潭,飞流下坠,水势腾涌,明文学家宁濂《五泄山水志》曰:以线缒之,下不见底,其形方狭而长,天向阴,常有云气从中起,疑有蛟龙潜其下。清余缙在游记中写道:"二泄峡中白虹垂涧,水鸟群立,飞石震之不动,崖石益陡险,苍紫万状,俯首视千峰拱揖受命矣。"瀑布从深潭中回旋而出,来到一坦之处,水流在如磨如琢的岩壁上迈着轻松的步伐,唱着轻快的歌曲向三泄飘然而去。
千姿百态第三泄:五泄瀑布中,气势最壮阔的是第三泄。宽阔平缓的瀑布浩浩荡荡而下,在如磨似洗的岩石中奔泻跌宕,以变幻无穷的姿态呈现在人们面前。左边瀑布欢呼跳跃,蜿蜒飞泻有时呈射流状水平喷吐,银花四溅;右边瀑布,时分时合,如含羞少女,轻撩面纱,时而如英俊男子风流飘洒,时而涟漪微荡,如清波仙子,入浴嬉水。千姿态百态的瀑布,无法一一名状,古人形容其"倾者、滚者、跌者、冲者、突者、圈者,无奇不有"。倘遇暴雨,瀑布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奔腾咆哮而下,游客至此,莫不赞叹这个令人心旷神怡、胸襟开阔的大瀑布。坐在亭中赏景,似见万物空澈澄明,顿觉天高地广,能洗净五脏六腑污垢,抛尽人间烦恼。古人诗赞曰:雷奔电激趋神灵,天开咫尺通幽冥;岩头好借一勺水,六合尽洗尘埃清。真是"人事是非空缭绕,去瀑仙境乐逍遥"。
烈马奔腾第四泄:第三级瀑布散而复收,跌入一个斜长形的深潭中,然后在高19米的陡崖中,劈险沟,过峭壁,在狭窄的之字形山沟中急剧旋转,飞滚翻腾,奔泻跌宕,飞溅的水花犹如奔腾中的烈马鬃笔在飞速抖动,古人们称其为"烈马奔腾第四泄"。瀑布在奔腾怒吼中,汇成巨大的轰鸣声,明文学家王思任形容其"声怒、势怒、色怒",十分形象贴切,故第四泄的观瀑亭命名为"三怒亭"。四泄由于上下都为悬崖峭壁,过去游人想见,必须攀岩扣石牵藤,冒着生命危险才能一睹芳容。
蛟龙出海第五泄:第四泄的水流经过一段平岩石,调整了姿态,重新积蓄了力量,在31.2米的悬崖上,银花飞溅,接着又翻滚飞腾,似银蛇狂舞,又如蛟龙出海,故人们形容其为"蛟龙出海第五泄"。倘暴风骤雨暴雨,瀑布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狂奔,并形成逼人的旋风,衣衫尽湿,游人笑语,咫尺不辨。若遇晴天,在阳光照射下,雾状水珠五彩缤纷,向外飘撒,形成彩虹,非常好乍。清周师濂赞其曰:龙湫泻下第五泄,横空飞出千山雪。
第五泄,由于潭深而广,水色黝黑,人们又叫它"黑龙井"。东龙湫位置险峻,三面均鬼斧神工的悬崖峭壁,壁立万仞之势、高耸入云的涵湫峰和碧玉峰矗立于两侧,给瀑布增添共鸣之声和雄伟气概。东龙潭前面的溪流中端坐着一块巨石,古时常有仙鹤驻脚观瀑,故名"栖鹤石"两侧的石壁上有许多名人题刻,如唐伯虎的"飞瀑",清刘墉(刘罗锅)的"俯瞰龙湫",而明钱德洪的诗刻"五泄悬倾百尺流,半空雷动玉龙浮,来人莫惜跻攀力,不到源头不是游",更是鼓舞人们勇攀高峰。
其实我们首先看到的是第五泄,不知是季节的原因还是朝代的更迭,没有看到描写中那种排山倒海、雷霆万钧的气势和银花飞溅、蛟龙出海的景观,不过也还算不错的,水量不是很大,但因落差的原因,走近了也是水势浩大的,在阳光的照射下还见到了彩虹。记得2015年我表妹和侄子曾带着二舅一家及老妈来游过五泄,听老妈讲二舅还心疼钱骂表妹浪费呢:“这样看个山看个水,我们那到处都有,跑这么远,化钱受累,有病。”呵呵,生活在农村的人就是实在,不懂得浪漫,太质朴了。从五泄到四泄的路程有点吃力,沿石磴小道往上爬,又短又陡,我想老妈她们当年估计是吃不消爬的,有的地方几乎是45度,我膝关节损伤了爬得很慢,走走停停,不是喘着气回望一下脚下的风景。
第五泄
四泄,因其有一条狭长的山谷,水势相对缓一些,估计在雨季可能会烈马奔腾的场景,边上有小卖部提供食品和饮料,也有供人休息的凳子和罩阳伞,大多数旅客在此休息缓口气,买些食品和水补充体力,我们也不例外在此休息了大约20分钟。望着边上几乎60度陡峭的山路,心里打起了退堂鼓,一些年老的游客在此就回头,我们呢又怕爬不动又不甘心就此熄火,说好到了三泄就回头。从四泄到三泄路上有一个凉亭供游客休憩的,在此休整了一会继续爬,大约20分钟就到了三泄,中间有一幕崖石刻,看了二遍没记住字,三泄更加没有描绘中的场景了,平平无奇。
第四泄
看了看山势,发现几乎是到了山顶,相对也平缓了一些,俩人对视了一下又一鼓作气爬了二泄,因为是平地也没有那么吃力,不一会儿便到了一大草坪,水到此也没有了,回头一看顺带把一泄也爬了,想不想这五泄竟是在如此波澜不惊中爬完的,刹那间胜利的喜悦洋溢在脸上,原来我们也可以。看了导游指示牌才知道这里叫刘龙坪,有个刘龙庙遗址,边上有个农家乐山庄可以喝茶吃饭,旷地上种满了鸡爪槭,可惜不是深秋,不然满山红叶也是别有风景的,环境幽雅怡静,空气中弥漫着清新,带着淡淡的桂花香,宛如桃源。
世界上唯恒心和坚持,才是胜利的根本,不管道路有多崎岖,只要坚持了便能征服,爬山如此做人做事也是如此,坐在室内想想都是问题,走出门外动动都是办法,面对着如此青山绿水真不想下山,真想觅一处容身之地,忙来种菜闲喝茶,原作陶翁种花草。老婆的一声:走了,打断了我的天马行空。唉,感慨归感慨,山还得下,大多数人选择回头从原路下山,我们不想从原路下山,便询问了值巡保安小哥,说可以从西源峡谷下山,地势相对平缓,有游步道,不过要爬过前面的最高峰紫薇岭。
抬眼望了望不远处的山峰,看看山也不高,既然都到了这,索心做回不到长城非好汉,听从了保安小哥的话向目标进发,别看紫薇岭不高,可爬上去却着实的吃力,一来到此时力气已基本用尽,二来山路也的确的陡峭,比前面爬的坡更陡,只能爬爬停停,不一会儿就喘不气来,想放弃又半而不接的进退两难间,回头看到一个70多岁的老婆婆,在没人搀扶下独自一人爬山,甚为佩服!一个老人尚且如此,我们没理由退缩,在她的感召下一鼓作气爬到了山顶,山上有个亭子,写着“得奇亭”,想必是风光无限的,站在亭子中眺目远望,只见峡谷纵深,漫山苍翠,身上的汗水被凉爽的山风一下子吹走了,令人心旷神怡。
第三泄
翻下紫薇岭,就是一长溜的台阶直通谷底,没有细数估计千把级有的,上山容易下山难,这些台阶看似轻松实质也不容易,对我来说是个考验,我上山不怕最怕的就是下山,平时腿无疾的时候也怕,何况现在半月板损伤,每一步就是一种考验,不过保安小哥的确没说错,地势平坦得多了,绕过弯弯曲曲的下山石步道,大约下了约3公里的山路便到谷底,一条小溪横亘在峡谷中,水清澈见底,偶见小虾米、小石板鱼游弋在溪石中,在溪边洗去脸上的汗珠,顿时感到清凉舒畅,洗去了一路的风尘,说不出的惬意。
西源峡谷风光
路与溪忽左忽右,若即若离,两边老藤攀崖,古木森森、巨石横卧、双峰插云。不一会便到一个叫“西龙潭”的地方,这里有清澈的瀑布和泉水,边上还有罕见的成片的楠木林带,高高大大的蔽日遮阴,这么大片的楠木林估计在全国都很少见,楠木是高档木料,也叫金丝楠木,古书中记载楠木是专用于皇家宫殿、少数寺庙的建筑和家具。记得枫桥曾经有个大地主,名字忘了,就是原先的粮站,他的宅子听说都是用楠木做的,八仙桌、凳子、各种柜子啥的都是楠木做的,足见其奢华程度,现在不知道有没有保留下来,要是在的话,恐怕得用价值连城来容易了,妥妥的至少清代文物。
穿过楠木林,中间有座叫“步幽亭”的凉亭,显得古朴和幽静,是专供游人休憩的,沿道旁的溪流,溪水清澈晶莹,凉气袭人,溪中的岩石或卧或立,形态各异,溪边高大的枫杨,枝杈上挂着长长的只有在空气和水都十分洁净的环境下才能生长的苔丝,真应了那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行走在这连绵寂静的峡谷中,心灵仿佛得到了彻底的放松,望着潺潺溪水、缕缕阳光、听着清脆的鸟鸣、还有那轻轻飘落的片片黄叶,顿时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原生态美景。
西龙潭
望着那清澈见底的山泉,不经有些冲动真想捧起那山泉来喝一口, 西源峡谷与东源五泄,是组成五泄风景区的主要景点,各有千秋,风光无限。西源以峰、林、溪见长,峡谷深幽,溪水清冽,两边的峰峦耸天, 叫不上名的山峦奇峰,在岁月的长河各显峥嵘。沿山道的溪流,溪水清澈晶莹,凉气袭人,约有10多公里的峡谷,随着溪流的弯折,串起了峰、岭、潭、桥、石各景,给你呈现了大自然的馈赠。
山水之美在于山水乎,五泄静静地期待着你去发现、去体会。
2023.10.18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