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岁多的儿子发烧,开始时是低烧,第二天就开始高烧了,本来想给他吃点退烧药,但是,一看家里的药箱,不仅退烧药过期了,其它的药大部分也都过期了。
看到儿子有些咳,呼吸时还伴有一点拉风箱似的哮鸣音,于是我和太太带他去港大医院看,测了核酸,并不是新冠,是感冒。
医生就开了一种很便宜的药,回家两三天就好了。
就是在医院挂号时有点麻烦,预约的儿科的号不能看,发烧的病人,必须要转急诊科才能看,这应该是疫情期间的特殊规定,港大医院在负一层搞了个独立的急诊科。
最近看媒体报道说,由于疫情以来,婴幼儿年幼时未接触过流感病毒,大龄儿童免疫力下降,现在新冠管控措施逐渐放松,北半球的流感卷土重来,美国近期的流感住院率是2010年来最高水平。
考虑到现在我国疫情到了很关键的阶段,家里备点常用药还是很有必要的,不仅大人、小孩感冒发烧用得上,万一被感染后在家隔离的话,也可以缓解症状。
于是我买了以下几种药备用:
泰诺对乙酰氨基酚缓释片:退烧+止痛药;
美林,主要成分布洛芬,也是退烧+止痛药,是液体状的,微甜,对年龄小的小孩很友好;
艾舒:主要成分是氢溴酸右美沙芬、愈创甘油醚,是止咳药;
磷酸奥司他韦:抗流感病毒的感冒药;
复方氨酚烷胺:普通感冒药,这药是以前剩的,细看成分也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我特意嘱咐家人,千万不要和泰诺一起吃;
抗生素:按家人以前的就诊经历和服药史准备了几种抗生素;
雾化药:布地奈德、氯化钠注射液;
考虑到疫情期间,医院和社康做雾化治疗都不方便,我还买了一台雾化器。
其实不少中成药类感冒药含有西药成分,如果不留意看中成药的成分,西药和中成药一起吃,或者几种中成药一起吃,很容易吃药过量,造成肝肾损伤。
中所以,别乱吃,叠加吃各种中成药类感冒药出问题的报道不少。
最近有人传播的图,大家也看到了,甚至有人因为吃药过量,导致肝脏严重损伤到衰竭,要做肝移植。
选药的时候,在疗效确定的情况下,尽量选成分单一的药,尽量不选复方药。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其实打疫苗比准备药还更重要。
我打的三针疫苗,女儿打的两针疫苗,都是灭活疫苗,太太打的三针疫苗,前两针是灭活疫苗,最后一针是智飞的重组蛋白疫苗。
她本来想用康希诺的那个吸入式疫苗来着,但是有这个疫苗的社康少,很难约,所以就打了智飞的重组蛋白疫苗。
她打的这一个组合更好,属于异源加强免疫,效果会比打三针同样的疫苗更好一些。
现在病毒的毒性已经大大降低,病死率已经非常低,以前严格的防控措施,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经济和民生都会受到较大影响,防控成本已经逐渐高于防控收益,而病毒毒性虽然下降,但是未来几年却不会消失,所以,中国早晚需要闯“调整防控措施,集中资源救助重症人群,防止医疗挤兑”这一关。
目前疫情扩展很快,刘强东和王石都感染了,这可能反映出,北京估计感染的比例不太低了。
据在北京的朋友说,自己的熟人、亲戚,已经有相当一部分都感染了,基本上都是全家感染的。
我看了挺多人感染后的描述,大部分人类似于得了流感或重感冒后的症状,发烧、浑身酸痛,但因为体质差异的原因,有的严重一些,持续的时间很短,持续一两天,有的持续的时间长一些,持续三四天,还有一部分人没有什么症状,只是轻微发烧。
所以,不要夸大,压根就不用怕。大家在慢慢消除恐惧心理。
根据目前的态势,北京、广州未来一两个月内到顶峰,广州和深圳经济联系紧密,人员流动性大,顶多滞后广州一两个月。
也就是说,未来三四个月内,深圳会有大量人口感染,并且可能会达到高峰期。
其余人口多的大城市,大概率在未来三四个月内也会达到高峰期。
不用怕,大概率症状轻微,顶多就是有几天发烧不舒服。
对有基础疾病的老人影响大,但相信政府已经做好了养老院等重点单位的防护、重症救治准备。
中国疫情防控的最终胜利期,很快就会到来。
前面是阳光雨,向着风雨,走过去后,云淡风轻,阳光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