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整骨大师排名前十(桓台起凤整骨哪个正宗)

中医整骨大师排名前十(桓台起凤整骨哪个正宗)插图

一块砭石舒缓筋骨、一柄铜锤解除痛苦,山东省赵氏砭术整骨传承人赵贺宁,作为中医守梦者,在为病患解除痛苦的同时,也在尽最大努力把祖先留下的这一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

坚持“守正”

一张自制的牵引床、一柄铜锤、一块砭石,看似生活中极为普通的器具,却成为赵贺宁手中的得力工具。他的病患中既有106岁的老人,也有21岁的年轻人。

6岁跟随济南知名老中医张洪久学中医,后进入济南市中医医院工作。20岁拜师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三代传承人张练,研习御医世家张杨文慈祖传整骨技艺。“通过砭术、杵和锤产生的震波,结合牵引、拉筋等方法将骨关节隔皮复位,免除了患者手术的伤害和后遗症。”在赵贺宁治疗过程中,利用砭石的感、压、滚、刺、振等16种手法进行调理,可以解决骨科多种病症。

赵贺宁回忆称,自己61岁那年,有一位苏州的病患,颈椎7个锥体她有4个需要更换。“当时这位病患的症状就是双手发麻,肚子像过电一样,医生给她的诊断是,如果不手术,就是植物人。”这样的病症不仅赵贺宁没有见过,就连他的师父也不曾诊断过。三天三夜没有休息,赵贺宁一点点地按照经络图进行复位,终于发现是胸椎错位造成的症状。在济南治疗一周时间,患者基本康复,赵贺宁却因为过度劳累,大病了一场。

“行医可以给别人解决痛苦,师祖给穷人看病,最后药都是送的。”赵贺宁自幼看师祖和师父行医,“守正”一定是中医的根基,为病患消除恐惧和痛苦,需要依靠医者的专业、尽责和良善。

练就独门绝技

2018年9月,赵贺宁接到了一项紧迫的任务——让中国工程院院士、亚洲电动车之父陈清泉能够从轮椅上站起来,在参加国庆阅兵式之际,自己步行上观礼台。了解到陈清泉的病情,赵贺宁赶赴上海。

“当时为84岁高龄的陈清泉院士进行了一周的整骨疗法,他原来就有腰椎间盘突出的旧疾,此次复发更为严重。”赵贺宁坦言,当时自己的压力很大,他建议陈清泉院士在国庆盛典之前再到济南接受一次整骨疗法,彼时距离国庆也仅剩12天时间。

按时治愈后,陈清泉院士自己登上天安门城楼。

“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赵贺宁也在一线不断地工作中,传承和创新着这门古老的医术。通过不断学习、反复研究和临床实践,又搜集整理并继续发展了多种手法与方案,不断加以改进。针对各种疑难病和亚健康人群,还研发出砭石系列工具和保健锤,形成了真正的“独门绝技”。

传承中国智慧

学中医、整骨,要有“吃苦”的决心。“你不光要忍得住寂寞,还得玩命干工作,去尽量多地接触病人,思考分析病情。除此之外,没有捷径。”赵贺宁坦言,学中医对于现代的年轻人来讲,确实是件苦差事。从抓药开始,熟悉药性,到真正能够号脉坐诊,这期间至少要五至十年。整骨也不例外,从最初的经络图到最终能够摸骨判断,也需要深厚的功力。

谈起砭术整骨的传承,赵贺宁感觉身上的担子很重。如今他这一代也仅剩下他一人在做对外传播的工作,女儿、女婿如今都被他招募麾下,还从慕名而来的徒弟中选拔出了愿意跟随和学习的几个人。

“读中医经典,只知其然;跟师学习,才知所以然。中医‘师带徒’的培养模式,是传承中医药学术思想、经验和技术专长的有效方式。”赵贺宁设立砭术中心,就是希望“手把手”的言传身教,通过以师带徒、师徒传承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能够传承技术的新一代整骨传承人。

然而,中医教育和传承却有着难以跨越的门槛。“挽救中医,刻不容缓。”赵贺宁坦言,自己的中心作为非营利机构,目前招收几个徒弟还能应付,但今后徒弟数量增多,费用就会面临困境。尤其是在现行的中医职称和执业资格制度之下,师承教育无法获得行医资格证书,让师承教育模式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中医药文化认同感的建立是发展中医药的根基。“普及中医药文化精华,要推动进中小学课堂。从小抓起是第一步,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步,更是解决医患问题的良策之一。”赵贺宁认为,中医应该从娃娃抓起,教程重点是中医药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贡献、古代医学名家的仁心仁术,真正让孩子树立起文化自信。

最新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站长邮箱:12125980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