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高考生来说,本科层次的专业选择除了参考学科评估之外,一定要关注的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等,对于工科类专业来说,还有一个比较值得关注的对象,那就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我国从1985年提出教育评估概念,1992年建设部在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和东南大学等高校中开展建筑学、城市规划等6个工科专业的评估试点,到1994年颁布建筑类专业教育评估暂行规定,直到2006年教育部才启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首次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的9个专业点进行认证试点,2007年成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2015年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真实成立,从上述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我国的工程教育认证发展历史也还算是刚刚起步。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该专业毕业生进入专门职业界的预备教育提供质量保证,通过认证专业的毕业生在相关国家和地区申请工程师执业资格或申请研究生学位时将会享有当地毕业生同等待遇,从这个来看,通过专业认证的高校及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他们走向国际人才市场有了保障。
据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公布的数据,截止2022年底,我国一共有24个工科专业类、321所高校的2385个专业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目前我国工学门类中有32个专业类,而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工科专业类还只有24个,目前尚未做到全覆盖,可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依旧任重道远。
在拥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工科专业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得通过的高校最多,达到了145所,其次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39所、土木工程118所、环境工程113所、自动化109所、化学工程与工艺108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100多等7个专业获得专业认证的高校数量在100所及以上。
另外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超过50所高校的专业还有11个,分别是软件工程90所、测控技术与仪器79所、电子信息工程78所、材料科学与工程67所、食品科学与工程65所、通信工程64所、高分子材料与工程58所、车辆工程54所、安全工程53所、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53所以及测绘工程52所等。在通过专业认证的本科专业中,有热门的计算机类、电气类、电子信息类专业,也有“四大天坑”的材料类、环境类等专业。
在321所有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的高校中,“双一流”高校只有100所,还有47所“双一流”高校连一个专业也没有进行认证或者通过认证,这个事情值得思考。毕竟,非“双一流”高校都已经有了221所高校有专业获得了认证。
获得认证专业数量最多的前10强高校中,“双一流”高校有6所,而“四非”高校也有4所,其中排名前两位均为“四非”高校,昆明理工大学有27个本科专业通过了认证,江苏大学也有26个专业通过认证,另外一所“四非”高校南京工业大学则居第三位,与同样并列第三位的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均以23个专业获得专业认证,这就是目前国内认证数量排名前五的高校。其它排名前十的学校有长安大学、太原理工大学、福州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他们获得认证的数量都在20个以上。
从这个认证情况来看,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就是985高校似乎都不太热衷于这个认证,前十强中只有一所大连理工大学。其它985高校获得认证专业数量情况,中南大学19个、北京理工大学18个、天津大学18个、吉林大学17个、华南理工大学17个、四川大学17个、东北大学15个、哈尔滨工业大学15个、湖南大学15个、东南大学14个、重庆大学13个、西安交通大学13个、上海交通大学11个、武汉大学11个、电子科技大学11个、山东大学10个、西北工业大学10个等在两位数以上。
985高校中获得认证专业数量较少的高校,如清华大学4个、国防科技大学2个、南京大学2个、中山大学2个、中央民族大学1个、复旦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各1个、兰州大学1个等。
而其它211、双一流高校中,排名靠前的除进入前十强的5所高校之外,其次还有华东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南昌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河海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10所高校获得的认证专业数量在15个及以上。
“四非”高校除进入前十强的4所高校之外,排名比较靠前的有西安理工大学、西安科技大学、陕西科技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燕山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浙江工业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湖北工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河南工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沈阳化工大学、东北石油大学、常州大学、广东工业大学、西安工业大学等18所高校获得认证的专业数量在15个及以上。
西南地区的高校中,除了上述提及的高校之外,西南石油大学14个、成都理工大学13个、重庆科技学院12个、重庆邮电大学和重庆交通大学各10个、西南科技大学10个、成都信息工程大学9个、西华大学和贵州大学各8个、四川轻化工大学6个、成都大学5个等获得认证的数量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