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龙溪
来源|商业传奇
1960年代,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研制出中国第一颗人造金刚石和核心设备——六面顶压机,打破了“卡脖子”技术。
后来,研究所里有一个来自河南商丘的工程师,与人合著一篇名为《研制拉丝模用人造金刚石聚晶》的专业文章,发表在1979年第四期《人造金刚石与砂轮》杂志上,指出人造金刚石未来有着广阔的前景。
这个工程师还不仅仅是一个只知道埋头研究室的书生, 还有很强的行动能力,不久后回到老家柘城县,创办了一家名为邵园金刚石厂的企业。
这个在当时不太被人理解的举动,没给他本人带来多少财富,却为这个当时的贫困县带来了一个不小的产业。
柘城第一家上市公司就来自这个行业,首富也来自这个行业。
这一切是然都应该感谢当年那个回乡创业的工程师,他叫冯金章。
可能毕竟是技术人员,空有一腔热情,对市场和经营企业并不太擅长,冯金章创办的邵园金刚石厂发展并不算好,1985年前后转企改制,部分员工被分配到了县拉丝模厂。
不过,经过几年的运行,金刚石厂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人才, 这些技术人才纷纷出来单干,很快金刚石及相关行业的小作坊,在邵园乡、岗王乡等周边地区遍地开花。
一个叫邵大勇的当地人,也创办了柘城县金刚石微粉厂,成为众多金刚石企业之一。
日后,这家企业成为柘城第一家上市公司,叫力量钻石。
最初,邵大勇主要做金刚石微粉生意,本小利微,产品附加值不高,为了突破技术,邵大勇从西安交大招来研究生,开发出高精密、高性能的金刚石超精微粉及新产品,逐渐成为当地金刚石行业的龙头企业。
2002年,邵大勇的儿子邵增明大专毕业,也加入了公司,并成立了河南新源超硬材料有限公司,在父子俩的努力下,这家公司迅速发展成为后来的力量钻石。
公司叫“钻石”,是名副其实,如今力量钻石的主要业务有三个,金刚石单晶、金刚石微粉和培育钻石等业务,除了钻石的上游行业,也培育人工钻石。
柘城培育钻石曾震动全球,众所周知,天然钻石堪称天价,人工钻石则大大拉低了钻石的价格。根据相关统计数据,目前珠宝级的实验室培育钻石原石产量约为600万至700万克拉,中国占了一半,其中又有80%来自河南,柘城是其中的主要生产基地。
因此,柘城被称为“钻石之都”。
2021年9月,力量钻石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成为柘城第一家上市公司。
可惜,邵大勇没能看到这一天,2017年就因病去世了。
力量钻石的业绩相当不错,2022年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约9亿元和4.6亿元,净利润率超过50%。
邵增明与母亲李爱真分别持有力量钻石34.4%和13.82%的股份,上市当年,母子俩就登上了富豪榜,在2022年胡润百富榜上的财富达125亿元。
柘城的钻石行业还诞生了一家北交所上市公司,叫惠丰钻石。
惠丰钻石的创始人是王来福,1973年出生,2001年和妻子寇景利在柘城创办了一家“柘城县惠丰金刚石制品厂”的小厂。他之前的经历不是很清楚。
经过20年的发展,惠丰钻石逐渐发展成为一家以金刚石微粉、金刚石破碎粉等为主业的企业,并于2022年7月在北交所上市,成为柘城的第二家上市公司,柘城第一家北交所上市公司。
北交所上市公司的市值普遍不高,惠丰钻石的总市值为14亿元左右,王来福和妻子寇景利持股接近70%,财富也接近10亿元。
这两家上市公司,只是柘城金刚石行业的代表,
多年前,柘城县就建起了金刚石产业基地,并先后制定了《“中国钻石之都”发展纲要》《柘城县超硬材料产业五年发展规划》等政策推动产业发展,提出了培育500亿级产业集群的目标。
目前,柘城全县拥有金刚石超硬材料及相关配套企业达120家,已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仅培育出的钻石毛坯和加工培育钻石就达400万克拉,是名副其实的钻石之都。
除了力量钻石和惠丰钻石外, 柘城催生了很多在行业内响当当的企业,如全球最大的培育钻石经销商——河南晶拓国际钻石有限公司等一大批行业内龙头企业。
谁能想到,这一切,来自于当年的工程师冯金章的回乡创业。
#5月财经新势力##商丘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