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曾倩 通讯员 葛玉顶 寇建宗
进入7月,淅川迎来杏李丰收季,在老城、香花、大石桥、滔河等乡镇杏李交易市场,当地果农拉来一车车的蜂糖李、黑总统等优质杏李品种在分拣区分拣分装、交易区称重包装,现场秩序井然,忙碌中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自杏李陆续成熟以来,在老城镇冢子坪村集中交易中心,销售、采购的果农、客商络绎不绝,每天有500多吨杏李商品果,通过冷链车送往销售地。
据该县林果发展中心主任刘德伟介绍,7月9日至11日,3天时间老城镇蜂糖李销售达30多万斤,创造收益达270多万元。截止目前,滔河乡已销售黑总统、红宝石、五月脆90多万斤,蜂糖李均价9元,已销售60000多斤。
据了解,为打好销售仗,该县林业局、县林果发展中心提前谋划,积极联系对接成都、贵阳、嘉兴、金华、湖南长沙,湖北等地客商提前到该县各大林果基地开展“订单式”预订服务。
为维护良好市场秩序,该县林业局、林果发展中心、公安、气象、市场监管、电力公司及相关乡镇等部门,严格落实好疫情防控措施前提下,县、乡、村三级联动,信息共享,多措并举,齐心协力维护市场秩序,防治出现坑商、骗商,恶意压价、损害果农利益等不良现象。通过统一制定指导价、统一分拣包装、统一交易场地,及时解决果品交易过程中各种纠纷矛盾,有效保障客商收购果品最优化,果农收益最大化。
作为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和渠首所在地,为了确保一渠清水永续北送,近年来,淅川县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瞄准水清民富县强目标,坚持“水质保护、绿色发展”主线不动摇,强力实施“双九”战略,注重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初步探索走出了水源地“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该县坚持把生态高效产业作为保水质、助民富、促发展的核心来抓,因地制宜发展软籽石榴、杏李、黄金梨等生态林果30余万亩,县财政投资2200万元补贴林果业,使老百姓栽下“摇钱树”、打牢“致富业”、端上“金饭碗”。目前淅川林果基本进入盛果期,每年从3月到12月都有鲜果上市。尤其是杏李产业,面积已达6万亩,有蜂糖李、恐龙蛋、风味玫瑰等早中晚熟三大类18个品种,有规模、品种多、产量高,果实个大、味甜,今年总产量达700万公斤。
为了拉长链条、提高效益,淅川投资上亿元建设了总库容超过5万吨的保鲜库,支持福森集团等企业上马了果品加工项目,高标准建成了南阳市规模最大的县级电商产业园,构建了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每年组织参加优质农产品进京销售、农民丰收节推介等活动,淅川优质农产品逐步走向全国市场。现在,到淅川看丹江水、吃丹江鱼、品丹江果已成气候。
产业健康可持续、农民增收可致富。据悉,淅川源于对历史、生态、产业、文化等价值资源的梳理和重构,集中培育了覆盖全区域、全品类、全产业链的“淅有山川”区域公用品牌。目的是以公用品牌为龙头、以特色农产品为载体、以安全品质为核心、以消费需求为导向,推动传统产业和电子商务深度融合,提升淅川生态产品附加值和产地品牌价值,使“相约中线源头、豫见淅有山川”享誉全国。止目前,“淅有山川”品牌已涵盖林果、种植、养殖、食用菌、米面粮油等五大类、26个单品,成功对接入驻平台企业24个(其中传统电商平台11个、央企平台13个);与言实出版社、天津大学等单位签订线下大宗采供货合同,与北京健坤集团、郑州万邦、商丘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等企业达成销售合作。
“在下步工作中,县林业局持续以‘观念能力作风年’活动为契机,以‘种好树、结好果、优品牌、鼓钱袋’为己任,转作风、提效能,加快推进林果提质增效,营造健康稳定营商环境,带动淅川果农收益像蜂糖李一样甜美,为助推乡村振兴贡献林业力量。”展望未来,该县林业局局长梁虎兵信心满满。